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美國家庭若無「中國製造」 會是什麼樣?

美國《紐約時報》發表題為《你能想象沒有「中國製造」的家嗎?》的文章,文章提到,很難想象一個沒有中國產品的美國家庭是什麼樣的。在美國家庭,許多必需品幾乎完全從中國進口,新的關稅政策可能會讓它們變得更貴。

美國人添置家具將變得更難和更貴

文中稱,美國對中國的依賴在美國人的廚房裡顯而易見。中國在餐具和烹飪用具等大批量商品生產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美國人使用的所有家用烤箱都是進口產品,幾乎每一台都來自中國。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大力支持國內製造業發展。如今,中國生產的實體產品幾乎佔到全球總量的三分一,比美國、德國、日本、南韓和英國生產的總和還要多。

文中稱,美國已變得如此依賴中國,如果沒有中國產品,美國人甚至很難慶祝自己的國慶節,因為絕大多數煙花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在美國人的浴室裡,無論是化妝刷、指甲刀還是梳子,幾乎所有的個人護理用品都可能是中國製造。

另外,在美國人的客廳裡,許多東西也都是中國製造,但可能不是所有東西。例如,電視機很可能來自墨西哥,梳化很可能來自越南。這是因為自2018年以來發生一個奇怪的轉變。當時,美國加徵進口關稅促使製造商在墨西哥、越南和泰國等國家開設新工廠。如今,這些地方正在進口創紀錄數量的中國零部件,並向美國銷售組裝產品。

如今美國對華徵收高達145%的關稅,有可能導致大多數中國輸美產品斷供。美國政府計劃向其他數十個國家加徵的關稅,也意味著嘗試從其他國家採購的美國供應商仍將面臨更高成本。

文章還表示,盡管很難說商品價格會上漲多少,但經濟學家表示,大部分增加的進口成本往往會轉嫁給消費者。無論結果如何,美國人添置家具將變得更難和更貴。

元宇宙業務依賴中國製造 美媒爆Meta轉移生產線卻四處碰壁

美國大型科企Meta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近年大打「反華牌」,但該公司由社交平台轉型至發展虛擬實景和元宇宙業務時,幾乎所有相關的電子產品都依賴中國生產。《華盛頓郵報》指,Meta高層擔心民眾會因此認為企業很虛偽,但Meta想將生產線轉移至其他國家也並非易事。

朱克伯格最初在2019年的一次演講上,警告中國正在向世界其他地區的網絡,打造全控式的監理模式,並指Facebook正計畫放棄該國市場。他在2020年出席美國國會有關反壟斷問題的聽證會時,再度公開批評中國,指中國「竊取美國企業的技術」,中國企業擁有的社交平台TikTok對美國構成「威脅」。

不過,隨著Meta轉型,業務核心由社交平台轉為元宇宙,公司聚焦生產虛擬實境(VR)頭罩等硬件,靠打「反華牌」在美國市場競爭的朱克伯格,不得不面臨產品打著「中國製造」的窘境。Meta一些高管都覺得「反華策略」會對業務帶來阻礙,並擔心民眾認為該企業很虛偽。

報道指,朱克伯格和Meta的高管曾想過轉移生產線,但卻四處碰壁。例如,Meta曾考慮把工廠設於台灣、越南和印度,但這三個備選方案都沒有中國大陸那麼完備的智能電子設備供應鏈,以至於最後一些高管也承認此事可行性低,儘管Meta方面仍然沒有放棄這種打算。

技術研究和諮詢公司 Gartner 的高級主管分析師KC Quah表示,Meta有理由擔心他們的立場和公司經營相互矛盾,「從中國購買或生產建立硬件業務,要怎麼同時有擁有反華戰略?」。他指出,該公司80%的智能手錶和80%的智能手機組件都是在中國製造。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尚不清楚北京會否對朱克伯格和Meta這種一邊砸中國鍋、一邊又要吃中國飯的做法進行清算。Meta在華業務比起蘋果和特斯拉這兩家公司的規模還是要小,且中國製造商往往對業務守口如瓶,不會透露他們和 Meta 的合作資訊。此外,有不少中國企業還是需要在臉書廣告上投入巨資,以吸引全球消費者。

世貿裁定美國要求香港產品標「中國製造」不合規 美方拒從、丘應樺:美國貿易武器化

美國於2020年11月起要求所有由香港出口至美國的產品的來源地標記不能再標示為「香港製造」,而必須標示為「中國製造」,港府繼而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啟動世貿爭端解決機制。世貿爭端解決機構專家組最新裁定,美國對香港產品的産地來源標記規定不符合世貿規則。

專家組已向爭端解決機構提交裁決報告,裁定美國行動不符合《關稅與貿易總協定1994》中有關原產地標記最惠國待遇的要求,以及全面否定美方援引有關安全例外條款的聲稱,並建議美方糾正其規定。

美國:不會理會世貿決議
至於香港產品出口美國何時可重新標示「香港製造」,港府表示,會繼續密切留意及跟進有關發展,並會透過不同渠道與業界保持溝通。

美國則發表聲明,稱不會理會世貿周三決議,無意取消香港產品「中國製造」標示,揚言「我們不會將基本安全問題的判斷或決策權,讓給世貿組織。」

丘應樺:美方圖謀低劣,別有用心,不會得逞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批評美國把貿易「武器化、政治化」,企圖單方面實施帶歧視性和不公的規定,無理打壓香港產品和企業,歡迎世貿專家組肯定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的地位。他重申,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區列在《基本法》之內,特區可以用「中國香港」名義,參與世貿等國際組織,並與世界各經濟體建立互惠互利的經貿關係。

丘應樺又稱:

美國強迫香港產品改變來源地標記,完全是出於政治動機,把貿易武器化,妄圖借此干預香港內部事務。美方圖謀低劣,別有用心,不會得逞,也不為國際社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