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今早復運 林世雄:未確定長途列車恢復時間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今日起復運,每日北上南下各5,000張車票,共有10,000張車票。有旅客身穿內地乘務員制服,從西九龍站乘搭首班車北上,迎接高鐵復運。首班「北上」列車於7時03分由西九龍站開出,前往深圳北;首班「南下」列車則準時於7時42分抵港。警務處長蕭澤頤今早亦身穿便服,到西九龍站視察情況。

林世雄:廣州票務緊張 將與內地商討
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長楊潤雄今早到西九龍站,向抵港旅客送禮物。林世雄指,高鐵復運初期主要提供短途列車服務,何時恢復長途列車則視乎西九龍站的營運狀況,再與內地方面溝通,現階段未有確實日期。他又指,留意到往廣州列車的票務相對緊張,會視乎營運情況與內地和鐵路公司商討增加服務。

每日單向人流增至8萬人
林世雄又表示,與內地恢復通關後,各口岸運作暢順,當中最多人使用過關為落馬洲支線口岸。而香港與內地的3個陸路口岸在年廿七至年三十期間,每日單向過境總人數會由5萬個提升至6.5萬個;隨著高鐵復運,連同各海路口岸的每日單向總人數將增至8萬人。

港鐵清晨剪綵慶復運
而港鐵在清晨近6時在西九龍站舉行剪綵儀式,慶祝高鐵復運。港鐵主席歐陽伯權致辭時指,在未通關前,港鐵在西九龍站內優化很多設施,加快過關流程,站內顯示屏亦可提供更多資訊。善他又指,香港經濟已逐步回復正常,高鐵復運初期先著重短途服務,但在廣州及東莞加了3個站點,料可強化短途的覆蓋網絡。

陳茂波:問責團隊恢復出訪 介紹香港發展機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在步入復常的階段,特區政府整個問責團隊會積極參與說好香港故事的工作,包括恢復出訪不同國家及市場,透過不同渠道及場合,積極向各地政府、商界、企業和民間代表介紹香港的最新發展和龐大機遇。

亞洲金融論壇吸引7000人參與
陳茂波在網誌表示,第十六屆亞洲金融論壇上周舉行,有超過100位環球商界領袖、政府官員、金融及財富管理專家、企業家、科技創新者和經濟學家在論壇上發言,合共吸引了超過7,000人參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今屆論壇的人數及參展商數目都超越疫情前水平,在論壇場內場外會見了不少專程由外地來港參與這次會議的國際機構代表。

國際機構對通關感雀躍
陳茂波指,國際機構代表都對香港跟內地和國際恢復便捷往還感到非常雀躍,部分人已安排了年內再到訪香港。他們不約而同肯定香港聯通內地和世界的獨特橋樑角色,以及以香港為據點覆蓋亞洲市場的便捷樞紐功能。這次來港參與論壇讓他們加強了對香港的信心,亦讓他們積極考慮及部署在香港增加投資及擴大營運規模。

環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
他同時展望2023年,指環球經濟環境仍然複雜多變,當局必須全力發展經濟,擴大發展容量、增強發展動能,為產業開拓更寬廣的市場,為市民創造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這才能讓社會有更大空間化解社會民生的問題和矛盾。

他指,對內需要匯聚本地的民間及市場力量、桿槓內地資源和市場的規模優勢,為香港經濟發展增添能量;對外要說好香港優勢、講好香港故事,為香港的新機遇和新發展塑造明確清晰的新形象,全力招商引資和招攬人才。

50萬元做定期存款 仍有5厘選擇 賺息2.5萬元 8銀行最少4.5厘

從股市獲利,想放點錢到銀行做定期、以防萬一?銀行的定期存款優惠經常出現headline rate,表面上息率很吸引,實際要視乎入場費及客戶的戶口種類,上一篇【有10萬元想做定期邊間好?】羅列各大銀行的低門檻之選。今次我們把標準稍為提高一點,如果你手頭鬆動啲,有50萬元,想放銀行做定期,有更多高息選擇,最高有5.1厘,達到4.5厘的也有8間銀行。以下列出4厘或以上的選擇。

