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發車量增1.5倍 打通粵歐貿易通道

近日,隨着一聲汽笛鳴響,在廣州海關所屬廣州車站海關關員的現場監管下,滿載空調、洗衣機、微波爐、電子產品等「大灣區製造」貨物的X8186次班列從廣州國際港站駛出,這是廣州海關今年監管開行的第311趟中歐班列。統計顯示,今年前11月,廣州海關監管進出口中歐班列數達302列,同比增長1.5倍,也是自2016年8月首開中歐班列以來年度監管班列數首次突破300列。

「今年廣州中歐班列貨源持續增加。出口方面,主要以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服裝鞋靴、LED燈具等為主,來自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沿線企業的高精尖電子產品佔比進一步提高,中歐班列溢出效應逐漸凸顯。進口方面,石化原料高密度聚乙烯、針葉木漿等優質原材料不斷通過班列供應本地製造業。」廣州車站海關監管科科長謝婉琳介紹,今年以來,廣州中歐班列迅猛發展,開行頻次最高可達單日4列,廣州海關上半年監管進出口中歐班列數就已超2021年全年發運總數。

記者了解到,今年廣州國際港站和南沙港南站正式運營後,加上原有的廣州大朗站,廣州海關關區已形成3個中歐班列站點的布局。今年以來陸續新增「廣州大朗/大田——二連浩特——蒙古烏蘭巴托」「廣州大朗/大田——雲南磨憨——老撾萬象南」「廣州南沙港——霍爾果斯/阿拉山口——阿拉木圖」「廣州南沙港——霍爾果斯/阿拉山口——莫斯科」等四條出口線路,和「穗蒙俄」「穗新哈」等兩條進口線路。目前,廣州海關監管的中歐班列線路已達到「11出4進」15條常規固定線路,直通西歐、東歐、西亞、中亞、東南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餘個城市。

今年11月,廣州中歐班列開行「華為專列」,出口路由器、LTE移動基站等3G、4G設備用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用通訊設施工程,支持沿線國家通信基礎設施建設,讓沿線國家民眾生活更便利。今年以來,廣州中歐班列還陸續開通了長虹「液晶電視專列」、美的「微波爐專列」、大運「摩托車專列」、長城「汽車專列」等出口專列和糧食進口回程專列。

據統計,今年1-11月,廣州海關共監管開行進出口班列302列、發運標箱26894個、貨重15.97萬噸、貨值68.92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153.78%、126.61%、157.45%、93.89%,共為2000餘家外貿企業提供了穩定的國際物流通道,服務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安理會審議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問題 中國代表闡述立場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聯合國安理會9日審議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問題。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耿爽表示,烏克蘭境內大批武器彈藥及爆炸物可能對戰後恢復重建帶來安全隱患,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始終主張停火止戰、對話和談。

當天,聯合國秘書長裁軍事務高級代表中滿泉在會上作通報。中滿泉說,她已經在9月談及這個問題,即大規模武器流入任何戰區都會引發對和平與安全的擔憂,其中包括「轉移的風險以及潛在的溢出和升級」。武器的去向是一個重大問題。防止這些武器被轉移到其他戰場至關重要,「這將避免加劇該地區及其他地區的衝突和不安全」。

耿爽發言說,烏克蘭危機持續近10個月,大量武器彈藥湧入烏克蘭。據報道,中東、非洲一些武裝團夥和恐怖組織已通過非法渠道獲得烏克蘭流出的武器彈藥。國際社會對此應當予以重視,並採取防範措施。長期來看,烏克蘭境內大批武器彈藥及爆炸物可能對戰後恢復重建帶來安全隱患。阿富汗、伊拉克、索馬里等國在此方面的前車之鑒不可不察。

