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在第二十四屆高交會開幕首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碳中和技術研究所(簡稱「碳中和所」)揭牌儀式在會展中心舉行,標誌着深圳先進院碳中和所正式去籌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碳材料與能源材料科學家成會明擔任碳中和所所長。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濤在線上致辭中表示,中國科學院與深圳市的戰略合作由來已久。16年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和香港中文大學共建深圳先進院,形成了「科研、教育、產業、資本」四位一體的微創新生態。16年來,在深圳市的關懷與指導下,深圳先進院堅持學術與國際接軌、成果與產業接軌,如今科研成果不斷湧現,形成集群規模,助力深圳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名副其實的源頭創新高地。中科院將抓住大灣區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繼續推進中國科學院的科技成果在深圳轉移轉化,吸引國際一流創新人才在深圳匯聚,助力深圳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和創新主引擎。
深圳市政府副市長張華表示,近年來,深圳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長期以來,深圳與中科院始終保持緊密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特別是雙方共建的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面向區域經濟建設,重點布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已成為引領深圳自主創新事業的重要科研力量。未來,深圳將繼續全力支持深圳先進院的創新發展,不斷深化與中科院戰略合作,爭取通過雙方的不懈努力,在前沿科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方面取得更多成果,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提供有力支撐。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表示,深圳先進院積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開闢發展新賽道新領域。在碳中和領域,充分發揮學科交叉與人才隊伍優勢,通過整合現有碳中和領域相關科研力量和引進海內外高端人才,打造在可再生能源生產、能源高效存儲與轉化、二氧化碳捕獲與轉化、智慧能源與新型電力系統等關鍵碳中和領域的一流人才隊伍,瞄準核心共性技術突破,以源頭創新為產業賦能,助力我國實現「雙碳」目標。
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2020年9月,中國首次向全球宣布,力爭於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數據顯示,我國當前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約為100億噸左右,約為全球總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其中,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占我國二氧化碳總排放的85%以上。作為能源消耗大國,我國在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上任重道遠。
在該背景下,2021年6月,深圳先進院決定成立碳中和技術研究所,由成會明院士牽頭,結合深圳先進院碳中和領域相關科研基礎,從可再生能源、能源存儲、智慧能源、二氧化碳捕獲與轉化、碳中和經濟與城市發展等五大領域整體布局,面向「雙碳」戰略目標,突破碳中和基礎科學與前沿技術,以滿足我國、廣東省和深圳市碳中和產業發展重大需求。
「我們將開展碳中和領域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以及關鍵共性技術和產業化核心技術攻關,比如,實現太陽能電池技術突破,研發出高效率、長壽命、低成本的新型太陽能電池;研發出高性能、高安全、低成本的新型儲能電池;突破CO2高值化利用技術瓶頸,發展CO2化學轉化與生物合成的新技術與集成裝備,構建微電網與智慧能源系統等。」成會明表示。
「碳中和所的研究團隊將與深圳先進院已有的研究團隊密切合作,充分發揮學科交叉特色,共同推動碳中和相關技術的研發與創新。如與合成所研究CO2生物轉化的于濤團隊和研究合成生物與電化學交叉融合的夏霖團隊合作、與研究無人駕駛的集成所李慧雲團隊共同開展智慧能源和車網互動技術方面的研究、與研究碳匯的集成所陳勁松團隊就碳匯與碳排放的檢測開展合作等等。」
成會明介紹,碳中和所將採用深圳先進院提出的科研產業一體化推進的「蝴蝶模式」,建立碳中和技術創新全鏈條,培育和帶動與碳中和相關的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形成未來可持續發展產業鏈,並助力深圳市優勢產業鏈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為政府和企業在零碳低碳能源供給、低碳與零碳產業鏈、碳吸收與生態再生等方面提供發展戰略與政策諮詢;同時,培育和輸出一批碳中和技術領域的優秀人才。
據了解,目前碳中和所已有各類人才6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50多人,首批設立了低維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先進儲能技術研究中心兩個研究單元。未來3至5年還將成立若干個研究中心,各類人員總規模達到500至800人,基本涵蓋碳中和相關技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