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傳陣亡逾百人 無力應付無人機作戰

南韓政府指出,派遣支援俄羅斯的北韓士兵相信已陣亡最少100人,而且身處庫爾斯克地區(Kursk)的北韓士兵被指無法應付烏克蘭的無人機攻勢。

南韓國會議員李成權出席閉門會議後透露,國家情報院(NIS)的情報分析指在俄援助的北韓士兵已最少100人死亡,傷員超過1,000名。李成權指NIS預測與美方的200名北韓士兵陣亡有出入,主因為NIS分析相對保守。

李成權指出,由於對無人機作戰經驗不足,加上不熟悉庫爾斯克的開放地型,導致北韓士兵傷亡慘重。據指,俄軍內部亦不滿北韓士兵,認為對方不了解無人機反在戰場成為負擔。

另外,情報顯示北韓正準備加派士兵援助俄羅斯,最高領袖金正恩正監察潛在援助部隊的訓練。據美國及南韓情報,北韓已向俄羅斯提供超過1萬名士兵,並提供大量軍事裝備援助。

俄羅斯與北韓至今仍未官方承認兩國的士兵或武器援助,平壤政府周四(19日)重申與俄羅斯的軍事盟友關係在阻嚇美國及其盟友上證明十分有效。俄羅斯被指為回報北韓援助,可能提供武器協助朝軍升級現代化。

北韓開城傳每日數十人餓死 金正恩兩度關注

北韓近日罕見短時間內兩次召開勞動黨全體會議,今次議題更是農業問題,再次掀起當地糧食問題猜疑。有消息指出,被視為富裕地區的開城近日出現飢荒,每日數十人餓死。領袖金正恩曾兩度親自處理,但情況被指未改善。

韓聯社引述消息人士報稱,身為特別市的開城被視為北韓的富裕地區,但近日受糧食荒影響,每日據傳有數十人死於飢餓。韓聯社指開城貴為富人區域亦有如此情況,可見北韓糧食問題嚴峻。

據報金正恩聽取開城情況後,上月中曾派高層官員到當地了解。但開城混亂加劇,金正恩上月底再派道信考察。有指金正恩在首次考察後,下令2月起按國定價格半價供應糧食。隨第二次考察後,金正恩更決定免費分配糧食。

消息人士指出,北韓各地政府接到指示,要求2月開始上繳部分配糧,相信為填補開城開倉後的空缺。北韓媒體亦被指積極宣傳「捐獻愛國米運動」鼓勵農民捐出糧食。另有當地媒體報稱,多個政府部門向國家捐糧事跡。

韓聯社分析認為,金正恩去年底改行由官方直接生產的「新糧食政策」,拒絕市集的市場調節機制,導致採購糧食出現問題。南韓政府人員認為,北韓民眾現時面對的糧食難關不亞於「苦難行軍」。

然而,金正恩相信無意改動政策,繼續把原本用以解決糧食問題的資金撥予發展核武,分析憂慮恐怕釀成更多悲劇。

北韓通常一年兩度召開黨全體大會,但近期罕見地短暫時間內兩度召開會議,而且農業問題更被定為議題。韓聯社指此舉反映北韓面對嚴峻糧食問題。

南韓統一部數據指出,北韓2022年糧食產量減少約3.8%。聯合國糧農組織去年的報告亦提出,北韓需要外部糧食援助。

北韓連續兩日試射導彈 金正恩指可搭載核武 射程覆蓋南韓全國

北韓連續兩日試射導彈,周六(2022年12月31日)及周日(2023年1月1日)合共發射4枚超大型多管火箭炮系統,準確擊中東部海域目標。外界估計北韓連續兩日試射,旨在反制南韓軍方試射火箭一事,以及展示武器裝備的戰鬥性能。