富邦12個月5.1厘

50萬元做定期存款,在減息潮下,仍有銀行維持5厘水平,為富邦的12個月5.1厘。這項優惠僅20萬元新資金便可開立,但必需經該行的手機銀行。如果用50萬元開立,1年可賺息2.55萬元。

3個月存期方面,華僑永亨早前把3個月5厘撤走,最新優惠是288天4.68厘,條件是「宏富理財」客戶的新資金,如果用50萬元開立,期內也能賺息逾1.8萬元。

東亞新客戶4.8厘 現有客戶4.7厘

踏入新一年,東亞銀行是少見加息的銀行,同時還降低了入場費要求。該行的「顯卓理財」新客戶,6個月存期有4.8厘,適用於首50萬元新資金,半年可賺息逾1.2萬元。現有客戶方面,「顯卓私人理財」的50萬元或以上新資金,6個月存期有4.7厘,其餘客戶最高為4.6厘。

毋需指定戶口 創興南商4.65厘 信銀4.5厘

如果有50萬元本金,為大家介紹毋需特選客戶或理財戶口也能開立的高息之選。首先是創興銀行最高4.65厘,適用於12個月存期,而且不論新舊資金皆可,但要在網上開立。南商的12個月新資金4.65厘,則限南商理財或企業客戶於分行開立。信銀國際的12個月及3個月存期,都有4.5厘,適用於網上新資金。

被判定為英間諜 伊朗前國防副部長遭處決

伊朗司法機構下屬「平衡」通訊社消息稱,伊朗前國防部副部長阿克巴里已被處決。報道指阿克巴里擁有英國—伊朗雙重國籍(伊朗不承認雙重國籍),他被控「從事反對這個國家(伊朗)的間諜活動」。

報道稱,阿克巴里於2019年被捕,並被伊方判定為英國間諜,但其本人並不承認。英國外交大臣克萊弗利曾就「伊朗的處決威脅」提出抗議,他在社交媒體上說,阿克巴里擁有英國和伊朗雙重國籍,伊朗判處阿克巴里死刑是出於政治動機。他要求伊朗方面取消行刑,立即放人。

阿克巴里1997年至2005年任副防長,輔助時任防長沙姆哈尼,後者現任伊朗國家最高安全委員會秘書。伊朗情報部網站本月11日發表聲明說,阿克巴里的職位給予他訪問敏感數據的許可權,讓他成為英國秘密情報局、即軍情六處在伊朗最重要的特工之一,曾滲透伊朗一些敏感的戰略機構收集重要數據,並以特定方式把數據發給英國秘密情報局。

英國對伊朗處決阿克巴里表示震驚,並宣布制裁伊朗總檢察長。伊朗外交部傳召英國大使,抗議英國干預伊朗國家安全事務。

美日刻意樹敵 中方促勿做攪亂亞太穩定的逆流禍水

當地時間13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會見到訪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雙方會後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深化美日軍事同盟,拜登重申美國全力支持日本防務。美國是岸田此次出訪歐美5國的最後一站,岸田此行藉「對抗中國」之名,與盟友強化軍事合作。中國外交部敦促美日等國摒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停止製造「假想敵」,不要做攪亂亞太穩定的逆流禍水。

日本今年作為G7輪值主席國,於5月在廣島主辦G7峰會。本月9日開始,岸田依次訪問5個G7成員國法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和美國,強化與盟友的軍事合作是其此行重點。岸田政府去年12月全面改革了其國家安全發展戰略,要求到2027年將軍費開支增加近一倍,達到GDP的2%,日本認為「中國目前構成的戰略挑戰是日本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急需獲得西方支持。

拜登陷「文件門」未開記者會

岸田11日在倫敦與英國首相蘇納克簽署了為推進自衛隊和英軍部隊聯合訓練的《互惠准入協定》。英媒稱,該協定是「兩國間一個多世紀以來最重要的協議」,將允許兩國規劃和開展更大規模、更複雜的軍事演習,並允許雙方相互部署軍事力量,特別是允許英軍在日駐軍,以「抗衡中國的影響力」。

