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的中國女孩蔣雨融成為輿論中心,網傳其父是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下稱中國綠發會)高管。關於對蔣雨融的議論,內地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表示,輿論場對社會公平存在焦慮,是深層原因之一;把「絕對公平」當公平,並由此衍生的各種挑剔也是重要原因。
網傳其父蔣志明是中國綠發會高管
公開資料顯示,蔣雨融中學時期前往英國求學,之後在美國杜克大學完成本科教育, 2022年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錄取。 在上個星期的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蔣雨融代表畢業生演講,呼籲「在分裂中保持善意」。
隨後,她的家庭背景被網民熱議,網傳其父蔣志明是中國綠發會的專項基金執行主任,據傳蔣雨融在申請就讀哈佛大學時也憑藉了中國綠發會給出的推薦信。
6月2日凌晨,蔣雨融發文回應近期爭議,她承認曾在中國綠發會實習,否認靠走後門進哈佛。不過,該回應目前已不可見。隨後,蔣雨融再度發文,稱自己沒有任何海外國家綠卡。此外,她還指自己父母離異,自己在中學時期遭受校園霸凌等。
胡錫進發文說,最近,在國際或一些特殊場合有成功表現的年輕人很容易被罵,這樣的捉摸不定成了國內互聯網的高風險。他表示,
輿論場對社會公平存在焦慮,這當然是深層原因之一。但把「絕對公平」當公平,並由此衍生的各種挑剔在互聯網上肆無忌憚,同樣是重要原因。當然,還有很難預知的一些偶然因素。
中國社會要往上走,逐漸在開放中往世界的上游走,我們就要樂見世界各個過去被西方人獨佔的場所出現更多中國年輕人的身影,我們對他們的鼓勵要多於挑剔和質疑。
胡錫進說,蔣雨融在成為焦點後,她在國內網絡平台上發了幾個帖子,他認為效果不好。尤其是她對自己中學時代「受校園霸凌」是節外生枝,延伸了對她的質疑,他認為,國內網上對她的激烈批評刺激了她,她又這麼多年在國外,對國內互聯網輿論場缺少了解,所以做了至少不夠明智的那些反應。
胡錫進又指,從現有的網上信息看,她的事情並不大,她只要自己不添加對立的新材料,事情應該很快就會過去。但如果她要在這件事上做出獨特表現,與攻擊者懟到底,那就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