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高級將領警告:直覺告訴我 中美將在這時間點開戰

美國空軍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Mike Minihan)上將致信領導層表示,中美將在2025年發生戰爭。因為美國和台灣都將在2024年舉行總統選舉,這可能為中國大陸採取軍事行動創造機會。

美國國防部一位官員表示,這位將軍的評論不代表國防部對中國的看法。

美高官觀點不同 有指開戰並非不可避免

據路透社報道,在上周五首次出現在社交媒體上的一份內部備忘錄中,米尼漢表示,「我的直覺告訴我,我們將在2025年一戰。」他寫道,美國和台灣都將在2024年舉行總統選舉,這可能為中國大陸採取軍事行動創造機會。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新任主席Mike McCaul說,「我希望他是錯的,但我認為他是對的。」

報道指出,米尼漢的觀點並不代表五角大樓,但表明了美國軍方最高層對中國可能試圖控制台灣的擔憂。

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最高民主黨人Adam Smith表示,不同意米尼漢的評估。他認為,與中國開戰「不僅不是不可避免,而且可能性很小。」他指出,將軍們在說開戰不可避免時需要非常謹慎。

他又指,美國需要能夠阻止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相信如果美國採取正確做法,可以避免這場衝突。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問題專家卓華接受內媒《環球時報》採訪時稱,米尼漢的言論並不能代表美軍或美國政府的官方立場。近些年美國軍方有不少人臆想所謂的「開戰時間」,這一方面是因為叫囂戰爭已成為美軍文化,另一方面是美軍內部傾向於渲染戰爭威脅以獲取資源傾斜。

任內中美曾爆3大危機 最後這樣處理迎來好景

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逝世,享年96歲。江澤民主政期間,中美關係多有起伏,中國與美國曾爆發銀河號事件、炸館事件及撞機事件3大危機。但江澤民任內中美關係整體向好,他既曾與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小布殊共同召開記者會,也曾到夏威夷游泳、演奏,以至教訓香港記者時,亦稱自己跟美國記者「談笑風生」。美國911恐襲後,江澤民不計撞機前嫌,表明中方支持美方反恐,更可謂為之後一段時期中美關係穩固定下基礎,為中國迎來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江澤民酷愛游泳。他1997年訪美時,在夏威夷威基基海灘當眾下水。美國作家庫恩(Robert Lawrence Kuhn)在《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一書中這樣描述:江在15名保鏢的保護下,遊離海岸300英尺,使人們感到非常驚訝。

江澤民也喜歡和擅長音樂。他當年在夏威夷期間,於州長宴會上以結他彈奏當地歌曲《Aloha ‘Oe》,並邀請州長夫人演唱,成為一時佳話。

江澤民英語十分流利,2000年曾用英文接受美國記者華萊士(Mike Wallace)專訪,談到很多話題,甚至包括不少敏感政治事件。

江澤民對那次中美交流甚是得意,當年不滿意香港記者關於特首連任的問題時,直指「美國的華萊士,比你們不知高到哪裏去!我跟他談笑風生!」

江澤民任內,中美關係也經歷3次嚴重考驗,3次事件被視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試探。

1993年銀河號事件,美國指控中國向伊朗運送化學武器,要求截查中方銀河號貨船,雙方僵持,最後同意美國經沙特阿拉伯方面登船檢查,證實一無所獲,中美關係一度陷入低谷。

1999年炸館事件,美國為首北約轟炸南斯拉夫期間,美軍聲稱「誤用舊地圖」,炸毀中國大使館,造成3死數十傷,江澤民憤而拒絕接聽克林頓電話。兩國多番談判交涉後,美方表示歉意並賠償。

2001年撞機事件,美軍在南海對華抵近偵察,碰撞攔截解放軍戰機,中方飛行員王偉犧牲,美機受損逼降海南島,人員一度遭扣押。最後美方表示遺憾,中方同意將美機拆解後運美。

江澤民對撞機當年後續中美關係的處理,可謂顯出高度政治智慧。美國遭遇911襲擊,江澤民在數小時後即致電時任美國總統小布殊,向美方表示慰問和哀悼,並譴責恐怖襲擊,強調中方願向美方提供必要支持和幫助。