耿爽表示,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始終主張停火止戰、對話和談。從危機爆發之初,中方就一直強調,政治解決是唯一出路。一味向戰場投放武器,不斷擴大武器使用品種和範圍,只會加劇各方矛盾,延長並擴大衝突,讓普通民眾付出更大代價。事實證明,只有通過對話談判化解危機,才能從根本上減少人員傷亡,幫助烏克蘭和歐洲地區恢復和平。中方再次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勸和促談的努力,為當事方重返談判營造氛圍,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創造條件。

耿爽說,當前形勢下,中方認為國際社會應當堅持「四個共同」,即共同支持一切致力於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努力,呼籲有關各方保持理性和克制,盡快開展直接接觸,為重啟談判創造條件;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倡導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共同努力確保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防止國際能源、糧食、金融等合作受到干擾,損害全球經濟復甦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財政穩定;共同為危機地區的平民過冬紓困,改善人道主義狀況,防止出現更大規模人道主義危機。中方將繼續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同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一道,為烏克蘭危機的和平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

深圳中小學幼園優化防疫:每日抽兩成師生核檢

隨着社會全面步入正常化,學校如何進行科學精準防控備受關注。連日來,香港文匯報記者從深圳多所中小學、幼兒園獲悉,此前的每日全員統一核酸檢測已取消,改為工作日每日抽檢兩成師生,且周一憑綠碼即可返校,不過暫時未有引入抗原檢測包的計劃。有專家建議,一旦學校發現有陽性感染者,並不需要全校停課,沒生病的學生仍可正常上課。

12月7日,國家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進一步優化學校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各校要堅決落實科學精準防控要求,沒有疫情的學校要開展正常的線下教學活動,校園內超市、食堂、體育場館、圖書館等要正常開放。有疫情的學校要精準劃定風險區域,風險區域外仍要保證正常的教學、生活等秩序。

周末不要求核檢

深圳自今年4月5日起開始常態化核酸檢測,要求市民出入公共場所和搭乘公共交通需出示72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6月24日起,檢測時限進一步縮短至48小時。今年上學期以來,深圳的一些中小學、託幼機構,則開始實行在校(園、所)統一核酸檢測,且返校需有24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福田居民孫女士家有2個孩子,分別在讀幼兒園和小學,每周日她都要帶着孩子做核檢,以確保有24小時核檢陰性紀錄,才能在周一準時上學。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11月有一個周日孩子去了奶奶家玩,忙得忘記做核檢,結果周一早上7點多收到班主任通知稱,孩子因核檢紀錄不符,不能入校。「全家都急壞了,趕緊去醫院掛急診,做單人單管加急核酸檢測。」孫女士說,當時以為8點多有了正在檢測的紀錄後就能入校,結果學校非得要求看到結果才行,無奈只能回家等,到了下午才得以返校。

至此之後,孫女士再也沒忘記過帶孩子們做核檢。「12月5日(周一),孩子持24小時核檢陰性返校,也在學校統一做了核檢,結果次日就不用做了。」孫女士二年級孩子的班級群通知稱,「自12月6日起,取消每日全員統一核酸檢測要求,改為全校師生工作日每天保障核酸檢測率達20%(人員不重複),周末對核酸檢測不作要求。」

學生:多了學習時間

孫女士表示,以前學校不僅要求學生每天核酸檢測,甚至要求家長及家裏的所有成員都要如此。如今取消了全員統一核酸檢測,而是採取抽樣,以每周5個工作日計算,這種方法相當於把在學校的統一檢測由每日一檢改為每周一檢,還是可以接受的。班主任還提醒,盡量減少到社會面做核檢,周一憑綠碼就可以上學。

她的大兒子稱,以往每天下午上學後要佔用午休時間排隊測核檢,平均一個班要半小時以上才能做完,耽誤不少時間,以後取消核檢,能多了很多學習的時間,最重要的是校外培訓、興趣班都能重新開課了,而自己則會更加注重戴口罩,做自己健康的負責人。

