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滙市場今年來大幅波動,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英國倫敦雖然仍是全球最大的外滙交易市場,但其領先地位正在削弱,新加坡、美國及其他歐洲金融中心均搶佔外滙市場份額,香港雖然繼續是全球第四大外滙市場,惟市佔率亦同樣下降。
自1980年代以來,倫敦一直是全球外滙市場一哥,因其處於亞洲及美洲時區之間,但自2016年英國脫歐後,不少銀行將交易大廳遷至法國巴黎及德國法蘭克福。
倫敦在全球外滙市場佔比降至38.1%
據BIS數據,倫敦在全球外滙市場佔比,自2019年皂43.2%,降至今年的38.1%;美國以19.4%排名第二,較3年高2.9個百分點;新加坡排外第三,市佔率增1.7個百分點至9.4%。
香港是全球第四大外滙市場,但市佔率由7.6%降至7.1%,與新加坡的距離明顯拉闊。新加坡政府於2019年通過提供優惠措施及基建設施,以爭取擴大外滙交市場佔有率,成效顯著。
香港外滙交易日均成交額過去3年增長9.8%
香港金管局指,香港外滙交易的日均成交額由2019年4月的6,321億美元,增長9.8%至2022年4月的6,944億美元,增長主要由即期交易(升20.1%或225億美元)及貨幣掉期交易(升97.2%至211億美元)的增加所帶動。外滙掉期合約繼續是交投最活躍的工具,佔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的61%(4,239億美元),略低於2019年4月的66%。
香港繼續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外滙及場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場。人民幣外滙交易日均成交額由2019年4月的1076億美元,增長77.7%至2022年4月的1,912億美元。期內人民幣場外利率衍生工具的日均成交額亦增15.5%至147億美元。
連同排名第五的日本,全球五大外滙市場已佔全球外滙交易總量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