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提出興建3萬個「簡約公屋」,不過坊間有聲音指出其造價昂貴,選址亦不理想,或加劇當區生活配套不足的問題。
行政長官李家超回應表示,追求優質居住環境是每個人的期望,但他提醒,有一些人的居住環境正在「很不理想」的情況,特別是長期輪候公屋的市民及「劏房」户。李家超指,有見於很多人要求政府改善這情況,政府破格創新,推出「簡約公屋」,以縮短超過一半建造的時間建成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讓居住於「劏房」或環境差的家庭提前至少一年上樓。
對很多人以不同數學方式去計算「簡約公屋」是否物有所值,李家超表示「可理解」,但是用不同的考慮因素、不同的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建造費用。惟他強調:
這些冷冰冰的數字,沒有計算每天在廁所門口吃飯,廚房和廁所差不多在同一個地方,每日和木蝨、蟑螂一起住,小朋友未坐過沙發椅,做功課沒有桌子的艱苦。
他相信如果由住在這些地方的人去計算,便會把他的艱苦計算在內,因為他每日生活在這些困難環境中,是有血有肉的每日經歷,他不是旁觀者,未必認同這些冷冰冰的數字。
李家超又稱,政府每年花在社會福利的過千億元,就是要幫助市民脫困,解決他們的艱苦,這就是今次「簡約公屋」想處理的「脫困數學」。
有人比較「簡約公屋」和過渡性房屋的建造價。李家超解釋,過渡性房屋一般數層樓高,「簡約公屋」就會建到十多層樓高,多住一倍家庭以上,要加建一部升降機,當然要打樁,不能要住戶行十幾層樓梯,「簡約公屋」要加錢建升降機,以及其他設計,是必然的。同樣高度的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建造價錢是相若的。
李家超續指,「簡約公屋」代表和基層站在一起,代表要解決居住於艱苦環境的破格創新,代表輪候公屋時間由6年減至4年半,代表縮短了輪候時間的1年半中的1年,代表給予市民一個以前沒有的選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