12月9日下午,南山一小學的乒乓場館內,穿着藍白色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為排隊的學生們進行核檢採樣。該校校醫老師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學校是人員密集的重點場所,最大程度保障師生健康,最大程度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是當前學校疫情防控的重要任務。現在學校的疫情防控一方面是要加快加強免疫,尤其是序貫免疫的接種,另一方面就是學生要加強防護,比如上課佩戴口罩,當然小孩一般自制能力比較差,需要老師的監督。

專家倡校內現陽性無須全校停課

香港文匯報記者致電深圳市福田、南山等多區的校園疫情防控熱線求證,工作人員表示,根據最新規定,學校和託幼機構等人員密集場所,常態化下應做好相關人員症狀監測,可根據檢測結果及疫情擴散風險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樣比例或轄區檢測要求開展核酸檢測。

對於學校是否會引入抗原檢測試劑包,工作人員則表示需要等相關部門通知。有專家援引數據,如果學校內有陽性感染者,同班的一般會有10至20個學生被感染,因此,未來或傾向於採取「校內有陽性,同班停課,學校不停課」;而如果學生是在學校外感染的,校內最後一次核檢是陰性,那麼學校不採取相關的防疫管理措施。

澳門大幅放寬防疫政策 明日起公共場所取消場所碼

澳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10日舉行記者會,宣布大幅放寬防疫政策,除了進入四類重點場所需要出示健康碼外,其他場所可按自身條件決定是否要求進場人士出示健康碼。健康碼的三種顏色亦賦予新的含義。同時,12日起進入公共場所不需要掃描場所碼。

衞生局長羅奕龍介紹,因應現時防疫目標,調整了現行三份防疫指引,包括「要求進入公共場所出示澳門健康碼的措施建議」、「集體節慶、文娛、康體活動的管理建議」和「舉辦或參加餐飲聚會活動須知」三項指引。

接待紅黃碼自決

「要求進入公共場所出示澳門健康碼的措施建議」僅要求進入四類重點場所須出示澳門健康碼,包括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社會服務機構(包括托兒所)及非高等教育學校,並明確公共交通工具等不用出示健康碼。其他場所可以根據自身條件決定是否要求入場人士出示健康碼。此外,由場所負責人決定是否允許健康碼紅碼或黃碼的人士進入。如允許進入,場所應為紅碼或黃碼人士(包括員工及服務使用者)作出特別安排,以減少其接觸到其他人士的機會,及做好接觸物品和表面清潔消毒。

入座率可七成五

「集體節慶、文娛、康體活動的管理建議」取消了參加者的定期核檢要求,僅要求未能佩戴口罩的參賽者、表演者出示當日的快速抗原陰性結果或採樣日後廿四小時內的核酸陰性證明,同時把入座率一律放寬至七成五。

三百人聚會始檢

「舉辦或參加餐飲聚會活動須知」則取消舉辦餐飲聚會活動的人數限制,僅要求參加人數大於或等於三百人的餐飲聚會活動,參加者才需要出示當日的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測試陰性證明或採樣日後廿四小時內的核酸陰性結果。

紅黃綠碼賦新義

周三起,澳門健康碼的顏色亦賦予新含義,只有確診者賦予紅碼,密切接觸者賦予黃碼,其他人士一律賦予綠碼。應變協調中心強調,較多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症狀輕微,但仍具有傳染性,進入密閉的公共場所或參與人群聚集的活動時容易造成傳播,居民更應注重個人防護、保持距離以及環境清潔消毒等措施,以保護自己的健康及延緩疾病傳播的速度。上述指引的更新版已上載抗疫專頁供查閱。

周三晉過渡期次階段

防疫過渡期分三階段,首階段是適應期,第二階段是應對疫情高峰,第三階段是另一適應期。國家於本月七日公布優化防控措施新十條,澳門於翌日正式進入過渡期第一階段,政府根據政策目標轉變調整和優化了多項疫情防控措施。周三起進入過渡期第二階段,屆時感染者經網上平臺自我評估分流,「綠色」可直接居家隔離,「黃色」或「橙色」要到社區門診或社區治療中心由醫生評估需否住院。

