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主科之一的小學常識科,前身由3個獨立科目組成,早已包含「科學科」,直至90年代才合併為常識科。教育局今次再優化課程及探討設立科學科,學界猜測當局會否如中學公民科般,將常識科餘下內容再分拆成為國民教育或國史的獨立科目,有校長認為科目內容增加,同時亦要「瘦身」。
翻查資料,常識科前身為「社科健」,包括社會、科學及健康教育3個獨立科目,直至96年才合併。昔日「科學科」的基礎科學,跟現有常識科涉及編程、AI等科學與科技教學內容,以及教材、策略都不同。
天虹小學校長馮耀章指,現時常識科文中有理、理中有文,學習植物、能源,也可同時教學生環保等價值觀和人文關懷精神,絕非學習單一科學知識,「如果拆科是好的,那為何當時要組合?會否走回頭路?希望當局釐清重新拆科理念,是想行專科抑或外國的通才。」佛教林炳炎紀念學校校長許定國相信,設獨立科學科仍可進行跨科專題研習,相信不違STEAM教育原意。
津貼小學議會副主席蘇炳輝指「世界不停轉變,科學科一定同以前唔同」,但認為當局增強常識科科學元素的同時,便應該再為餘下的常識科課程內容減量,加上現時小學被指國史教育不足,他關注教育局會否將常識科,再「斬開」成為涉及國民教育或國史的人文學科部分,他強調「有加就有減」,「如果每樣嘢都係重點、增加課時,最尾會令業界好難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