在岸田與拜登會晤前,美日於11日舉行外長防長「2+2」會談,發表的聯合聲明中明確提及台海,並宣布兩國加強安保合作以應對「中國威脅」,美國將升級重組駐日美國海軍陸戰隊設立約2000人的「濱海作戰團」,又將太空攻擊納入《美日安保條約》適用範圍。

拜登13日與岸田在白宮舉行會談,談論朝鮮核計劃、俄烏戰爭、台海、經濟等議題。拜登告訴岸田,美日關係「從未如此親密」,美國「全面徹底、毫無保留地」致力於日本防衛承諾,會「用盡一切能力,包含核武」。不過在會談結束後,拜登與岸田並沒有按照首腦會談慣例舉行聯合記者會,只發表了聯合聲明。

美媒稱,這可能是因為拜登近日捲入「文件門」,害怕被記者問到相關問題。

岸田內閣支持率持續走低

會後發布的聯合聲明顯示,日本將購入數百枚美製「戰斧」巡航導彈以強化日本新防衛立場的決心,美國願意幫助日本獲得和提高對「敵方領土」發射導彈的「反擊能力」。

美媒稱,這是岸田2021年10月當選首相後第一次訪美,距離他宣布強化軍力與擴大軍費開支等安保政策調整也僅一個月。美日加強軍事合作,並將北約成員國拉進亞太地區,期望達到「抗衡中國」的目的。

日本放送協會(NHK)10日發布的民調顯示,岸田內閣的支持率僅33%,不支持率高達45%。日本將於1月23日召開國會,岸田此時出訪,意在提振內閣支持率。在疫情肆虐、日圓貶值、物價高漲的背景下,日本民眾並不願意為增加防衛費埋單。日媒分析指,防衛費翻倍將使日本年度財政支出增加約5.4萬億日圓(3302億港元),這樣日本每一個國民平均每年要多負擔4萬多日圓(2446港元)。約66%的民眾反對政府為此增稅。

梅德韋傑夫:岸田應切腹

針對岸田此次軍事色彩濃厚的外訪,中國外交部連日來表示,亞太是和平與發展的高地,不是地緣博弈的競技場。中國是各國合作的夥伴,不是任何國家的挑戰。有關國家開展防務合作應當有利於增進各國間的相互理解、信任與合作,不應製造「假想敵」,更不應將集團對抗的舊思維引入到亞太地區。

此外,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14日批評岸田已經淪為美國的僕人,他「毫不在乎美國是唯一完全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且唯一的受害者就是自己的祖國」。梅德韋傑夫認為,岸田應該在回國後切腹才能洗刷這份恥辱。

直擊東京 內地旅客缺席市道冷清

全球旅遊業復常,但部分國家的政治化操作,令其旅遊市場獨欠中國內地這塊拼圖。日本早前以所謂的防疫為由,對中國內地入境旅客要求額外的核酸檢測規定,以致當地旅遊及零售業深陷水深火熱之中。香港文匯報記者日前隨大灣區航空到東京,直擊疫前人氣鼎盛的當地美妝店及零售店舖,客人「清零」。有售貨員希望入境政策不再政治化,盡快讓市道復常。有香港旅客則表示,當地零售業停擺多時,售貨員長期沒有接待外國遊客,英文已經生疏,影響服務質素。

日本一直是港人外遊首選。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東京新宿走遍各大百貨公司、商舖等,整體人流大不如前,即使傍晚後出現些許人潮,但絕大多數是日本人,旅客幾乎絕跡。

百貨藥妝店如「死場」

記者昨日中午前往新宿地標之一歌舞伎町驚安之殿堂本店,以前人多到擠不入的盛況不復再,取而代之是人流稀少,店員人數竟多過客人,部分樓層近乎「清空」,逗留期間僅發現兩位外國遊客。該店職員告訴記者,疫情帶來的死寂在本月初稍為好轉,但沒有內地旅客的「加持」,人氣今非昔比,「現在最多的就是香港人,但要說外國遊客總量,充其量只及疫情前一成水平。」

