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會談倫敦登場 預計持續至當地夜晚

據新華社,當地時間6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在英國倫敦開始舉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

彭博社報道指,兩國代表抵達倫敦蘭卡斯特宮(Lancaster House),會議定於當地時間下午1時(本港時間晚8時)剛過開始,預計將持續到夜晚,甚至可能延續到周二。

報道指出,美國商務部長魯特尼克的加入表明特朗普可能願意考慮取消一些阻礙中國長期增長目標的限制措施,以換取中國放鬆稀土出口管制的保證。

白宮經濟顧問哈塞特(Kevin Hassett)周一接受美媒訪問時表示,美方三位最高貿易代表正尋求在倫敦與中方代表握手言和,以達成兩國元首同意的稀土協議。他並稱,預計握手後出口管制將立即放鬆,稀土將大量出口。

哈塞特周日接受美媒訪問時稱,現時這些關鍵礦產的出口放行速度確實已經比以前快,但還沒有達到中美兩國在日內瓦達成協議所同意的水平。

他指出,美方希望稀土出口能夠像4月初之前一樣正常供應,美方不希望任何技術細節拖慢這項進程,中方亦很清楚這一點。

中美為何在倫敦會談?英媒:是美國主動接洽英國

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今日在倫敦舉行。英媒天空新聞(Sky News)引述消息人士稱,特朗普政府曾與英國政府接洽,詢問其是否願意主辦第二輪中美貿易談判;英國目前的地緣政治位置非常適合充當橋梁和推動者。

報道稱,中美元首通話催生了第二輪談判。談判需要一個場所,英國迅速介入。除了地理位置便利之外,英國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英國目前的地緣政治優勢使其能夠充當這一橋梁和推動者。

其一是,英中關係正處於「重啟」階段。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或其他歐盟國家的首都等其他地點的可行性則較低。

其二是,對於英國來說,這也可能有利,因為它尋求達成與美國的貿易協定,以取消或大幅降低關稅。自上個月宣布以來,關於進入「實施階段」的談判幾乎一直在持續進行,但美國負責人在倫敦出席無疑是一個優勢。英國作為東道主,亦可以尋求與美國代表舉行場外會議,商討兩國落實貿易協議、大幅降低關稅的細節與具體安排。

中美貿易會談明日在倫敦舉行 特朗普預計「應該非常順利」

中美元首通話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五(6日)表示,他的三名內閣官員將於6月9日在倫敦與中國代表會面,討論貿易協議。他表示,「會晤應該會非常順利」。

特朗普在其 Truth Social平台上發貼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和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將出席會議。他還寫道,「會晤應該會非常順利」。

中國外交部昨日(7日)宣布,應英國政府邀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6月8日至13日訪問英國。其間,將與美國舉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

英國房價自金融危機最大跌幅 倫敦表現最差 預測2023年續下行 最大成因是失業

截至2022年12月,英國房價已經連續4個月下跌,這是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收縮,原因是利率上升阻止了潛在買家。大多數經濟學家都預計房價將在2023年大幅下跌,他們認為失業率是其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如果大幅增加,對房價影響將會比其他因素更顯著。

房價收縮嚴重
根據抵押貸款提供商Nationwide提供的數據,繼 9月以來每月下跌之後,11月至12月的英國樓價下跌了0.1%。 這是14年來最嚴重的連續月度收縮,平均房價從 8 月份的峰值 272,751 英鎊降至 262,068 英鎊。12月份的年度價格增幅從前一個月的 4.4% 放緩至 2.8%,創下2020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Nationwide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Gardner表示,雖然金融市場狀況在前首相卓慧思下台之後已經穩定下來,但抵押貸款利率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正常化,房地產市場的活動幾乎沒有復甦的跡象。隨著經濟逆風增強,市場短期內很難重獲強勁勢頭,實際收入將進一步下降,勞動力市場普遍預計會隨著經濟萎縮而走弱。

多個地區增長乏力
全國範圍內報告所有地區都放緩,最明顯的是英國西南部,該地區的房價年增長率在去年最後一個季度從12.5%放緩至 4.3%。倫敦再次成為表現最差的英國地區,最後三個月的年價格增長率從上一季度的 6.7% 放緩至 4.1%。

與疫情期間一樣,公寓繼續表現不佳,從2020年第一季度到 2022年最後一個季度,獨立屋的平均價格上漲了 26%,即近 78,000 英鎊,而公寓的平均價格上漲了13.4%,即約 23,000 英鎊。

2023年預測房價下跌
展望2023年,大多數經濟學家都預計房價將會大幅下跌。

諮詢公司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Andrew Wishart表示,他預計價格將收縮 12%,因為利率上升對房地產市場造成了影響。

