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因新冠併發症 京劇名伶儲蘭蘭病逝年僅39歲

京劇表演藝術家、「新京劇」創始人儲蘭蘭周日(18日)去世,享年39歲。事出突然,網傳消息指,她疑因新冠併發症猝死。內媒澎湃新聞報道僅提到,其「因病醫治無效」。

有傳她疑因染疫併發症猝死。儲蘭蘭母親向親友發布訃告指,心愛的女兒儲蘭蘭「因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並指根據她生前遺願,也考慮當前疫情狀況,喪事從簡。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訃告亦表示,「遵照家屬意見,不在北京舉行追悼儀式,追思會時間另行通知。」

儲蘭蘭的去世在網絡引起關注,據了解,她一個月之前還曾露面演出。儲蘭蘭的一名弟子公開哀悼指,「驚悉她因某流行性肺炎併發症香消玉殞,已魂歸故里,不忍將照片化為黑白,因為她的藝術生命是多彩的。」該名弟子隨後回應,「某流行性肺炎」為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

公開資料顯示,儲蘭蘭1983年出生於安徽省金寨縣, 20歲推出個人首張專輯《京腔雅韻》,代表作包括《寒江雪》《中國瓷》《北京人都在忙》《小提琴對花》等。

儲蘭蘭師承張派藝術傳人蔡英蓮,是京劇大師張君秋的再傳弟子,後創立「新京劇」,長期在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任教。她曾參與拍攝了新京劇電視劇《鳥尊記》、電影《我住長江頭》、京劇舞台劇《林黛玉》《霸王別姬》《梨花頌》《大唐貴婦》等。

劉鶴為何重提房地產支柱地位? 一文看清內房最新啟示

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總結2022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會議有關房地產的主要內容如下:

  • 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各項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明年經濟運行有望總體回升。要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 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人民幣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
  • 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
  • 有效防範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紮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推動行業重組並購,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負債狀況,同時要堅決依法打擊違法犯罪行為。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要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壓實各方責任,防止形成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要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施羅德:環球經濟料向「滯脹」方向發展

施羅德首席經濟師及策略師Keith Wade發表報告指,地緣政治局勢惡化很可能會使世界向著比我們預期更甚的「滯脹」方向發展。(滯脹指的是在通脹高企或上漲時,經濟增長處於低位或放緩的情況。)

倘若就業市場仍然維持穩健,我們不排除「工資物價螺旋上漲」將進一步加劇通脹及抑制增長。可憾的是,要令物價回復穩定,失業率將需要進一步攀升,無論是上述哪種情況,利率都有可能需要進一步上調。

抑制通脹的代價

即使經濟衰退的影響尚未顯現,接受衰退即將到來似乎是目前的關鍵。抑制通脹的代價將是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及失業率上升。近幾個月,已發展經濟體系的央行已迅速上調利率,藉以令需求降溫及抑制物價上漲。

若要產能縮減或閒置足以抑制工資、物價和通脹,美國經濟將須大幅收縮,預料2023年第二季度的失業率將因此升至非加速失業通脹率(NAIRU,美國估計為4.5%)以上,而2023年底的失業率更將達到 7%,相當於目前失業率約兩倍,此結論是透過研究過往經濟週期所得。

在研究涵蓋的這些期間,經濟先從擴張轉至收縮,後再轉至擴張狀態。我們回溯至60年代的分析顯示,以往當美國通脹率處於現時的水平時,國內生產總值每每需要下跌4%,物價才會恢復穩定。

雖然沒有任何週期會完全一致,但即使在制定政策方面有所改善,或就業市場變得更為靈活,國內生產總值仍可能需要下降2%。該行預期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下跌1%,因此,2023年的調整可謂勢在必行。

上述預測有別所有其他預測者,市場目前對美國經濟增長預測的共識為0.2%。鑒於施羅德認為美國將大幅抵銷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的強勁增長,因而作出了2023年環球經濟增長將為1.3%,略偏溫和的展望。

2023年底前加息變減息?

