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今(19日)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多項房屋政策有大改變:
- 推出全新「簡約公屋」,以標準簡約設計和「組裝合成」快速建成,未來五年建 3 萬伙
- 未來五年整體公屋供應增 50%,由原來 10.05 萬伙,增至 15.8 萬伙
- 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封頂」,四年內由6年降至 4.5 年
- 新建居屋單位面積「封底」,2026/27 年度起,每單位實用面積不少於 279 平方呎
- 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以分階段建屋方式,助 12 000 戶提早 3 至 18 個月上樓
- 善用市場力量,鼓勵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資助出售房屋
據悉「簡約公屋」即是過渡性房屋,改由政府興建,《施政報告》訂立建屋目標,期望壓縮公屋輪候時間。有正在營運的過渡屋的非牟利機構稱,歡迎政府協助加推過渡屋,但關注政府或「好心做壞事」。
若由政府興建過渡性房屋,預期日後入住資格、租金門檻等,可跟現時公屋申請資格看齊。樂善堂總幹事劉愛詩稱,現時旗下過渡屋的基層戶,需輪候公屋 3 年以上、經社工評估家訪後,才有機會入住,目前以 2 人或 3 人家庭為主,不乏已輪候公屋逾 6 年。
劉愛詩歡迎政府或主導興建過渡屋,期望可推出措施讓基層提早入住。但她關注兩點,若政府興建的過渡屋,入住門檻跟NGO「輪候公屋逾3年」相同的話,或出現資源重疊,同時間有兩個計劃幫助同一需要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