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及地緣政治不穩下,全球貿易及供應鏈的運作也受到影響。 DHL 和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共同發表了DHL Trade Atlas 2025。
DHL Trade Atlas 衡量了各國家和地區在世界貿易上的表現,揭示多個重點 。
預測增長速度提升,不確定性擴大:根據最新預測,從 2024 年到 2029 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以 3.1% 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此數字與 GDP 增長大致相符,且與過去十年相比, 貿易增長速度略有加快。然而,未來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甚高,為前景增添不明朗因素。
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即使特朗普政府提出的關稅增加措施都得以實施,且各國採取相應行動,全球貿易預計仍將繼續增長,惟增長速度將放緩。
長途貿易勢頭強勁,亞洲成爲全球生產集中地:儘管有預測認為近期干擾將導致貿易模式趨向區域化,但在 2024 年前 9 個月,平均貿易距離卻創出新高(5,000 公里)。相反, 主要地理區域進行的貿易份額則降至新低(51%)。這反映了亞洲逐漸成爲全球生產集中地,歐洲和北美增加與亞洲地區進行貿易。
全球地緣政治變化有限:2024 年,地緣政治帶動的全球貿易模式變化仍然有限,且似乎停滯不前。雖然 2022 年和 2023 年緊密盟友之間的相互貿易有所下降,但跌勢在 2024 年前 9 個月未有持續。
未來貿易增長的新領袖:印度、越南、印尼和菲律賓:從 2024 到 2029 年間,有四個國家預計將在貿易增長速度(增長率)和規模(貿易量)方面躋身前 30 名:印度、越南、印尼和菲律賓。按照預測,印度將為貿易增長絕對量第三大的國家(佔全球新增貿易的 6%),僅次於中國(12%)和美國(10%)。
脫穎而出的地區:預計 2024 至 2029 年貿易量增長最快的地區為南亞和中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東盟國家,其複合增長率維持在 5% 到 6% 之間。預計所有其他地區都將以 2% 至 4% 的速度增長。
中國製造產品尋找通往美國的新途徑:儘管中美直接貿易佔世界貿易的比重從 2016 年的 3.5% 下降到 2024 年前 9 個月的 2.6%,但美國對中國製造產品的依賴並未大幅下降。美國從其他國家進口的產品包含更多來自中國原材料,而美國從中國直接進口的程度可能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