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智庫料中國至少延到2036年才超越美國成世界最大經濟體 比預期遲6年

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表示,各地央行為了應對通脹而採取的加息措施,會導致許多經濟體萎縮,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將面臨衰退,而更預計中國至少要到2036年才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比預期晚了6年。

CEBR在年度世界經濟排行榜報告中表示,2022年全球經濟體量首次超過100萬億美元,但由於央行將繼續努力應對物價飛漲,2023年經濟增長恐將停滯。CEBR的主管兼預測負責人Kay Daniel Neufeld表示,「由於通脹上升導致利率抬高,世界經濟明年可能面臨衰退」。

Neufeld又指,抗擊通脹的鬥爭尚未勝利,預計儘管會產生經濟成本,但央行行長還是會在2023年堅持抗通脹。若要將通膨率降至更能接受的水平,未來幾年的成長前景將會變差。

CEBR的調查結果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更為悲觀。IMF此前在10月份警告指,明年三分之一的全球經濟將會萎縮,全球GDP增速低於2%的概率為25%。

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料較預期遲6年
即使如此,該中心預計到2037年,隨著發展中經濟體趕上發達經濟體,全球GDP將成長一倍。經濟發展格局轉變的同時,到2037年東亞和太平洋地區佔全球產出的比例將超過三分之一,而歐洲比重將降至不到五分之一。CEBR的基礎數據來自IMF的世界經濟展望,通過內部模型來預測成長、通脹和匯率。

CEBR表示,中國預計至少要到2036年才能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比預期晚了六年,主要是中國動態清零政策、以及與西方的貿易緊張局勢升溫的影響。該中心表示,中國和西方經濟戰的後果將比俄烏戰爭嚴重幾倍,幾乎肯定會出現世界經濟急劇衰退和通膨回升,但對中國的傷害會大很多倍,引領世界經濟的希望也會被打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