紅碼人士緊急必要情況下可外出上班

周三起進入疫情防控過渡期第二階段,感染者健康碼將轉為紅碼,允許居家隔離治療,目標是降低重症和死亡,以及維持社會正常運作。紅碼人士於緊急和必要情況下可外出上班,但要全程佩戴KN95口罩。

犯欺詐罪歷時21載 黎智英囚5年9個月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向科技園公司隱瞞力高顧問公司使用蘋果大樓而違反租契,受審後被裁定兩項欺詐罪成,昨日在區域法院被判囚5年9個月。法官陳廣池列出黎智英加重刑責的6個因素,批評這是一項有計劃、有組織,為時21年的欺詐,有如長年累月偷竊別人的錢。由始至終,黎智英都是重要角色,其惡劣之處在於濫用傳媒機構作「保護傘」犯案,令科技園「投鼠忌器」。他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認的法治精神,高官權貴都要面對相同的法治標準及約束,黎智英掌控傳媒,不代表他不會犯法,更不能將對他提出檢控說成打擊新聞自由。本案純屬簡單欺詐案,不應將審訊扣上政治帽子。

法官陳廣池昨日在判刑時指出,黎智英在本案中面對的兩項欺詐罪,涉案時段由1998月4年至2020年5月,其欺詐行為長達21年,有如偷錢10年,就算總額相同,罪責亦較單次偷竊嚴重。

罰款200萬元須3個月內支付

陳官列出黎智英6項加刑因素,質疑傳媒機構容許其他公司無牌佔用一處地方辦公,是濫用傳媒形象作為「保護罩」,而黎智英在相關時段管控壹傳媒集團,在此「保護傘」下行事,令科技園不敢貿然行事,且本案涉及多人犯事,屬有計劃、有組織的年代久遠欺詐行為,承租人沒把力高放在公司大堂水牌位置,亦沒有告知科技園,是濫用政府批出的土地,令承租人自肥,打擊科技園的政策措施。

陳官指出,黎智英在背景報告中指自己不是處理租契的角色,並將錯誤歸咎於總營運主任,又稱不需要求情信,亦不需要求情,反映他沒有一絲一毫的悔意。這雖不是加重刑責的因素,但可說是沒有減扣刑期的基礎。陳官判處兩罪總刑期為6年,但因黎智英同意不少案情,酌情減刑3個月,即兩項控罪總共入獄5年9個月。陳官並下令取消黎智英擔任公司管理層等資格8年,並罰款200萬元,須於3個月內支付,否則加監12個月。

法庭在判刑時同時披露了黎智英的背景報告,指現年75歲的黎智英,在1996年已成為英國公民,又形容黎智英是一名「傳媒大亨」。法官陳廣池在判詞中透露,黎智英在其背景報告中聲稱他因本案被定罪,會「打擊」香港營商環境及「損害」香港的商業及財務中心的聲譽,又刻意提到一些美國官員的譴責言論是「不請自來」且「毫無用處」,對此他只能「泰然處之」云云。

欺詐案審訊不應扣政治帽子

陳官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認的法治精神,高官權貴都要面對相同的法治標準及約束。一個富甲一方的人可以盜取他人或公司財產,亦可洗黑錢。同樣地,一個「傳媒大亨」,管控傳媒網絡及實體報刊,並不表示他因有「第四權」而不會犯法,更不能將執法機構檢控這名「傳媒大亨」說成攻擊新聞自由。

他強調,不應把本欺詐案的審訊扣上任何政治帽子,這對控辯雙方以及整個社會都不公平。

陳官又提到,科技園作為政府工業邨土地政策的執行者,理應善用自己在法例賦予的權利,切實打擊違規違租契者。但從本案來看,科技園職員「反主為客」,拱手相讓自己的權利,甚至不盡不實地因應承租人所提供的資料撰寫巡查報告。明顯地,黎智英的「傳媒大亨」地位使科技園更「投鼠忌器」及自我矮化,不敢按本子辦事,這方面需要改善。