房地產經紀公司Knight Frank的英國住宅研究主管Tom Bill表示,更高的借貸成本將抑制交易量,並導致 2023 年更廣泛的價格下跌,預計未來兩年房價將下跌10%。

英國銀行Halifax預測2023年房價將下跌 8%。 雖然這聽起來很戲劇化,但實際上只會使價格回到18個月前的水平。Halifax的Andrew Asaam說道,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樣的下跌將使平均房價回到 2021年4月的大致水平,只會逆轉疫情期間取得的部分收益。這一預測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基準利率(現在預計將達到4%的峰值)和失業率水平是決定未來變化的關鍵。

部分專家認為還有希望
Nationwide 預測英國房地產市場在 2023 年會略有好轉,房價下跌百分比低於同行的預測。Nationwide首席經濟學家Robert Gardner説道,風險偏向下行,但2023年仍有很大機會實現相對軟著陸,活動溫和穩定在疫情前水平以下,房價小幅走低,可能下降5%左右。

對於許多經濟學家和市場觀察人士來說,導致 2023 年英國房地產市場下行風險的最大因素是失業率。 如果大幅增加,對房價的影響可能比其他預測更為顯著。然而,失業率的嚴重上升充其量被視為一種外部可能性,包括英國政府自己的預測在內的大多數預測認為,到 2023 年底,失業率將上升至 5%,比目前的 3.7% 有顯著上升。

Gardner還説道,勞動力市場的顯著惡化或更高的抵押貸款利率,可能如預測者所説下降兩位數,但似乎不是最有可能的結果。

英美加租金佔收入比急漲

俄烏戰爭加劇能源危機,令各國通脹高踞不下,並以加息抗衡,然而按揭利率急升下令不少業主面對供樓吃力,同時消費物價仍高企,不少有意置業人士對入市持觀望態度,更有不少人「轉買為租」,間接推高租金價格。以英國為例,11月通脹雖回落至10.7%,但仍為逾40年來高水平,11月平均租金按年升逾一成,倫敦居民的租金佔收入比例,較2021年增加7.2個百分點。
(撰文︰Wendy全球樓行)

英倫銀行本月加息半厘,將指標利率升至3.5厘,連續9次加息,並指未來或須繼續加息應對物價及工資上升造成持續通脹壓力。11月通脹雖放緩,但仍屬高水平,同時租金持續向上。

倫敦租金年漲14.5% 月增1.1%
根據Home Let數據顯示,英國平均租金為1,175英鎊(約11,029港元),按年漲 11.1%,按月升0.3%。其中大倫敦地區平均租金每月2,011英鎊(約18,876港元)。與去年相比,倫敦租金上升14.5%,按月亦增加1.1%。其中,西敏寺地區在過去5年平均租金漲49.6%,達3,315英鎊(約31,116港元)。

按全球大數據庫Numbeo的數據統計9個港人移居熱門的大城市2021及2022年租金佔收入比例趨勢,並以當地人均收入對比市中心的租金,發現在租金不斷向上之際,租金佔收入比例亦愈來愈高。

紐約比例62.4% 增12.2個百分點
升幅最大者為美國紐約市,美國聯儲局本月宣布加息0.5厘,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到4.25至4.5厘,為2007年底以來最高。雖然通脹有所放緩至7.1%,但租金佔人均稅後收入比例升幅最強勁。2021年紐約市人均稅後每月收入為47,473.71元(港元,下同),市中心一房平均租金為23,844.29元,租金佔收入比例達50.2%,但在2022年人均收入雖然上升0.82%,達47,864.62元,但租金升勢更凌厲,至29,870.31元,升幅逾25%,人均收入佔租金比例62.4%,按年多12.2個百分點。

多倫多收入減14.5% 租金升半成
另一移民熱點,加拿大的多倫多亦不遑多讓,2021年人均收入29,403.55元,其中市中心一房的平均租金為12,799.79元,稅後人均收入佔租金比例為43.5%。及至2022年,當地人均收入下跌14.5%,至25,138.61元,但租金卻升了約4.7%,至13,405.08元,在收入減少及租金上升下,人均收入佔租金比例升至53.3%,按年多9.8個百分點。

倫敦為BNO VISA熱門移居地點,近年亦深受通脹之苦。2021年人均收入為34,773.9元,其中市中心一房的平均租金為18,906.09元,稅後人均收入佔租金比例為54.4%。及至2022年,當地人均收入下跌14.1%,至29,874.36元,租金同時下跌約2.7%,至18,391.81元,人均收入佔租金比例升至61.6%,按年增7.2個百分點。

香港租金雖然佔人均收入比例一直高企逾70%,2022年按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但升幅仍不及紐約、倫敦及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