除了百貨商店外,不少港人熱衷的藥妝店也成為了「死場」,偶爾前來的也多數是當地居民入內買日用品。沒有內地旅客的藥妝店,生意相當慘淡。在新宿一間大型藥妝店工作的中國留學生王先生告訴記者,香港遊客由1月開始明顯增多,主要都是前來購藥,但整體遊客量仍少之又少,過去佔最大比例的內地遊客近乎絕跡,對生意打擊很大。

該店店長Furuya補充道,「從商業及日本經濟的角度來說,絕對需要遊客,尤其是中國內地遊客,日中兩國政府之間的問題需要盡快解決。」

記者努力與東京當地店員交流,發現除酒店及大型百貨公司外,絕大多數售貨員的中英文能力欠佳,服務質素也未如預期。不少港人常去的電器舖、藥妝店,以及熱門食肆不單找不到一名會中文的店員,甚至大多數都無法用英文與旅客交流,記者唯有使用翻譯軟件了解商品介紹或菜單內容,再配合身體語言。

正在東京旅遊的港人朱小姐對此也有同感。她與朋友、同事日前一行8人展開5日4夜東京之旅,「我哋個個都鍾意日本文化,疫情前每年來日本兩次,忍咗3年,本月終於再來,真係超級期待!」惟重遊東京,朱小姐表示與3年前相比最大的分別,首先是人流的確大幅減少,「東京在疫情前的人流不輸香港旺角,但現在街頭卻鬆動了很多。」

港客:人流較3年前大減

她指出,或許是日本零售業從業者長期沒有接待外國遊客,英文已經生疏,外加疫情期間服務業人手流失,整體服務質素與過去存在差距,但仍算舒適。

涉「強闖」事件 巴西前司法部長被逮捕

當地時間14日,巴西前司法部長安德松·托雷斯從美國邁阿密返回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此前巴西聯邦最高法院法官亞歷山大·德莫賴斯已經簽署了針對托雷斯的逮捕令,托雷斯在回到巴西利亞之後前往警局,並隨即被逮捕。

當地時間1月8日,數千名巴西前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的支持者衝擊了巴西總統府、聯邦最高法院和議會等國家權力機關,並與當地軍警發生了衝突。事發時,托雷斯擔任首都巴西利亞聯邦區公共安全部門的負責人,他被指控對前總統支持者硬闖首都政治核心區負有責任,隨後被解除職務。事發時,他與前總統博索納羅身處美國。

日本:中國入境旅客陽性率為8% 未發現新變異毒株

日本厚生勞動省日前公布了一組中國旅客機場入境時新冠檢測的數據,顯示從日本加強中國入境檢測的12月30日至1月5日間,這7天共有4895人接受了入境PCR檢測,有408人陽性,陽性率為8%。

數據顯示,從中國抵達日本的旅客中,並沒有發現新的變異毒株。也沒有出現重症患者,無症狀居多。雖然入境情況還算良好,但是日本國內情況不容樂觀,日本第8波新冠疫情延燒,前日新增489宗死亡病例,創新高紀錄。被外界認為免疫逃脫能力較高的Omicron亞型變異株XBB.1.5,東京也確認出現15宗。

日本厚生勞動省表示,日本全境共新增逾18.5萬宗確診病例,較上周四減少約4.1萬宗,新增489宗死亡病例,超過先前在1月7日創下的單日463宗死亡病例紀錄。

東京都政府通過基因測序分析確認,2022年12月轄區內有15宗患者感染XBB.1.5。政府衞生專家表示,XBB.1.5在美國東北部占染疫人數的七成,被認為免疫逃脫可能性高、傳染力也強。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說,基於XBB.1.5正在美國擴散,日本政府將持續監控疫情動向。

多個日本媒體報道,農曆春節後會有很多中國遊客入境日本。現在,中國入境旅客中沒有發現新的變異毒株,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好消息。

美財長警告國會:政府將觸及債務上限 應盡快採取行動

綜合報道,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13日表示,美國政府預計將於本月19日達到債務上限,呼籲國會及時採取行動防止美國違約,否則將對經濟、民生,乃至全球金融穩定造成嚴重影響。