「多人參與 明目張膽犯案」

壹傳媒集團前行政總監黃偉強在本案中面對一項欺詐罪,涉案時段由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大約4年多。法官陳廣池在判刑時指出,黃是1990年加入壹傳媒的老臣子,在本案中沒有取得個人利益,但他聽命於黎智英執行有關欺詐,可以說是「助紂為虐」,有如負責駕車協助劫匪逃離現場一樣。在平衡公眾利益及黃偉強的求情後,最終判其入獄21個月。

黃偉強在1990年5月加入壹傳媒印刷,任職為人事及行政主任,於2003年11月晉升為行政部主管,2021年9月離職。陳官相信,黃偉強在本案中沒有取得個人利益,但作為蘋果印刷的行政部門主管,他是聽命上司及黎智英,可以說是「助紂為虐」,「縱然不是策劃者、不是主腦,沒有親自參與打劫的行動,但他仍可以被控打劫罪及負上刑責。」

罪行在一傳媒包庇下發生性質惡劣

陳官指出,即使因受黎智英指示及其職位而干犯本控罪,但他身為行政部門主管,對8號處所的事很多時都是親力親為,在4年多內參與力高事務,相信他知道租契的用途限制和牌照申請條件。

陳官批評,黃偉強沒有任何悔意,將所犯罪行推說是上司的錯。但是,本案欺詐行為雖不複雜,但有多人參與,在某種程度上是明目張膽地犯案。姑勿論黃是否願意,他忠於黎智英並積極參與其中,雖然其角色沒黎智英嚴重,但仍是欺詐行為的一分子。欺詐會對工業邨政策造成打擊,雖然力高所佔用蘋果大樓0.16%面積,但在一間傳媒機構的庇護下發生,「案件的惡劣性便有所不同。」

黃偉強「助紂為虐」被判囚21個月

在考慮到案情及黃的求情理由,法庭以2年半為量刑起點。黃經審訊後被定罪,且沒有悔意,理應沒有任何刑期扣減,但黃同意不少控方案情,節省大量法庭資源,故陳官酌情減刑3個月,在體諒黃的疾患,包括近年曾接受心臟手術及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及重犯可能性極低等因素下,酌情再減6個月,終判黃入獄21個月。

豪宅商場變死城 期待通關活水來

三年疫情重創本港經濟,首當其衝便是豪宅市場,九龍有多個豪宅商場十室九空。紅磡一個豪宅商場空置率逾九成,當中一層全層圍封,掛上「商舖招租」告示,前往的扶手電梯也因「節約能源,暫停使用」。西九周邊另一個豪宅商場同樣人流欠奉、內裏也是吉舖連連。有經濟學者直言,為防控疫情,本港「封關」近三年,對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希望未來能穩控疫情、穩步復常,並在疫苗高接種率的情況下,創造早日通關的條件,救活本港經濟。

紅磡的昇御門為區內豪宅,一間500平方呎的單位,在現時樓市低迷的時期亦售過千萬元。昇御門於2012年入伙,而昇御商場則於2014年開幕,共三層樓面,面積超過六萬平方呎。但大公報記者日前到該商場直擊,看到大部分商店圍封,十分冷清。

據知該商場開幕時,曾經開設日式西餐廳、連鎖雜貨店及書店,帶動不少人流。不過,自從商店租約期滿後,商場僅餘一間超市及幼稚園兩個商戶。大公報記者日前到達時,看見地下大堂雖設有聖誕擺設,惟附近的商舖卻圍上木板,並貼有招租啟示;乘坐扶手電梯到達LG(低層地下),只有一間超市營運,其他商舖均已圍封;通往一樓的扶手電梯更因一樓全層沒有商舖營業而圍封,並豎立「節約能源,暫停使用」的告示牌。

