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後免疫力隨時間減退 打針免疫才是長久保護兒童良策

新冠疫情至今快三年,不少兒/幼童也曾感染。不少人以為「中招」等同「免死金牌」,最少有半年可以「橫行無忌」不怕感染。但原來「中招」後的免疫期最長僅30天;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授直指,疫苗所產生的免疫不只時間更長,更能針對不同的病毒株,較感染後的免疫更佳;呼籲家長在冬季疫情高峰期前盡早讓子女接種新冠疫苗,為子女提供更佳保護。

隨著學生們重返校園,莘莘學子重回群體生活,家長們都「鬆一口氣」,不用在家裡「困獸鬥」,但家長們不能忽略,子女們重返校園後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

兒童免疫系統不成熟 較易受感染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內科、兒科及流行病學桑德斯特聘教授韋伯(Dr. David Jay Weber)指出,相較成人,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成熟,故較容易受到感染。他舉例指,以病毒性呼吸道疾病為例,兒童一年可以感染高達8-10次,然而成人則只會感染約2-4次。

除了兒童的免疫系統較成人「缺乏戰鬥力」,校園生活的群體活動也增加感染風險,兒童更可將病毒帶回家中,繼而感染其他家庭成員。若家中有年長人士,也容易受他們感染。

兒童感染新冠 病毒量較成人高

他引述研究指出,6歲以下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CT (Cycle Threshold) 值為6.5,而18 – 59歲成人CT 值為11.0。CT 值愈低,代表病毒量愈高,而身體也需要較長時間去和病毒「打仗」。他同時引述研究指,兒童在感染後,會立即出現炎症紊亂(Inflammatory Disorder);雖然多系統性炎症(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較罕見,但一旦出現情況嚴重。

他說,兒童出現多系統炎症時,90.4%兒童會有至少4個器官系統受影響,過半(58.2%)兒童更需要入住深切治療部,有31%兒童會出現心臟功能不全(Cardiac dysfunction)。

兒童不懂表達長新冠 徵狀或受輕視

感染新冠病毒已可能出現不少徵狀;但對幼童而言,「長新冠」可能引致更長時間的影響。韋伯教授說,對2-5歲的幼兒而言,他們一般不懂得怎樣表達「長新冠」帶來的不適,例如不懂得表達自己失去味覺和嗅覺,相關「長新冠」甚至長達4個月。

他建議家長可以留意自己的子女,若痊癒後仍出現不願飲食、不肯睡覺、經常哭鬧、甚至集中力下降,應該尋求專業協助。

不過他也坦言,目前仍未有針對「長新冠」的藥物治療,只能視乎出現的症狀給予舒緩治療。韋伯強調,為避免新冠後遺症,最好的辦法還是不要感染。

感染後免疫原來僅30天 再次感染情況甚或較前嚴重

有部分家長誤以為,子女若曾感染新冠擁有自然免疫「護身符」,甚至可維持達半年。

可惜韋伯指出,此「護身符」效力或僅約30天。他續指,他接觸的個案中,有人幾乎每一浪的病毒株均曾中招,中招達3 – 5次。

而且不要以為中一次,「再中」只會情況輕微,韋伯指不少人再感染後,情況比之前更嚴重。

疫苗保護時間更長 中招後出現長新冠機會較低

要防新冠,最佳辦法是接種疫苗。韋伯指出,疫苗的保護效力一般而言更長外,若不幸中招,病徵也較輕微。

而且研究發現,青少年接種疫苗後,出現長新冠機會較無接種疫苗的人低。

熟悉病人的醫護人員一句話對家長更具說服力

可惜部分家長仍對疫苗存疑。韋伯強調,目前的新冠疫苗安全性高,有如恆常為孩子接種的流感及其他兒童疫苗相若。韋伯明白家長對疫苗的疑慮,他認為,若小朋友的醫生或護士,能就小孩的狀況,為家長提供接種建議並主動拆解家長對疫苗的誤解,家長會更容易接受。

他提醒,北半球即將進入流感高峰期,根據南半球的經驗顯示,寒冷加上經常留在室內,增加流感和新冠肺炎同時爆發的風險;加上不少小朋友過去幾年幾乎沒有接觸流感,身體免疫系統難以抵抗。他呼籲,在進入冬季前,家長應該儘快帶子女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疫苗提供的保護才是保護子女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