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監管機構據報促券商加強對公開言論管理

據財聯社報道,多地證監局近日陸續對券商等提出監管要求,旨在加強對公開言論的管理,尤其是首席經濟學家、券商分析師、基金經理等從業人員對外發聲的管理工作。

報道指,有券商研究所已在內部發文,加強對分析師的管理,要求分析師要全面規範自身言行,嚴守執業準則,強調研報是觀點的唯一標準,不要為博眼球說一些出格的話語,不要為了吸引客戶、附和熱點而放寬標準,不可存僥倖心理試探監管紅線。

有研究所合規稱,目前有很多第三方機構接受買方委託,直接用買方名義接入各類會議,通過AI進行保持並分析整理,然後對外傳播。合規明確要求,禁止從業人員以任何方式向客戶提供上市公司調研紀要,相關紀要只能內部存檔或作為撰寫研報的素材。

中國監管機構據報要求部分國有銀行買債助穩定債市

在散戶贖回潮引發2015年以來最嚴重的債券拋售後,中國監管機構據報要求部分國有大型銀行幫助穩定國內債市。《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報道,中國監管機構要求這些銀行的自營交易櫃台購買債券,目的是吸收散戶贖回上述部分銀行的理財產品所帶來的沽壓,而有關指導買債,包括中國地方政府融資窗口所發行的票據。中國人民銀行未有回覆該通訊社查詢。

報道稱,有關窗口指導,反映內地監管機構對基金贖回潮有所憂累,擔心會債券價格持續向下會觸發中國金融不穩定。雖然中國債市於房地產危機及近年經濟環境下保持穩健,不過零售投資者為捕捉經濟復甦的機會,將資金轉移到風險資產,令內地債價自11月以來急速向下。

報道又稱,內地監管機構在上周與業界舉行會議,要求保險公司買債後,繼續加大力度支持市場,不過目前幫助仍然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