北韓官方《朝中社》報道,北韓今日凌晨使用交付的超大型火箭炮,向東部海域發射一枚火箭炮彈。南韓傳媒分析指,北韓使用「交付」字眼,顯示已經完成實戰部署。

南韓軍方表示,偵測到北韓發射一枚短程彈道導彈,當地凌晨約2時50分,由平壤龍城地區發射,飛行約400公里後落入海中。

報道引述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指,這款超大型火箭炮是可搭載戰術核武器的攻擊型武器,射程覆蓋南韓全國,而作為北韓的核心攻擊型武器,將履行「壓倒性制敵」的作戰使命。

金正恩表示,今次向軍方一次性交付30門攻擊型武器裝備,令人激動感概,強調會對敵人的妄動和不安分行為「以核制核」,強硬回擊。

金正恩亦在勞動黨會議上指出,南韓無疑經已成為敵人,北韓有需要大規模製造戰術核武。他要求研發新的洲際彈道導彈,並盡快將間諜衛星送上太空軌道。

北韓周六早上8點(本港早上9點)左右,由黃海北道中和郡一帶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方向發射了3枚短程彈道導彈。

發射點位於平壤以南60公里左右,料為北韓首次從該處發射彈道導彈。聯合參謀本部指,南韓軍方仍在分析射程、射高、飛行速度等數據,並正加強監視和戒備力度。

北韓對上一次於2022年12月23日,從平壤順安一帶發射兩枚固體燃料短程彈道導彈。由於南韓國防部周五(2022年12月30日)宣布成功試射自主研製固體燃料運載火箭,韓媒估計北韓翌日即試射導彈,很可能是要反制南韓。

韓聯社統計,不計算昨日及今日的試射,北韓2022年共發射37次共70枚彈道導彈,其中8次為發射洲際彈道導彈。

北韓再發射3枚短程彈道導彈 料為反制南韓試射火箭

北韓時隔8日以來再試射導彈,周六(31日)清晨再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3枚短程彈道導彈。外界估計北韓發射短程彈道導彈,是反制南韓軍方試射火箭一事。

韓聯社引述南韓聯合參謀本部指,北韓於當地時間周六早上8點(本港早上9點)左右,由黃海北道中和郡一帶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方向發射了3枚短程彈道導彈。

發射點位於平壤以南60公里左右,料為北韓首次從該處發射彈道導彈。聯合參謀本部指,南韓軍方仍在分析射程、射高、飛行速度等數據,並正加強監視和戒備力度。

北韓對上一次是於本月23日,從平壤順安一帶發射兩枚固體燃料短程彈道導彈。由於南韓國防部周五(30日)宣布成功試射自主研製固體燃料運載火箭,韓媒估計北韓翌日即試射導彈,很可能是要反制南韓。

韓聯社統計,北韓今年截至本月23日以來共發射37次、合共70枚彈道導彈,其中8次為發射洲際彈道導彈。

南韓指控北韓派多架無人機越境 一度接近首爾上空

南韓軍方表示,北韓在今早(26日)派出多輛無人機進入南韓領空,其中一輛落入京畿道首爾的郊區,是自2017年之後,北韓再以無人機侵入領空。

南韓國防部公布,在今日南韓時候10時25分,在首爾近郊發現一輛北韓無人機的蹤跡。南韓表示發現多輛無人機從南北分界線南下,並曾發出警告以及警告射擊,之後派出空軍將無人機擊落。

一架南韓戰機疑任務中墜毀
南韓指,在京畿道的金浦、坡州以及江華島都有無人機的蹤跡,當中部份更南下至民居一帶。南韓表示,無人機經肉眼判斷,與2014年發現的相類似。

另外有指,南韓空軍一架KA1的戰機今日墜毀,與派出應對北韓無人機的作戰有關。北韓對上一次派出無人機入侵南韓領空已是2017年。

北韓黑客藉網絡釣魚 攻擊近千名南韓外交政策專家

早前Google報告指出,北韓黑客偽造「梨泰院慘劇」調查報告,並嵌入惡意程式向南韓用戶播毒。南韓政府表示,由今年4月開始,北韓黑客已利用網絡釣魚郵件,向至少892名南韓外交政策專家發動網絡攻擊,當中有數名知名人士(包括智庫成員和學者)的個人資料被盜。