施羅德預期,美國聯邦基金利率將於2023年第一季度升至 4.5至4.75%目標區間後見頂,上述預測是以兩次加息過後,政策緊縮的累積影響將足以促使企業作出必要改變的觀點為基礎。

儘管整體通脹率在達到NAIRU時仍將高於目標水平,但該行預計達成這個關鍵目標將足以令聯儲局停止加息。隨着經濟衰退加劇,這或會成為年內稍後時間減息的序幕。

對投資者而言,市場將回復至較熟悉的狀態,在經濟衰退的環境下,股票提供具吸引力的機遇。該行預計,2023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將下跌1%,美國企業利潤亦將下降14%,這對企業盈利而言並非好現象。然而,由於各國央行因應經濟增長惡化及通脹改善而減息,估值開始回升。

可是,該行預料美國以外的已發展經濟體系央行不會於2023年「轉向」減息。美國的核心通脹指標(剔除包括石油及食品在內的波動性較大的項目,以更清晰反映相關價格趨勢)或已經見頂,但英國及歐洲的指標仍處於上升趨勢,這或會令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將通脹率回復至2%左右目標水平的難度提升。

然而,若歐洲央行及英倫銀行於2023年初前繼續加息及於年內剩餘時間保持利率不變,經濟增長前景或有可能迅速惡化。

香港11月CPI按年升1.8% 租金跌、水電煤急升格局不變

港府公布香港11月消費物價指數(CPI),按年變幅為1.8%,與前一月份相同。港府表示,若扣除政府單次紓困措施影響,11月香港基本通脹率為1.7%。

細分各項主要消費項目,佔香港CPI權重最高的租金續拖低通脹率,11月私人房屋租金按年跌0.4%,公營房屋租金則按年升0.7%。其餘類別中,只有耐用品(-1.7%)、資訊及通訊服務(-2.7%)錄得按年跌幅。

11月電力、燃氣及水通脹率達14.3%,較前一月按年增13.4%進一步升溫,衣履通脹率達5.2%,食品通脹率達3.5%,為物價升幅最高的三類消費類別。

政府發言人表示,11月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維持溫和。食品價格的按年升幅仍然相對較快,能源相關項目和衣履價格繼續明顯上升,不過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承受的價格壓力仍然大致受控。在許多主要經濟體通脹高企下,進口價格壓力料會維持顯著,但本地成本壓力大致輕微,總體而言應有助通脹在短期內保持溫和。

九龍灣高銀中心全幢商廈再度易手 基金56億元承接 呎價僅6000餘元

全幢商廈仍有財團注視,九龍灣高銀金融國際中心交易再有新進展。該項目於9月份曾以67億元易手,惟最終取消交易,需作重售。

資料顯示,項目最終獲基金以約56億購入,呎價僅約6,000餘元,較兩年前易手價大跌近6成。

本年5月,外資測量師行獲接管人委託,標售九龍灣高銀金融國際中心全幢商廈,項目獲5個以上財團入標,包括本地財團及外資基金,其後進入次輪競投,並於7月截標,9月份項目獲財團以約67億元購入。

9月曾67億售 惟交易上月取消

不過,交易一波三折,今年11月份,以67億元購入商廈的投資公司,稱已支付訂金2.5億元,該公司入稟稱接管人在11月1日通告終止協議並沒收訂金,故要求法庭頒令賣方執行買賣協議。

是次購入財團,為太盟投資(PAG)及豐樹基金,兩外資基金各佔5成權益。PAG過往亦有投資東九龍甲廈,如位於牛頭角國際貿易中心,前稱為豐樹中心,由新加坡基金豐樹產業早年投得觀塘道地皮自行發展,提供56.9萬平方呎樓面,並於2018年入伙。2019年PAG以近90億元,向豐樹基金購入全幢商廈,作長綫收租,現時租務甚理想,包括宏利保險租用14.5萬平方呎樓面,並易名為宏利廣場。

九龍灣高銀金融國際中心樓高31層,總樓面面積約92萬平方呎,每層樓面面積約3.5萬平方呎。據悉未計高銀使用樓層,現時出租率約7成,呎租約27至33元。若最終物業以約56億元易手,呎價僅約6,000餘元,價格較同區甲廈低至少4成,相信亦因基金見呎價明顯回調,故趁機入市。

翻查資料,高銀於2011年7月以34億元投得該商業地皮,項目於2016年入伙,一直作集團總部及收租用途。惟近兩年高銀金融(00530)陷入財困,故高銀金融國際中心多次傳出放售,及曾多次抵押該廈。

