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一家燃氣公司公開招聘3名抄表維修工,其中一人是24歲留學海歸,兩人分別是41歲和39歲的國內大學生,其中一人畢業於北大,該事件引發學歷貶值、找工作難等熱議。 內地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表示,解決這個問題的最根本辦法,是進一步加快中國經濟的擴容,也讓能創造大量就業的社會建設及時跟進。
胡錫進:現實複雜 難免令人唏噓
近日,川南人才網顯示,四川瀘州華潤興瀘燃氣有限公司招聘3名抄表維修工,擬錄用名單中的3人分別是24歲的愛丁堡大學國際關係研究生、41歲的北京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生、39歲的四川師範大學藝術設計大專生。6月9日,四川瀘州華潤興瀘燃氣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表示,該招聘及擬錄用名單屬實。
胡錫進發文稱,這是現實的一角,現實是複雜的,難免令人唏噓。近來,多起名牌大學高學歷者應聘對知識水平要求不高的非常基層崗位,引來不少關注。這個現實折射了就業的不樂觀情況,當中問題之一是,隨著教育的發展,高學歷向下「低配」就業會成為趨勢。
他表示,換句話說,中國今天的經濟規模雖比過去大,但相對於人口規模和教育擴張速度仍遠遠不夠大,提供不了足夠多的優質崗位,接納每年湧上社會的大批高學歷求職者。
他說,解決這個問題,加快經濟擴容是唯一實際可行的選擇,讓能創造大量就業的社會建設及時跟進。
胡錫進又提到應聘者的年齡,稱其中兩名應聘者年齡在40歲左右,在這個年齡重新找工作通常難度很高,可以說瀘州那家燃氣公司接納了他們,只要收入能夠維持他們的生活,可能比他們開網約車要穩定得多。此外,解決中年人重新就業的根本辦法也是實現經濟的進一步擴容。考慮到AI會代替不少工作崗位,經濟和社會建設擴容變得更加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