南韓政府提到,涉及網絡釣魚的郵件通常是利用虛假網站的鏈結,或附件中的病毒去進行入侵,雖然當中的伎倆不算複雜,但仍足以欺騙少數人士。受害者除了個人資料被盜外,其電郵名單也被洩露,另外亦有13間公司(主要是網絡零售商)也成為勒索軟件的受害者。

據悉,當中有49名受害者將網絡憑證交給了虛假網站,並有兩間公司共支付了250萬韓元(約1.5萬港元)。

日本防衛省指 北韓今午再射導彈

日本防衛省今日(23日)下午發出警告,指北韓再度發射導彈。而導彈跌入日本經濟水域以外,是北韓今年第36次的導彈試射。南韓方面就證實,北韓今日是發射了兩枚導彈

日本防衛省表示,在日本時間下午4時35分,指北韓可能發射導彈。日本海上保安廳在4時45分公布,導彈已經墜下。而防衛省之後指,導彈落入日本海的日本經濟水域以外。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會全力收集及分析有關的情報,並會確保航班以及船泊的航行安全。日本副防衛大臣井野俊郎下午見記者,表示在日本時間4時31分,北韓在平壤近郊向東發射一枚彈道導彈。導彈之後落入朝鮮半島以東的日本海,日本經濟水域以外。井野表示,導彈的軌道可變,疑為超高速飛彈,飛行高度最高為50公里,飛行距離約300公里。目前未有收到船隻以及飛機受害的報告。

南韓軍方指發射兩枚短程導彈
南韓軍方參謀部就表示,在今日下午4時32分,北韓從平壤順安附近,向朝鮮半島東面的東海發射2枚短距離彈道導彈。是繼周日(18日)後再次試射。

北韓公布發射試驗衛星 驗證攝影通訊技術可靠性 南韓專家提出數點質疑

南韓與日本周日指,北韓當日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兩枚中程彈道導彈,北韓周一公布,宇宙開發局周日發射一枚試驗衛星,驗證攝影、通訊等技術性能,形容這是最終階段的重要試驗,並預告明年4月將完成開發軍事偵察衛星。

試驗衛星用以測試多種儀器
北韓官方朝中社報道,宇宙開發局周日在平安北道西海衛星發射場,將一枚衛星試驗品以高仰角發射到500公里高空,在模擬宇宙環境中,測試了試驗品上安裝的20米分辨率試驗用全色攝影機、兩部多光譜相機、圖像發射機以及多波段收發機等。

報道指,該枚衛星試驗品在最適合的環境中,驗證了地面控制系統操作攝影裝備的可靠性,並評估數據傳輸處理能力及安全性。報道聲稱,在攝影機運用技術通訊裝置及地面控制系統性能上都達到了重要技術指標,形容這次最終階段的重要試驗是發射偵察衛星的「最後關門工序」,取得重要成果,並將於明年4月完成開發軍事偵察衛星一號的準備。

南韓專家提出質疑
南韓韓聯社報道,就北韓公開的首爾、仁川衛星圖片來看,南韓專家認為,衛星不足以作為軍用。

南韓航空大學教授張泳根指,一般偵察衛星解析度必須在0.5米以上,但北韓公開的測試解析度是20米,「軍事應用非常有限」,連商用對地球觀測衛星都比不上。

對於北韓聲稱在太空環境下驗證重要指標,張泳根分析,據了解北韓無相關測試設施,還要節約成本,所以才會像這次一樣採取高角度發射,在高空緩慢下降的過程中進行驗證,「但一般來說,很難想像用這種方式進行太空環境測試」。

