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季度GDP超預期增長5.4%,順利實現開門紅,惟貿易戰衝擊二季度將浮現,分析指需強有力政策應對,重心將是擴內需。
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表示,中國經濟迎來強勁開局。但由於中美貿易戰急速升級,二季度經濟可能開始受到影響。接下來密切關注貿易戰對製造業領域的衝擊,尤其是產能過剩問題是否進一步惡化。同時第二產業按年增速已經連續五季度超過第三產業。由於製造業可能收到關稅衝擊,未來中國能否保持穩健增長的關鍵因素,在於第三產業能否彌補缺口。
他表示今年政策將重點支持內需,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發展包括育兒、養老、餐飲、醫療保健以及旅遊等服務業,將拭目以待這些舉措能否在未來數個季度見效。
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Zichun Huang表示,得益於財政支持,3月中國經濟恢復動力,促使一季度GDP超出預期,但隨著出口減弱,今年經濟增速仍將放緩。未來幾個月,政策將繼續支撐國內需求,3月公布的預算允許進一步增加財政支出,貨幣寬鬆舉措也可能很快出台,意味著即時美國提高關稅,今年經濟增長也有望保持在4%以上。
政策將大力提振國內消費
東方金城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4月美國推出對等關稅後,中美雙邊加徵關稅幅度超過100%,意味著從4月中下旬開始,絕大部分雙邊貿易基本失去市場接受的可能性,預計接下來中國擴內需會顯著加力,新一批增量政策有望出台,核心將是大力提振國內消費,通過降準降息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以及進一步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這意味著二季度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將進一步提高,外部波動對整體宏觀經濟運行的衝擊可控。
保銀資本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指,貿易戰衝擊將在下個月宏觀數據中體現。即將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將披露中國政府如何應對貿易戰。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推出新的刺激措施,但不會是在這次會議上。決策者可能觀望出口放緩的速度再做應對。但這次會議傳遞的訊息將預示下一步政策反向,一個選項是財政加力支持國內消費。
摩根士丹利預計,中國政府可能在二季度加快落實3月初人大會議通過的2萬億元人民幣財政刺激方案,到下半年再推出1-1.5萬億元增量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