全層舖面均以圍板圍封

「一樓所有的舖面均沒有開,圍板圍着,沒有人會上去,除非你要去智能櫃取東西。」在超市工作的職員向大公報記者透露,該商場如「死場」的情況維持已久,直指上址位處偏遠,較少商戶承租,之前有的食肆,雜貨店及麵包店都「關門」。

在該屋苑居住近四年的黃女士表示,由於上址位置不太方便,加上只做街坊生意,店舖因而不斷結業。她又稱,現時已習慣「靜中帶旺」的生活,往附近紅磡廣場或馬頭圍道購物及用膳亦很方便,而對於上址只有一間超市,她則笑言:「有時打風落雨都可以來買東西。」

同樣出現多間吉舖的還有位於佐敦廣東道與柯士甸道交界的港景匯商場,該商場上蓋為港景峯,毗鄰西九龍多個豪華住宅如君臨天下、凱旋門、漾日居及擎天半島。港景峯為區內有名豪宅,一間800多平方呎的單位,隨時叫價逾二千萬元。但商場內卻不如樓價般熾熱,地下一樓的商場設有開放通道,方便市民來往廣東道及柯士甸道,人流本應川流不息,惟日前周五大公報記者在上址逗留近三小時,發現人流疏落。

該商場地下一樓設置的商舖多為地產店舖,而附近更有最少五間相連的吉舖,每間吉舖面積近千平方呎,有的更逾二千平方呎,而部分偌大的吉舖更成為發展商宣傳新盤之用,貼上新盤的廣告,惟大門卻一直緊閉。大公報記者乘扶手電梯來到二樓,看到的場面更是冷清,雖設有超市、琴行、家品店等民生小店,惟人流未暢旺,午飯時段,半小時內亦只見約十名行人。在扶手電梯附近更有面積逾千平方呎的吉舖招租,而不少營運的商舖對面就是一排吉舖,均只貼上新樓的廣告,大門一直緊閉。

疫下封關 內地住客難返港

中原(工商舖)董事總經理潘志明直指,港景匯商場吉舖較多,租客多以地產及酒樓為主,以及個別一些零售客及業主發展商作賣樓示範單位。潘指該商場吉舖較多,因地理位置,在商場閒逛的多為附近居民及商場舖工作的人士,難以聚集到一定的消費力。

潘又稱,上址兩個商場出現吉舖,主要因市道差,商戶對人流不多的商場興趣不大。其中昇御門伙數不多,加上不少業主為內地客,在疫情期間,未必可來港居住,因而令屋苑人流減少,而屋苑本來人流較少,加上住客如要消費或餐飲用膳,多往附近較旺的商場及街道消費,如昇御門的住客可往黃埔或德民街一帶,因而令有關商場人氣更少,而目前商場的租戶亦主要以售賣日常用品為主。他希望特區政府能穩控疫情,屆時本港各行各界便可穩步復常。

鍾南山點讚香港防疫 通關或可期

內地疫情防控「新十條」發布後,香港與內地的通關備受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今天(9日)的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上談到香港防疫經驗,指出疫苗接種對香港疫情防控起到關鍵作用;而感染現在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後,基本都是上呼吸道感染,99%的感染者可以在7天到10天完全恢復。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醫生團隊也表示,新冠陽性後,醫療體系要保證0.5%的病人收治在醫院,99.5%的人不需要去醫院。

那麼,內地推出的「新十條」防疫措施有哪些是香港可借鑒的呢?社會普遍認為,內地大部分場所都不再需要掃「健康碼」,香港能否取消「安心出行」呢?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今天表示,香港正朝着復常道路,終有一日,無論是「安心出行」還是「疫苗通行證」都不會再用。政府也會留意疫情變化,希望拿捏到最好的機會,而放鬆也需要靠市民努力。

