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股持續下挫,除因應近期市況疲弱,也反映資金預視內地車市前景發生質變。高盛認為未來在刺激政策退坡及需求放緩下,2023 年增速會明顯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9月內地汽車銷量261萬輛,按年增長 25.7%,按月增長 9.5%;9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70.8萬輛,按年升 93.9%(見圖二),按月增 6.3%,滲透率達 29.4%。銷售數據良好,但汽車股股價持續下跌,就連銷量月月新高的比亞迪(01211)也已自 6 月高位下挫四成,那麼我們就要拆解內地新能源車市場轉差的端倪。
高盛留意到,內地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即銷量佔整體市場的比率,經歷完第一季由 14.8% 急升至 28.2% 後,接下來的半年維持在 26% 至 29% 區間上落。不僅如此,也出現了輪候時間縮短及車價打折的現象,這可能反映內地新能源車的需求增速正在放緩。與此同時,不論是上游的鋰電生產商及下游的車企均積極擴產,市場產銷差距正在擴大(見圖四)。高盛認為,情況可能會演化至供過於求,為個別車企的產能利用率及盈利帶來危機。
汽車產業鏈上游企業的表現,也可預示行業後向。高盛參考內地鋰電龍頭寧德時代(深:300750)的彭博綜合市場盈利增長預測,由過去的倍數增長滑落至 2023 年的 50% 及 2024 年的 35%,估計內地新能源車行業增長正在放緩,市場規模的年均複合增長(CAGR)由 2019 至 2021 年的 68%,放緩至 2022 至 2024 年的 31%,增速砍半。
高盛上調 2022 年乘用車銷量至 2,120 萬輛,並相應下調 2023 至 2025 年銷量,反映需求提前釋放的結果;新能源車銷量則預計高速增長期過去,2023 年銷量增長回落至 20%。為應對市場日增的不確定性,車企以加推新車型應對,尋求成功捕捉客戶心理的爆款。高盛統計,第四季內地會有逾 40 款新能源車新品上市,明顯多於過去季度的不足20款,但這不會利好行業的盈利表現,而是會對產品定價及個別車企的盈利能力構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