驗證衛星性能的太空環境測試,一般在地面上的試驗設施進行,驗證包括在極度溫差及放射性物質等環境中的性能。

南韓軍方維持平壤發射導彈評估
此外,有專家對北韓這次公布的火箭發射照片是否真是在周日測試中拍攝存疑。根據氣象觀測結果,發射現場所在的平安北道東倉里一帶周日降雪,但照片背景中的山區不見有雪的跡象,衛星影像拍攝的首爾地區也看不見積雪。

南韓合同參謀本部周一亦指,軍方維持前一天對發射物體的分析結果,認為北韓周日發射的是中程彈道導彈(MRBM)。這次除了導彈類型、飛行高度外,南韓軍方未公開講述任何分析結果,因為懷疑北韓故意在翌日報道中發表不同數據,藉以混淆南韓和美國軍方視聽。

時隔1個月 北韓再向日本海發射兩枚彈道導彈 分析:抗議日本修訂安全戰略

南韓指,北韓周日(18日)向東部海域發射兩枚中程彈道導彈,是相隔1個月再度發射彈道導彈。南韓與日本均譴責北韓,日本防衛副大臣井野俊朗指,絕不能容忍北韓一再發射彈道導彈,日方已透過北京大使館向平壤提出強烈抗議。

南韓聯合參謀本部指,於周日早上11時13分至中午12時05分期間,偵測到北韓從平安北道東倉里一帶,以高仰角度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先後發射兩枚中程彈道導彈,飛行近500公里後,墜落在日本海。日本推斷,兩枚導彈最高飛行高度約550公里、飛行距離約500公里,未有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

大功率固體燃料火箭引擎試驗成功
北韓官媒報道,北韓數天前在位於東倉里的西海衛星發射場,進行大功率固體燃料火箭引擎地面試驗,由領袖金正恩指導,試驗取得成功。分析估計,北韓可能使用固體燃料火箭引擎,發射新型中程彈道導彈。

周六(17日)是北韓已故領袖金正日逝世11周年,《朝中社》報道,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內閣和軍方等幹部到錦繡山太陽宮參拜,報道未有提及金正恩出席。

分析:北韓藉發射導彈表達不滿
有分析指,北韓周日發射中程彈道導彈,是抗議聯合國連續18年通過北韓人權決議案,以及日本新版安全戰略訂明將具備「對敵基地反擊能力」,又或定期展示軍備科研成果。北韓對上一次發射彈道導彈是在1個月前,當時發射可將美國全境納入射程的火星17型新型洲際彈道導彈。

南韓與美國海軍特種部隊上月底開始為期兩周的聯合軍演,有軍官表明,兩國部隊會繼續進行這類高強度的實戰演習,應對北韓威脅。

韓聯社統計,北韓年初至今已發射逾60枚彈道導彈,打破以往紀錄。

北韓電視台 罕有播放南韓負巴西16強賽事

日本傳媒報道,北韓在周三(7日)罕有播放南韓的世界盃賽事,並且有介紹南韓的主將孫興民等,不過傳媒就質疑北韓官方首次選擇南韓的比賽,是因為南韓在該仗以1:4不敵巴西。

日本傳媒今日(8日)報道,北韓的輔鮮中央電視台播放南韓對巴西的16強賽事,是北韓首次。報道指,評述員更是沒有偏頗地交代比賽的經過,以及介紹南韓主將孫興民的國際賽經驗。在電視台的評述,稱孫興民為「球隊的主將、30歲、身高183cm,效力熱刺。107次出戰國際賽。2010年首次國際賽披甲,在世界盃9次上陣,取得3個入球。」

北韓是透過亞洲廣播聯盟協調,由南韓電視台向北韓提供比賽的片段,但北韓國內是不會有比賽的直播,而是每日播放個別的賽事。報道指,北韓電視台此前在介紹球隊時,一直沒有提到南韓,甚至在比賽會去掉南韓現代汽車的廣告及南韓旗幟。雖然過往有指北韓不會播放南韓、日本及美國的比賽,但今屆賽事都有播放過日本及美國,但直至16強才首次播出南韓隊的比賽,因此外界質疑北韓罕有播放南韓的比賽,是否因為南韓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