債務警報拉響,美財長督促國會行動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致信國會表示,美國政府預計將於1月19日達到法定的債務上限,財政部將「採取非常規措施,防止美國違約」。

耶倫表示,這些「非常規措施」只能維持有限時間,可能受較大不確定性影響。一些列措施加上現有資金預計將撐到今年6月初,她呼籲國會「及時採取行動」提高或暫停債務上限。

據悉,債務上限是美國國會為聯邦政府設定的可以借款的最高限額,包括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軍人薪水等。目前的上限為2021年底制定的約31.4萬億美元。

觸及債務上限,意味着美國財政部借款授權用盡,政府面臨「技術性違約」,聯邦政府還將面臨停擺風險。

耶倫警告,無法履行政府義務將對美國經濟、美國人生計和全球金融穩定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美債「野蠻生長」,兩黨面臨更大挑戰

2022年10月,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規模突破31萬億美元,在美國政府持續擴大財政支出、美聯儲不斷加息的背景下,美國政府債務「野蠻生長」。

歷史上,為解決債務違約限問題,美國國會曾上百次提高債務上限,以便財政部通過發行新債來履行現有支付義務。

最近一次提高債務上限出現在2021年。當年10月底,美國聯邦政府觸及當時28.9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此後美財政部採取非常規措施避免出現債務違約,直到12月國會通過立法,將債務上限提高至31.4萬億美元,才暫時緩解危機。

而今年年初美國新一屆國會開幕後,在民主黨控制參議院,共和黨重新主導眾議院的情況下,有關提高債務上限的辯論將可能變得更加激烈。美國「政客」新聞網13日報道稱,耶倫這封公開信的背景正是美國兩黨就債務上限問題爭執不下。

眾議長麥卡錫此前曾表示,共和黨人打算要求大幅削減聯邦預算,作為提高債務上限的談判條件。美國白宮13日則表示,不會就提高債務上限做出任何讓步或進行談判。白宮新聞秘書卡里娜·讓-皮埃爾稱,「這不是一場政治遊戲,應該無條件進行」。

美媒分析,即使美國沒有出現技術性違約,被迫採取非常規措施償還欠款,也可能導致2011年的市場動盪重演:當時美國曾上演債務上限爭端,國會在債務上限到期前兩天達成一致,但仍然導致股票暴跌,使美國債務的信用評級首次下降。

高盛集團經濟學家上月曾指出,美國可能會出現一場「震撼金融市場」的債務上限之爭。華爾街的動盪還會導致普通美國人的退休賬戶和投資組合遭受損失。

聘學者游說內地放寬監管? 阿里巴巴批誤導

英國傳媒報道指,阿里巴巴 (09988) 一直聘請學者游說內地當局放寬監管,並協助集團恢復聲譽。報道引述匿名消息稱,協助阿里巴巴游說行動的中國學者不單發表論文,也向政府當局提交報告,如國家市場監管管理總局,支持阿里巴巴。

報道聲稱曾與逾10名內地學者、政府官員和阿里巴巴員工對話,指阿里巴巴向學者提供資金、數據、訊息和採訪機會,以支持他們的研究,並承諾資助部分研究項目。報道引述一名北京學者稱,阿里巴巴是互聯網巨企中最出力推動游說,「當他們走到我門前,我很難說不」。

阿里巴巴:預設前提,誤導受眾
阿里巴巴回應稱,有關報道預設前提,誤導受眾,直批英國《金融時報》只提供不可靠的信息,並暗示毫無根據的不當行為指控。

在2020年螞蟻集團上市告吹後,阿里巴巴一直是內地互聯網監管浪潮的焦點之一,公司其後因「二選一」壟斷行為被市監局重罰182億元人民幣。

事實上,在環球收緊互聯網監管下,科網企業聘用游說團體、設立政府關係部門並不罕見。Google母企Alphabet(美:GOOGL)曾被指出,2021年花費960萬美元在美國本土游說,較2020年增加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