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各地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旅遊市場逐步回暖,深圳羅湖率先出台系列支持旅遊產業發展舉措,旨在依託毗鄰口岸流量優勢,支持旅遊企業拓展深港旅遊市場,策劃深港主題精品旅遊線路,並支持在口岸片區打造智慧化旅遊產業園,最高補貼可達1000萬元。
羅湖日前發布深圳首個促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和促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共包括十大重點任務和十條扶持舉措(以下簡稱「羅湖十條」),將依託旅行社總部集聚優勢和毗鄰口岸流量優勢,打造優質旅遊企業總部聚集地,灣區旅遊集散地和旅遊消費目的地。
旅行社開發深港游路線吸客 最高獲50萬扶持
據統計,截至目前,羅湖共有旅行社470餘家,其中出境游組團社135家,占深圳全市近60%。疫情之前,每年過億人次遊客通過口岸集聚在羅湖,每年800萬次的車次從羅湖往返於深圳與香港之間。
「羅湖十條」提出,鼓勵企業策劃深港主題精品旅遊線路,拓展深港旅遊市場,對於成功開發深港「一程多站」精品旅遊線路、香港居民羅湖度假旅遊產品,年度接待遊客量達到一定規模的旅行社,給予最高50萬元扶持。
同時,鼓勵建設「口岸旅遊集散中心」,實現灣區集散功能,並將按實際建設投入的20%給予旅遊企業最高200萬元扶持,集散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後,按年度運營成本的50%給予最高50萬元扶持。
羅湖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薛江表示,羅湖是港人最熟悉的城區,本土旅遊資源亦頗具特色,有鵬城第一峰——「梧桐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代表深圳速度、「三天一層樓」的國貿大廈;有由300多年歷史的商業發源地「深圳墟」演化而來的特色商業街區——東門步行街;有「設計師的天堂」,全國最重要的家居家飾集散地——筍崗工藝美術集聚區;有深圳首個商業與工業遺存相融的特色文化街區——粵海城·金啤坊等……當中不少是港人熟悉的地點,希望通過旅行社將深港兩地旅遊資源鏈接起來,帶動兩地旅遊消費。
據悉,「羅湖十條」中還提出支持旅行社聯動轄區主要商圈的景區、酒店、餐飲、商超等消費業態,對成功開發運營本地特色旅遊產品和線路的旅行社,每條線路扶持15萬元,最高45萬元。
促旅遊業創新 支持打造互聯網交易平台
為了吸納更多旅遊產業企業聚集,最大做強,「羅湖十條」提出,支持在南湖、桂園等口岸片區,打造集產、學、研、展、銷「五位一體」及技術賦能的智慧化旅遊產業園,並給予投資建設補貼、資金補貼和運營獎勵,按照園區建設投入的20%給予投資建設機構最高補貼1000萬元,園區入駐企業實施租金補貼,第一年按實際支付租金的50%,第二年40%,第三年30%,連補3年。對經營得好的園區入駐企業,按一定標準給予最高80萬元獎勵;同時,給予運營方獎勵,最高100萬元。
薛江指出,產業園區並非簡單的旅遊企業聚集,而是具有公共服務和產品發布交易展示等功能的2.0版本。羅湖還將鼓勵行業開拓創新,支持企業打造互聯網交易平台和產品展示發布平台,對互聯網平台型企業最高給予80萬元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