馬斯克擬改Twitter規定 投票只限一類人參與

美國富豪馬斯克日前在社交平台Twitter發起投票,詢問他應否卸任負責人,結果近6成人支持他卸任Twitter行政總裁一職。雖然暫時未見馬斯克卸任消息,但他卻有意更改投票規定,以後只允許有「藍剔」人士投票。

馬斯克(Elon Musk)周一(19日)發起的投票共有逾1,700萬用戶投票,當中57.5%支持他卸任Twitter行政總裁一職。馬斯克表明會遵守投票結果,惟至今仍未有宣布辭職。

一名美國右翼人士發文,指「藍剔」人士(即支付每月8或11美元獲得認證的帳戶)才有資格參與政策相關的投票。馬斯隨後轉及帖文,並稱

「有道理。Twitter會作出相應改變。」(Good point. Twitter will make that change.)

有網民批評,馬斯克曾揚言希望Twitter成為公共空間,但如今有人建議需要付費才能全面使用Twitter,馬斯克卻表示同意,網民諷刺他枉稱「絕對支持言論自由」。

7成全職年輕人交家用 公價5,000元 存款要有這個金額 才有安全感

香港人精打細算,不少人更有存款習慣。即使是年輕人亦有計畫儲錢為將來打算,亦有不少會交家用,存款保障委員會進行的香港人「儲蓄安全感」指標調查顯示,今年港人個人現時儲蓄「安全感」評分則微跌至 51.4 分,錄得5年以來低位,其中近3成港人的個人「儲蓄安全感」略嫌不足,18至49歲受訪者的自我評分平均更低於 50 分。

家用公價5,000元

擁有全職工作的 18 至 29 歲年輕港人當中,7成有向父母或家人給予家用或生活費,每月平均金額 近5,000港元;當中近八成表示若收入增加,會願意增加家用的金額,約為新增收入的三成。

8成人儲蓄選擇銀行定存及活期

銀行存款仍然是最主流儲蓄方式,逾8成人選用銀行定存及活期,比例大幅增加近10個百分點。而對於存錢的目標,近6成人 (59%) 認為儲蓄的首要目的在於「應付不時之需」,較去年大幅上升20個百分點,

維持安全感所需儲蓄金額為59 萬

存款存款保障委員會是次調查經電話訪問1,005名18歲或以上 香港人,及140名18至29歲年輕香港人,調查發現香港人的儲蓄習慣及能力均有回升,要獲得足夠 「安全感」,受訪者平均認為需要擁有約 59 萬港元,金額按年大增10萬,金額升逾兩成。

年輕人更重視年內儲蓄目標 惟平均儲款較低

近7成 (68%)受訪者表示有儲蓄習慣,較去年上升5個百分點。每月平均儲蓄金額7,700港元,較去年上升17%。而年輕人方面,6成年輕人表示自己有儲蓄習慣,年輕受訪者每人每月的平均儲蓄金額為約5,000港元,較去年低約一成,當中有三分一人表示有定下年內儲蓄目標,是所有年齡組別中最高的群組,可見年輕人定下儲蓄目標的人數比例相較高,但儲蓄習慣比例及平均金額相較普遍人低。

年輕人儲蓄為獨立自主

年輕人儲蓄目的與整體港人有差別 ,除了「應付不時之需」,近4成認為儲蓄的價值在於能讓他們更獨立自主。年輕人相較而言著重具體的中短期目標,滿足其他購物欲望、旅行、買樓、結婚等用途,「個人生活必要開支」(84%) 和「消閒娛樂、購物、旅行」是年輕人最主要的開支。

港人傾向買樓多於租樓 選址兩大特別考慮 最愛的工作及購物模式是?

