有資電企有望扭轉失利局面 受惠電價上漲 燃料成本下降

中國能源行業歷經風波。從燃料價格波動到極端天氣事件,從減碳目標到能源安全,中國發電企業受突發事件與中央政策雙重影響。標普全球評級認為,政府出台維持煤炭價格穩定的政策並深化推行電價市場化改革,將有助於改善發電廠的盈利。這樣一來,即便企業的債務攀升,強有力的政府支援也能支撐其信用狀況。

全社會用電量 料低於過去 5 年平均

繼 2021 年的高速增長之後,2022-2024 年期間中國的全社會用電量年增速可能低於過去五年的平均值(6.6%),僅為 4.5%-6.5%。雖然用電量增速放緩,但發電企業的盈利預期卻在改善。政府持續深化電力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意願將是企業恢復盈利的關鍵。

2021 年 10 月,國家發改委宣佈將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範圍。該政策將燃煤發電市場交易價格浮動範圍從 019 年設定的上浮不超過 10%、下浮原則上不超過 15%,擴大至上下浮動不超過 20%。

「2021 年的缺電事件揭示了建立有效的成本傳導機制的必要性,」徐德基表示。該行預計 2022 年受評發電企業的燃煤發電板塊平均單位燃料成本將下降 0%-2%,2023-2024 年有望下降 6%-9%。加上電價上漲,成本下降有望使獨立燃煤發電廠 2022 年的調整後總 EBITDA 增長 10%-304%。

中國電力行業目前正處在轉型關鍵時期。標普預計煤炭成本下降和更有彈性的電價政策帶來的利潤改善可平衡電企在可再生能源開發上的大規模投資。「發電企業的財務狀況有望在外部支撐下度過轉型期。不過,企業的信用狀況保持穩定的前提是一切得以按計劃進行,」標普全球評級分析師李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