香港亦正朝着復常的道路穩步前行。第56屆工展會今日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開鑼。本屆工展會為期24天,將持續到1月1日。大會推出數百項「破底價」購物優惠,更在現場推出多款超值的「1元產品」,先到先得。如此豐富又優惠的工展會引得來參加開幕式的特首李家超在典禮之後,參觀了40多分鐘,總共消費了2700多元。今年是香港走向復常後的第一屆工展會,大會設計了超過860個戶外攤位,「黃碼」人士可入場,主辦方預計入場人數將達到100萬。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表示,工展會向外界展示「香港回來了」的信息。

旅遊業界也在為復常通關做準備,來往東涌和昂坪的昂坪360,投資超過千萬元港幣,開發了全景纜車Crystal+,讓乘客可以360度飽覽大嶼山景色。相信新纜車除了為香港市民提供全新體驗的消閒旅遊選擇之外,也為迎接全球各地旅客到訪做好了準備。

全球旅客、尤其是內地旅客什麽時候能重臨香港,是這兩年香港市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今天,就有內地網友在社交平台貼出福田口岸亮燈的照片,福田口岸的燈光再次點亮了,內心的希望之光也隨之點亮了。福田口岸亮燈就代表能通關嗎?當然不能這麼說。

今天,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就表示,內地近日放寬部分防疫措施,不代表短期內可以和本港通關。尤其是,最近隨着內地優化防疫措施,內地的確診數也維持在高位。

今年這個冬天,是流感、新冠、RSV多重病毒夾擊的冬天,而這個當下,政府還沒有撤銷口罩令,也仍然在核查疫苗通行證。讓我們再堅持一下,做好防疫措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迎接春天吧!

港人出遊添好去處 南粵十大紅葉觀賞點出爐

隨着內地防疫措施優化,不再對跨地區流動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少民眾開始走出去散心一番,而目前南粵賞紅葉正當時。廣東省林業局今天(10日)啟動第四屆森林文化周冬季系列活動,並發布「南粵紅葉十大觀賞點」名單,40%位於灣區城市,港人北上可跟着這份「紅葉地圖」探尋南粵別樣的紅葉風光。

如今正值初冬季節,南粵大地上彩林片片。「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是廣東賞紅葉的好時節,市民遊客可以趁着這時候去一睹紅葉風采,感受不一樣的冬日韻味。」廣東省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透露,廣東紅葉主要以楓樹、落羽杉、山烏桕及槭樹等為主,多集中在粵北地區,但在珠三角地區也有分布;目前均進入了一年中最色彩斑斕的時節,正吸引着更多的人前往打卡,感受自然之美。

在廣東省林業局新發布的「南粵紅葉十大觀賞點」名單中,40%位於灣區城市,分布在廣州、江門、肇慶等市,其餘60%主要地處粵北地區,遍及清遠、韶關、河源、梅州等市。其中,入選名單的廣東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譽為「廣東的西雙版納」;每到秋冬時節,這裏的落羽杉林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此次廣東森林文化周冬季系列活動直播選取的天井山「生態長廊自然教育徑」,集旅遊休閒、森林康養和自然教育等多功能於一體,全長約4.5公里,保存着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系統,有着桫欏群、落羽杉林及福建柏林等生態景觀。透過直播鏡頭看到,如今的天井山已被「上了妝」,紅色、黃色、綠色交織其中,像是打翻了顏料盤一般,描繪出了一幅冬天裏的「童話秘境」。

