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錄115宗二手蝕讓 按月升一成 單月最大宗蝕逾1800萬元

息口升勢未止、蝕讓潮持續增加,11月蝕讓錄115宗,按月升1成;期內蒸發金額約1.13億元,按月亦調升1成,首11個月累積蒸發金額約9.6億元,較去年全年(3.73億元)增1.6倍。月內最傷為九龍塘龍濤花園複式戶,5年帳面加使費蝕1,811萬元。除半新樓外,約1成為居屋單位。業界分析,臨近年尾,樓價再跌2至3%。

浸大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稱,臨近年尾樓市有轉壞迹象,樓價指數跌幅超過10%,但未能完全反映下半年加息密度及幅度增加,樓市滯後反映,預計接着會再跌2至3%。他又指,現時樓價跌回至2016年、2017年水平,部分業主急套現需要蝕讓沽貨屬於合理情況,認為現時樓市未出現斷崖式下跌情況。

據統計所得,今年首11個月蒸發金額約9.6億元,較去年全年(3.73億元)增加1.6倍,今年爆發第5波疫情,蝕讓個案和金額持續企於高位,其中8個單月均蒸發逾半億元;而蒸發金額已是連續3個月超過1億元,再加上市場預期再加息,樓價持續向下行發展,持貨能力較弱的小業主無奈要損手離場。

至於11月錄得115宗蝕讓個案,按月升1成,為今年最多,蒸發金額約1.13億元較10月1.02億元升1成,已連續4個月調升,蒸發金額僅次於今年3月2.25億元高位。月內最傷為龍濤花園一個複式戶,大幅調低至以7,080萬元沽出,呎價18,457元。原業主2018年初斥8,380萬元購入,持貨近5年帳面已損手約1,300萬元或15.5%,計及其他開支料虧損約1,811萬元。

將軍澳11月約錄263餘宗成交,市場估計月內錄逾30宗蝕讓成交,當中日出康城佔近4成,成為蝕讓重災區。除半新樓,11月交投升溫的居屋亦錄得約9宗損手個案,約佔整體交投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