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果入選!《科學》公布2022年度十大突破

2022年12月16日,美國《科學》雜誌公布了本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榜單。其中,中國的多年生水稻品種的開發入選榜單 。

2022年11月,中國雲南大學胡鳳益團隊聯合國內外相關團隊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性》發表了題為「多年生稻的可持續生產力與生產潛力」的研究論文,並同步發表了題為「多年生稻變革促進可持續農業」的研究簡報。

該團隊多年生稻23(PR23),種植一次可連續免耕收穫3—4年, 即自第二季起便無需買種、育秧、犁田和移栽等生產環節,僅需田間管理和收穫兩個生產環節,節約生產成本,減少勞動力,是基於種間雜交培育多年生糧食作物領域的里程碑事件。

此外,經過無數挫折、20年的發展、100億美元的巨額花費以及150萬公里的危險太空之旅,新的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JWST)終於打開了它的金色紅外眼,以令人驚嘆的、前所未有的細節瞥見了宇宙以及它深不可測的過去。為了紀念這一壯舉,美國《科學》雜誌將JWST的飛行遴選為2022年科學突破之首。

空間望遠鏡不受地球大氣層的阻礙,提供了地球周圍宇宙的未受干擾的視圖。然而,與其前身哈勃空間望遠鏡不同,JWST可捕獲紅外光,包括從第一批恆星和星系發出的光。

在2022年6月下旬上天后的幾天內,研究人員開始發現數千個比以前記錄的任何星系都更遙遠、更古老的新星系,其中一些可能比哈勃望遠鏡發現的最古老的星系早1.5億多年。

更重要的是,JWST能夠從天體(從誕生的恆星到系外行星)收集足夠的光線,以揭示它們是由什麼組成的,以及它們如何在太空中移動。這些數據已開始非常詳細地揭示距離地球數百光年的行星的大氣成分,為研究它們支持生命的能力提供了可能性。

年度突破榜單還包括:

發現一種比許多細菌細胞大近5000倍的巨大微生物;

對黑死病如何改變歐洲人基因的新見解;

由格陵蘭永久凍土中保存的200萬年前的環境DNA重建的古老生態系統;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的進展;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實施DART衛星任務;

通過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氣候法案;

創意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

識別可能導致多發性硬化症的病毒。

2022年十大突破由《科學》新聞和編輯人員選出。由《科學》雜誌主編霍爾頓·索普召集的大約十人組成的委員會還將選出最多3名獲獎者,並頒發首屆包米克(Bhaumik)年度突破獎,以表彰他們在相關研究領域的獨特作用。個人獲獎者名單將在明年3月底前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