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率先磋商合併 三菱料2025年決定

日本媒體報道,兩大車企日產(Nissan)和本田(Honda)計劃在周一(23日)起開始磋商合併,日產持股逾34%的三菱則在2025年初決定是否加入合併。

共同社指出,本田與日產周一起啟動經營合併磋商,商談建立全球第三大汽車聯盟的框架。三菱需要了解以何種形式進入持股公司等條件,遂於2025年初才決定。據指3大車企將在同日向日本經濟產業省和國土交通省彙報,再舉行記者會公布消息。

據悉,本田與日產將商討在兩企車廠互相生產車輛的經營模式,亦探討由本田向在美國缺乏初暢銷車款的日產供應混合動力車的方案。

雙方計劃在廣泛領域合作,尋求充分利用巨型車企聯盟的好處來加強盈利能力。但本田亦被指提出,合併條件包括日產業績需要有反彈式復甦及加強在電動車領域合作。

消息人士透露,本田與日產視提高生產效率為緊急問題,前者在歐洲僅有引擎及電單車工廠,預計將利用日產在英國車廠投入生產本田車輛。

日產目前預計2024財政年度營利為僅1,500億日圓(約74.5億港元),較7月時預期大幅減少70%。分析指出,由於日產在美國的充電站數量不足等原因,導致當地對日產電動車需求陷入停滯。

日產前CEO戈恩(Carlos Ghosn)表示,前東主尋求與本田合併反映日產進入「恐慌模式」,明言兩企合併共不實際,因為兩間公司難以找到希望出現的協同效應,而且雙方的產品及市場受眾接近。

戈恩亦認為本田與日產合併受日本政府影響,直指經濟產業省推動本田。他指兩企現時尋找解決日產短期問題及本田長期發展願景的方案,但批評合併缺乏「行業邏輯」,屆時需在控制及表現二擇其一。

各國政府及企業大派「通脹津貼」 三菱每名員工發放10萬日圓

在全球通脹升溫的情況下,為了防止市民及員工因為實際工資縮水,而影響購買力,繼而影響經濟。世界各地的政府及企業都在今年陸續派發津貼,好讓民眾應對目前物價上漲的情況。

日本
據《日經新聞》報道,三菱汽車將於12月2日以「特別支援金」的名義發放通膨津貼。向除管理人員之外的正式員工等約1.2萬人一次性每人發放10萬日圓(相當於約5,634.7港元)。向約2,000名固定期限合同工和兼職人員等發放7萬日圓。預計發放總額將達到13億日圓。再加上增加獎金等,正式員工的工會成員平均年收入將比上年增加1成。

日本總務省數據顯示,計算工資實際水平的指標—物價(剔除持有住宅的房租換算部分的綜合指數)10月按年上漲4.4%。調查公司帝國Databank於11月針對約1,200家企業實施的調查顯示,對發放通膨津貼持積極態度的企業達到總體的26.4%。從平均發放額度來看,一次性津貼為5.37萬日圓,月度津貼為6,500日圓。

歐洲
除了日本之外,其他地方的企業亦有相應的措施。早在上個月就有《法新社》報道指,空中巴士執行委員會(Airbus Executive Committee)已決定,將在2022年底之前向4個創始國家—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的所有員工支付額外津貼,包括高級管理階層。

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在今年中曾宣布,推出總值15億坡元(相當於約85億港元)的緩助方案,包括家庭水電費補貼及提供節能津貼給中小型企業。150萬名低收入民眾獲得高達300坡元的「消費稅補助券──特別現金補助」,而所有新加坡家庭均有100坡元的家庭水電費補貼。

因應燃料費用上漲,亦為的士及電召車司機提供一筆過150坡元補助金。中小企業若採用節能設備,政府將提供高達70%的補助,每家企業補貼上限為3萬坡元

法國
法國政府在今年初曾向304萬名法國家庭補助金出納組(Caf)受惠者及230萬名求職者,發放100歐元的通貨膨脹補助金。補助金的總金額高達3.04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