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Netflix推出華爾街吸金惡霸馬多夫(Bernard Madoff)的紀錄片,這部謎你影集訪問多位受惠者、員工、吹哨人及執法人員,嘗試重新勾劃出馬多夫是如何鋪陣騙局,受害人又如何上當。
馬多夫曾是華爾街著名金融經紀人、前納斯達克交易所主席,也是華爾街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的策劃者,吸金達640億元,受害者遍佈100多個國家,其中更涉及大型金融集團和各界名人,直至2008年金融危機,馬多夫虧損客戶數百億美元,騙局才最終破滅。無數投資者原以為他是受人敬重的華爾街大佬,沒想到信任他的後果是陷入生活困境。
馬多夫最終因證劵欺詐、洗錢、偽證等11項控罪,於2009年被判150年監禁。他在2021年在獄中逝世,終年82歲。
什麽是「龐氏騙局」?
「龐氏騙局」稱謂源自美國一名意大利移民查爾斯·龐茲(Charles Ponzi),他於1919年開始策劃一個陰謀,成立一空殼公司騙人向這個事實上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承諾投資者將在3個月内獲得40%投資回報,然後將新投資者的資金作為利潤支付給最初投資的人,以誘引更多人入局。隨着更多人加入,資金逐漸入不敷出,直到騙局泡沫爆破時,後期的大量投資者便會蒙受金錢損失。
馬多夫「龐氏騙局」如何運作?
其實,馬多夫詐騙手法就是「龐氏騙局」的複製,他創辦的投資證券公司以對冲基金的方式作為投資騙局,以投資基金高回報為誘餌,吸引一眾投資者。但如此高回報並不是來自正常投資收益,而是通過不斷招募新客戶,用新客戶的投資資金來支付舊客戶的高額回報,製作高回報的假象,從而令債務愈滾愈大。
高回報是吸引投資者入局一大原因。當時,馬多夫以投資對冲基金作為騙局方式,聲稱其投資回報高達12%-13%,許多投資者被高回報吸引。在他的騙局維持的20年内,無論市場行情如何,凡是投資於馬多夫計劃的人,每個月都會定時收到高於銀行存款的回報,從而深受投資者信任,也因此令越來越多人入局。
其次,對冲基金的運作模式和馬多夫的身份是令投資者入局的第二大原因。他利用自己備受敬仰的身份獲得投資者信任,同時對冲基金投資手法複雜、操作隱蔽和籌資方式私募性等特點為騙局操作提供便利。
投資者啓示
時至今日,很多「龐氏騙局」的變體依舊存在金融市場中,作為投資者要更謹慎,從歷史中獲取教訓,理性看待投資回報,避免墮入騙局。
1.不急於獲取高回報
凡是過高的投資回報就要加强警惕,「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理性看待過高的回報,尤其一些聲稱「保證」有雙位數字回報的產品,在投資前要充分瞭解投資產品和企業,看清條款,確保自己對企業運作和所投資的金融產品有基本的認識。
2.不要盲目從眾
人的心理是最容易被利用的,多人做的事情不代表正確。放到投資上也是,多人投資的產品並不代表產品越好,反而要警惕,好的投資機會有怎會肆意傳播?
3.回歸自己投資目的
每個人的投資資金和投資目的都不同,在決定每一次投資前,不要盲目聽取大勢所驅,要先回歸審視自己的情況,投資資金是否足夠?希望短期投資還是長期投資?抑或只是單純的投機行為?
4.小心明星效應
馬多夫憑藉自己在金融市場累積多年的名聲,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使他們在防備鬆懈之下受騙。我們應警惕,無論對方是知名人士,或與你有多相熟,投資前都要仔細想清楚,不要盲目相信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