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塔尼亞胡宣誓就任以色列總理

當地時間12月29日,以色列議會經過投票表決通過了新一屆以政府的組建方案。隨後,內塔尼亞胡宣誓就任以色列新政府總理。

這是今年73歲的內塔尼亞胡第三度出任以色列總理。他分別在1996-1999年和2009-2021年間兩度擔任以色列總理,成為該國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總理。

新一屆政府將由利庫德集團、宗教猶太復國主義者黨(The Religious Zionist Party)、沙斯黨(Shas)、聖經猶太教聯盟(United Torah Judaism)、猶太力量黨(Otzma Yehudit)、諾亞姆黨(Noam)共計6個政黨組成。由於6個政黨分別為極右翼或宗教主義政黨,因此新一屆政府被以色列媒體形容為該國歷史上「立場最強硬的右翼政府」。

根據新政府組建方案,利庫德集團的約亞夫·加蘭特和埃利·科亨分別擔任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宗教猶太復國主義者黨主席比撒列·斯莫特里赫除擔任財政部長外,還負責約旦河西岸的「民事事務」,沙斯黨領導人阿里耶·德里擔任內政部長和衞生部長。此外,猶太力量黨領導人伊塔馬·本-格維爾出任新設置的國家安全部部長。

內塔尼亞胡在宣誓前發表講話稱,新政府將主要推進三項主要任務,包括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強以色列法律和秩序建設。

此前,內塔尼亞胡公布了新政府的政策綱領,主要聚焦對巴勒斯坦被佔領土上猶太人定居點的建設以及擴大議會司法權等。該綱領的第一條強調,猶太人對包括巴勒斯坦約旦河西岸部分地區在內的「土地享有不可剝奪的權利」,並將加強在戈蘭高地和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定居點的建設。

內塔尼亞胡料再任以色列總理 選票點算近完成

以色列舉行4年來第5次大選,前總理內塔尼亞胡會否再次執政成為一大焦點。以色列當局已經點算逾9成5選票,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右翼聯盟已取得國會過半議席,足以籌組多數黨政府。有分析指,以色列新聯盟政府上台後,以色列和西方國家關係或出現轉變。

《以色列時報》(Times of Israel)周三(2日)當地時間約早上11時(香港時間下午5時)報道,以色列當局已點算97%,即逾410.1萬張選票,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已取得31個席位,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極端民族主義政黨宗教錫安主義黨(Religious Zionism) 亦取得14席,位列第三。

英國廣播電台(BBC)報道指,宗教錫安主義領袖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已與內塔尼亞胡達成協議。有民意調查預測,利庫德集團及盟友將取得62個議席。但《以色列時報》根據目前統計指,聯盟或將獲得65個議席。雖然隨著點票繼續,數字或發生變化,但結果足讓聯盟在國會議席數目過半,能籌組多數黨聯盟政府。

由現時看守總理拉皮德(Yair Lapid)領導的「未來黨」(Yesh Atid)則取得24席,料成國會第二大黨。中間派政黨「拉阿姆政黨」(Ra’am)和阿拉伯裔政黨聯盟「和平與平等民主陣線-塔勒」(Hadash-Ta’al),分別以4.35%及3.92%各取得5席,成功躋身國會。

立場左翼的「梅雷茲黨」(Meretz party),已經獲得3.2%選票,距離能在國會取得4席,與成最小規模政黨的最低要求3.25%非常接近。而反對黨Arab Balad party亦取得3.05%選票。

現年73歲的內塔尼亞胡此前已執政12年,他向支持者表示,已經贏得以色列民眾的巨大信任,政黨將迎來一個非常大的勝利,現時正處於邊緣。他同時指,將會建立一個穩定的政府。

惟BBC分析指,本格維爾曾公開表示支持已故極端民族主義者卡哈內(Meir Kahane),後者領導的猶太保衛同盟(Jewish Defense League)已被美國列為右翼恐怖組織。新聯盟政府或影響以色列與西方國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