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教中」(以普通話教中文科)在部分中小學實行多年,惟有議員關注普教中影響部分學生學習動機,拖慢學習進度,促當局提供適應課。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師資穩定性及課程規劃是推動普教中的最大挑戰,認為學生年紀愈小開始普教中愈好,未來會從3方面為學校推行普教中創造有利條件,包括推動中港兩地教師交流協作,並適時檢討本港中小學普通話科課程以期與國家標準接軌等,但重申不宜以「一刀切」方式推行普教中,會鼓勵學校繼續以校本決定普教中實施模式。
普教中影響學習動機 議員促提供適應課
蔡若蓮今日(14日)在立法會回應議員質詢,指政府一直努力為「普教中」創造有利條件,並以此作為長遠目標,鼓勵學校因應校情,選擇合適策略,提升普通話教學效能。她以各校推行普教中模式不一,以及師資變化為由,指教育局沒有統計普教中的學校數目,但披露2021/22學年全港公帑資助及提供全面課程的私校,共有6,230名常額普通話科教師,符合教育局要求的普通話語文能力(即是在教師語文能力評核(普通話)的「聆聽與認辨」、「拼音」和「口語」卷別達標,並在開始任教該科首年內在「課堂語言運用」方面達標);另引述政府統計處出版2021年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結果,85.7%受訪學生自評普通話能力屬完全足夠、足夠或能一般應付日常生活,比例在過去10年穩步上升。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引述,不少校長指普教中「倒退」主因,是以廣東話為母語的學生或受普教中影響學習動機,繼而影響成績,加上普教中所需適應期較長,會拖慢學習步伐,令家長擔心,故令部分學校在低年級用「普教中」後,在高年級「轉台」恢復「粵教中」,倡當局增設適應課程。
蔡若蓮回應指,師生普通話能力及學校語言環境,都是影響普教中發揮作用的關鍵因素,部分學校推行普教中起步時,會有適應過渡期,過往研究顯示學生約需半年時間適應教學語言轉變,又指學生年紀愈小愈快適應,當局亦會再向學界分享相關經驗。
議員批大學只資助學生考IELTS 無資助考普通話試
此外,有議員指不少大學會資助學生考IELTS(雅思)英語測試,要求當局考慮資助大學生免費報考國家語委普通話測試。蔡若蓮指,現時各大學有為學生提供相關訓練,包括八大為全體學生或中文系學生提供所需培訓和考試,當局會密切留意情況,如有需要會幫助推動同學學好普通話。
蔡若蓮重申不宜一刀切推普教中 按校本決定
蔡若蓮提到,教育局2006年進行研究結果,建議不適宜以一刀切方式推行普教中,形容推動普教中的最大挑戰,包括師資穩定性及課程規劃,形容語文老師的語文能力及語文教學能力都需加強,以達致中文科和普通話科「有機結合」,確保兩科課程宗旨與學習目標貫徹落實等。她續說,教育局未來會從「加強教師專業發展」、「提升學生普通話聽說能力」及「進一步優化普通話課程」3方面為學校推行普教中創造有利條件,提及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近日發布《中小學生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準及測試大綱》(試行),將於今年內試行,教育局會密切留意並適時檢討香港學校中小學普通話科課程,以期與國家標準接軌,進一步優化普通話學習成果評估,提升普通話教學效能。
其他措施包括支援教師提升普通話能力,為普教中儲備師資條件,並參考國家語委語言服務與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研究中心發表的《粵港澳大灣區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1)》建議,繼續加強粵港合作推行普通話教學,與粵語地區的專家和教師交流普通話教學的策略及經驗;與廣東省教育廳合作舉辦「普通話教學深造課程」,推行「內地與香港教師交流及協作計劃」;與內地專家教師進行協作教學。教育局亦會推動學校、學界組織和社會團體等,協力為學生提供多元有趣的學習活動,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亦會繼續透過語文基金,資助各界舉辦普通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