香港樓價高企,近年稍為見回落跡象,不少港人仍然尋求上車機會,結果顯示普遍受訪港人傾向買樓多於租樓,尤其早期千禧一代(Y世代)買樓的意欲最高。

世邦魏理仕一份調查顯示,35%港人有意在未來兩年內搬屋,較前兩年22%有所上升。近四成人望搬到更鄰近核心地區的地方。高達72%的早期千禧一代(34至41歲)有打算買樓,其次為X世代(42至57 歲)人士有64%。報告指,即使香港貸款利率不斷上向上,但一班潛在的買家、包括財務較穩定的年輕家庭及專業人士仍有置業的能力及意欲。

選址的特別考慮因素

而在住屋環境方面,接近70%的香港人認為房屋管理上合乎安全及健康最為重要,主因香港居住環境密度高以及住屋空間較細,相比起全球(56%)及亞太地區(65%)的人,港人會更為注重以上因素。另外,香港市民亦特別注重交通配套以及房租,相反,亞太地區人士反而會較注重樓宇的安全結構。世邦魏理仕香港區研究部主管陳錦平表示,與全球和亞太地區的受訪者相比,港人選擇居住地方時,更會更考慮地點有沒有速遞及食物外送服務,以及家中是否有專門為工作而設的空間。

港人更愛混合工作模式

願意全職在辦公室工作,低於全球給亞太區平均的20%。接近九成受訪者一星期當中有三日會在辦公室,但只有73%的人較願意這樣做,有32%人更希望可以在辦公室工作不多於三日,比起全球給亞太區平均人數較高。不過,香港有較多的人希望可以在大多辦公時間(一星期最少三日)內,於辦公室工作,比起其他地區的人高。

消費者較傾向實體店購物

至於消費方面,66%人的購物有過半數會在實體零售店;另63%的香港消費者更喜歡在網上訂購之前先到實體店選擇貨品。約一半的受訪者比起送貨上門會更喜歡在實體店取貨。約一半的受訪者表示,隨著疫情相關的限制措施放寛,打算減少網上購物,並增加實體店消費。

世邦魏理仕以問卷方式向全球超過兩萬名從嬰兒潮一代、到Z世代的受訪者作調查,而香港區問卷調查1,010名港人,以了解生活、工作和購物偏好如何影響商業房地產的發展。

瑧譽逾3.8億元售15號洋房 呎價約4.1萬 創屯門區售價及呎價新高

保利置業(00119)瑧譽最新以招標形式售出15號洋房,該為整個項目面積最大的獨幢洋房,實用面積9,158平方呎,屬罕有7房7套間隔,設有逾13米長私人泳池,同時附設合共2,231平方呎的前後花園,並配3個車位,單位以3.8億元成交,呎價41,494元,創下屯門區今年成交價及呎價新高。

保利置業銷售及市務部總監朱美儀表示,項目自開售以來一直備受高端客群垂青,項目截至現時為止,共售出17套洋房,8伙居室,合共套現逾28億元。現僅餘5套獨幢臨海洋房,每套均屬5房5套大宅間隔。

藝術作品分享網站ArtStation現抗議潮 反對AI生成圖

人工智能(AI)應用範圍廣泛,近年更被用作繪圖工具,引發不少爭議。藝術作品分享平台 ArtStation自上周起就爆發抗議潮,藝術家認為AI生成圖沒有詳細的規範和使用限制,剝削了真人藝術家的曝光度,因此ArtStation版面不斷出現「禁止AI」標誌的圖片,圖片下方則寫著「向AI繪圖說不(NO TO AI GENERATED IMAGES)」的語句。

插畫家Nicholas Kole和服裝設計師Imogen Chayes近日在ArtStation上發起抗議,表示​​由於 ArtStation並沒有制定關於AI繪圖的規則,導致首頁的「探索」功能反覆地出現AI繪圖作品,嚴重影響真人藝術家。

面對藝術家的指控,ArtStation就表示,平台的內容規範條款從未禁止藝術作品的製作過程中採用AI,但有規定出現於使用者作品集的藝術品,只能是由藝術家自己創作。另外,ArtStation也強調,未與第三方AI公司合作,因此任何AI模型皆不得拿平台上的內容進行訓練。

ArtStation又指,基於尊重藝術家的選擇和版權問題,他們不會制定會抑制 AI 曝光及宣傳的網站條款。但目前他們將會新增一個「標籤」選項,讓藝術家選擇他們公開的作品,是供商業 AI學習/非商業AI學習。

不過,此回應未有得到藝術家們的贊同,Kole指出,希望平台能有明確規範規管AI生成圖,保持對創作者和創作本身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