「北有北京香山公園,南有廣州石門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廣州從化區的廣東石門國家森林公園亦入圍名單。該公園素有「廣東香山」的美稱,對於南方的紅葉愛好者來說,「要賞紅葉石門有,何須千里香山尋?」便是恰如其分的感嘆。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內不僅有華南地區的原始森林達1.6萬畝,還有3000多畝的紅葉,每逢秋冬時節,紅葉鋪天蓋地、漫山遍野,異常美麗。石門紅葉以楓樹、山烏桕及槭樹等為主,猩紅的楓葉、橙紅的漆樹、深紅的山烏桕、淡紅的鹽膚木、嫩紅的荔枝紅葉……來到這裏,就像走進一個給秋冬染色的顏料桶中。極目遠眺,遠山近坡,滿山紅葉競相爭艷,似紅霞繚繞,情趣盎然。

除了「冬觀葉」,如今的廣東一年四季皆有樂趣,涵蓋「春賞花」、「夏納涼」、「秋摘果」。依託豐富的森林類型和生物多樣性稟賦,廣東推動森林旅遊發展,目前認定了森林旅遊特色線路100條、新興品牌地100個,南粵森林人家74家,建設國家級森林康養基地5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試點53個,生態旅遊發展已成為重要的綠色產業之一。廣東省林業局表示,下一步,廣東將持續加快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等新業態孵化發展,打造「詩意南粵」。

廣州抗原檢測包賣斷貨 N95口罩價格漲

國家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後,居民個人成為「健康第一責任人」,他們對抗原檢測試劑盒、N95口罩、抗病毒藥品需求逐日上升,特別是廣州不少市民陸續有身邊親友、同事出現陽性,相關需求呈爆發式增長。10日,記者走訪廣州多個區的不同藥店,發現抗原檢測試劑盒以及連花清瘟膠囊等基本已經斷貨,多數藥店亦無N95口罩,有存貨的藥店,價格亦比平日高出數倍。

「淪陷的一周!」9日晚,廣州市民姚女士在朋友圈發布消息。前幾天,她的4名同事前往羽毛球館打球,回來後出現發燒症狀,後經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全部確認感染新冠病毒。目前,四名同事都在居家隔離,吃藥治療。公司對4名同事工作區域進行了消毒,並建議其他同事在上下班過程中,佩戴N95口罩。

和姚女士一樣,在廣州一家電力公司上班的黃先生,同辦公室的2名同事出現了陽性。10日,為了更好做好個人防護,他前往附近醫院購買抗原檢測試劑盒。來到藥店後,被告知抗原產品已經賣完,N95口罩需要預約。「現在我們仍在公司辦公,每天下班前,都會自己做一次抗原檢測,以免感染後波及家人。但現在檢測試劑盒存貨已不多,只夠維持三四天了。」黃先生說。

10日下午,記者前往荔灣區花地街道一家藥店,多位市民前來購買抗原檢測試劑盒和N95口罩,均被告知已斷貨。周邊另外3家藥店,N95、抗原檢測試劑盒、連花清瘟膠囊同樣全部斷貨。

記者來到海珠區沙園街道,發現了同樣的情況。其中一家藥店有少量N95口罩,但20個一盒的口罩,需要130元,平均6.5元一個,比平日高出近5倍。

記者再次通過電商平台搜索抗原檢測產品和N95口罩,價格同樣上漲,下單時,均顯示「當前區域無庫存」。

鍾南山:廣州明年上半年或可恢復疫前生活狀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透露,樂觀估計廣州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

根據團隊模型測算,預計廣州第一波感染高峰可能會在明年1月中上旬到2月中期到來,3月中上旬進入平穩階段。鍾南山指,奧密克戎在9月傳入中國後,重症率不到1%,病死率不到0.1%,大多數能在5至7天內好轉,未來可能會將新冠病毒感染定義為新冠上呼吸道感染。

提到疫苗,鍾南山指,國產疫苗相比進口疫苗,雖然預防感染效果稍差一些,但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研究表明,在接種3劑疫苗後,預防重症的效果幾乎無異。至於感染後的後遺症,鍾南山說,現在所謂的後遺症更多是一種主觀感受,比如全身疲勞和腦霧等,主要是因為精神和心理原因導致,目前未見對器官有明顯的功能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