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及加息夾擊下,本港樓市氣氛在今年下半年進一步轉差,官方樓價於今年首11個月累跌13.84%,蝕讓個案亦增加,但隨社交距離措施逐步放寬,中港兩地通觀在望,失業率下跌等利好因素浮現,相信樓價可望在明年首季末起逐步回升,迎來生機。
根據差估署公布的數字,今年11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39.4點,較10月的351.1點持續下跌3.33%,連跌6個月,並創自2008年12月以來的168個月、14年來最大單月跌幅。若與去年9月的歷史高位398.1點比較,更累跌14.75%。至於今年首11個月樓價累積下跌13.84%。
事實上,近期樓市蝕讓個案急增,主要代理行數據顯示,今年11月全港1,525宗已知上手購入價的二手私宅買賣登記中,帳面獲利個案錄得共1,252宗,佔比82.1%,較10月數字再下跌5.5個百分點,除了已經連跌7個月,亦創下2009年8月以來的160個月(即逾13年)新低紀錄。而11月蝕讓賣樓的個案高達257宗,為過去12年多(147個月)以來,首次按月衝破200宗蝕讓個案水平。
從上述數字可見,今年至今樓價大幅下挫。值得留意的是,前述數字尚未反映12月市況,而適逢聖誕傳統樓市淡季,發展商一般會減慢新盤銷售步伐,令新盤銷售在該月將在低位徘徊,而二手表現暫亦未見好轉,預計12月官方樓價指數將繼續尋底,全年樓價跌幅或下試一成半水平。
不過,本港經濟已有逐步復甦的跡象,最新失業率已經連續下跌至9月至11月的3.7%,屬近3年以來最低,意味基層以致一眾供樓人士的財政狀況趨向穩定。同時,政府亦強調要「搶人才」,預測此將可帶動本地住宅需求及租金。
更重要的是,內地近日已經宣布明年1月8日起大幅放寬檢疫限制,估計距離香港與內地實現通關的日子不遠,再不是「只聞樓梯響」。而政府早前已經透露,兩地有望在1月中前落實通關。若然此事屬實,相信內地客的購買力可望釋放,帶動本地住宅交投,及零售業的租金,從而刺激本地樓市交投。上述的利好因素相信可為樓市提供良好的基礎,及上升動力,故初步預計樓價最快可在明年首季末漸漸回氣,逐步重拾升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