中方當年在美方危難時刻,以最快速度予以支持,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中美關係,影響在21世紀開首十幾年中延續,直至美國特朗普政府時期。中國在2001年底加入世貿組織,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美國則捲入了中東戰爭泥潭,國力與中國此消彼長。江澤民當年一個政治決斷,可說就造了中國黃金戰略機遇期。

中美會後表述 七大差異見分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昨日(14日)在印尼的巴厘島舉行會談,歷時逾3小時。這是兩人首次面對面會晤,會後雙方均形容對話坦誠。然而,會後美中發出的通稿卻反映出,兩國對會談的表述和之前拜習通話一樣,差別的地方仍然不少。

習拜會後的兩國聲明均表明,兩國元首同意,雙方要保持戰略溝通,開展經常性磋商;雙方就開展兩國公共衛生和糧食安全對話合作達成一致;同意用好中美聯合工作組,推動解決更多問題。

不過,從兩國會後發佈的會議通稿可以看出,綜合來說雙方不論在台灣問題、人權、技術和貿易等關鍵問題上持續存在分歧。以下將重點列出中美的幾點差異:

1.中美關係
中方的聲明指出,習主席表示「中國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干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他重申中美關係不應該是「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

而美方的聲明則指,美國將繼續與中國進行激烈競爭,並與全球的盟友和夥伴協調努力,但這種競爭不應轉向衝突。

2.中國體制
中方的聲明提到,總統拜登在會上表示,美國尊重中國的體制,不尋求改變中國體制。中方的聲明還強調了習近平回應美方有關「民主對抗威權」的說法。習近平說,美國有美國式民主,中國有中國式民主,都符合各自的國情。中美相處很重要一條就是承認這種不同。

不過,白宮的聲明中沒有提到中國體制問題,也沒有「民主對抗威權」的相關陳述。

3.經濟脫鉤
中方的聲明提到經濟脫鉤的問題,還強調拜登在會上表示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及無意圍堵中國。不過,美方的聲明中沒有提到任何有關脫鉤的問題。

另外,中方的聲明還強調了貿易和科技問題。習近平在會上表示,打貿易戰、科技戰,人為「築牆設壘」,強推「脫鉤斷鏈」,完全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破壞國際貿易規則,只會損人不利己,並重申「反對把經貿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而美方的聲明則強調,拜登提出了美方持續關注中國非市場經濟的做法,因這些做法損害了美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工人和家庭。

4.俄烏戰事
中方的聲明提到,習近平在會上表示,中方高度關切當前的烏克蘭局勢,並將繼續勸和促談,支持並期待俄烏雙方恢復和談。但聲明沒有提及反對俄羅斯使用核武。

美方的聲明則說,總統拜登和習主席在會上「重申了他們的共識,即核戰爭永遠不應該打,也永遠不可能贏,並強調他們反對在烏克蘭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5.台灣問題
白宮發佈的通稿中強調,拜登在台灣問題上警告習近平,美方「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還警告說反對中共對台灣的「脅迫性和日益侵略性」的行動,這些行動破壞了台海兩岸和更廣泛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危及全球繁榮。美方的聲明只提到拜登在會上闡述了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

中國外交部的通稿則絲毫未有提到美方的警告,而是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屬中國的內政。希望美方言行一致,恪守一個中國政策。中方的通稿還提到,拜登在會上說,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

6.朝鮮問題
美方的聲明提到,拜登對朝鮮的挑釁行為表示關切,並指出鼓勵朝鮮採取負責任行動符合國際社會所有成員的利益。拜登當天在新聞會上也說,他向習近平明確表示,中方有義務試圖向朝鮮表明不應該進行遠端核彈道導彈,否則美方將不得不採取某些行動,並採取更多的防禦性行動。

中方的聲明則沒有提到朝鮮問題。

7.人權問題
美方的聲明強調,拜登在會上對中國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的做法以及更廣泛的人權表示關切。而中方的聲明則表示,習近平指出,自由、民主、人權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追求,惟沒有提及美國對中國人權的關注。

從上述的分歧顯示,雖說此次會晤是兩人對兩國關係真正有建設性談判的開始,但中美仍舊各自堅持的自身的立場,有專家表示是次的習拜會的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難言有效解決紛爭的效益,更無法藉此來扭轉關係惡化的趨勢,相信短至中期內兩大國之間仍會維持對抗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