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富士康封控觸發大批工人逃離,有廠內的基層管理人員向媒體透露來龍去脈,整件事的起源來自一個謠言—「廠房即將封鎖,變成『躺平試驗區』」,由於信息的不透明,加上廠內物資缺乏、程序失當、工人對官方數據的不確信,再疊加其他的流言,最後引發了本次危機。
王海是鄭州富士康內一名基層管理人員,平日負責約1000名工人,他向內媒《第一財經》透露危機發生前的見聞:
周六(10月29日)上午,工人圈子裡有傳言說園區即將封鎖,這裡要變成「躺平試驗區」,員工因為這個謠言才開始恐慌,覺得如果不跑就沒時間了。另外,園區旁邊的恆大隔離點同日放出一些人,據我所知,他們是做了兩次快篩、有了陰性結果之後,再轉到園區裡豫康北宿舍內的緩衝區,直到周一(10月31日)都沒有上班。但是當時有謠言說,這些人會直接上班……這幾個消息疊加,導致整個園區的員工情緒恐慌,有人把閉環的圍欄踹了就逃了。他們認為被感染的機率很大,也不完全了解病毒的情況……當有一些員工情緒爆發,通過抖音和群發傳播,一些原本沒想走的人,也在不完全知道事實的情況下跟著走了……根本上,我認為還是因為信息不透明,公司又太大、流程太複雜,員工對實際情況有一些誤解。
他進一步解釋,工人誤以為恆大隔離點放出來的都是確診者,事實上並不是,他們可能是與陽性病人同管篩查的人或是密接,因園區空間有限而沒法單獨隔離,部分被安排與陽性病人同一個房間。在被放出來之前,這些人都做過抗原篩查,兩次抗原都是陰性才可以回到園區裡的宿舍。
信息不透明,對官方數據不確信
王海提到,網傳流傳工廠內缺乏物資的情況是真實存在的,特別是核酸結果異常的工人,需要去隔離點隔離,剛被轉運到另一處時,補給有時未能跟上。被問到有甚麼訴求,他認為希望信息透明化,工人不僅不清楚廠內的病例數,對鄭州的數字也不確信,數字不透明,外部醫療資源就不能進來幫助他們。
王海又認為,3年前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死亡率很高,但現在看起來重症率已不高,對病毒的認知可能需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