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3月70城房價按年跌幅縮窄至4.5%

內地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按年跌幅持續收窄。路透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測算,3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按年跌幅連續第5個月縮窄至4.5%;按月則持平。

經測算,3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住宅價格指數按月上漲的有24個,2月有18個;下跌41個,2月45個;持平的有5個,2月有7個。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統計師王中華解讀稱,3月份,住房市場成交活躍度提升,70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按月上漲城市個數增加;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按月上漲,二三線城市按月總體降幅收窄;各線城市按年降幅均繼續收窄。

3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按月上漲0.1%,漲幅與上月相同。其中,上海和深圳分別上漲0.7%和0.1%,北京和廣州分別下降0.2%和0.1%。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按月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2%。其中,北京、上海、深圳分別上漲0.5%、0.4%和0.3%,廣州下降0.2%。

按年比,3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下降2.8%,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升5.7%,北京、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5.7%、7.2%和3.9%。一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按年下降4.1%,降幅收窄0.8個百分點,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下降2.1%、1.4%、8.7%和4.1%。

國家統計局談今年經濟工作任務之首:全方位擴內需

國家統計局表示,今年外部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可能會加深,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2025年經濟工作重點任務之首就是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提振居民消費。

國家統計局表示,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仍顯不足,消費的需求確實有待進一步的提振。從未來看,支撐消費持續增長的有利條件較多。一是促消費政策將持續加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要全方位擴大內需,這將釋放更多政策效應。

二是就業的形勢總體穩定,為居民收入增加奠定了基礎。加力推進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這將有利於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三是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持續拓展。近段時間,多地都在搶「冰雪熱」的機遇,大力促進冰雪消費,同時,首發經濟、銀發旅游等新增長點在逐步形成,這都將助力消費向好發展。

四是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持續顯現。14多億人口基數和不斷提升的城鎮化水平,意味著我們的消費潛力空間巨大,這些都將有力支撐消費的平穩增長。

居民消費價格(CPI)方面,國家統計局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中,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重點任務的首位,首次明確要「實現增長穩、就業穩和物價合理回升的優化組合」。相信隨著宏觀政策加力實施,將為經濟增長和物價合理回升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2025年CPI有望溫和回升。

內地去年消費貢獻率降至32.8% 國統局:受疫情衝擊較大

內地去年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至32.8%,國統局表示,整個消費市場受到疫情衝擊較大,國內消費市場擴內需將是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

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拉動經濟增長分別為1個百分點,1.5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是:最終消費支出32.8%,資本形成50.1%,貨物和服務淨出口17.1%。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中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5.4%,比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高51.7個百分點,是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

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受疫情影響,聚集性、接觸性消費受限,對整個消費市場形成的衝擊較大。此外,去年居民消費意願也在下降,不敢消費、不便消費問題比較突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0.2%,消費市場受疫情短期擾動比較明顯。

康義指出,擴內需是今年工作的重點之一。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和線下消費場景加快拓展,消費市場有望逐步恢復,2023年對中國的消費市場充滿信心。

國家統計局綜合司司長付凌暉也稱,國家已經出台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的中長期政策,各地區各部門還會在擴大消費穩定國內需求、帶動經濟恢復上發揮更多的作用。隨著消費環境、消費秩序改善和居民消費能力、消費意願增強,相信今年的消費恢復會有較好的勢頭,將會帶動整體經濟的運行好轉。

12月內地70城樓價按月持平或下降

國家統計局公佈,去年12月內地70個大中城市樓價下降城市個數增加。按月看,各線城市樓價均持平或下降;按年看,一線城市上漲,二三線城市下降。據路透測算,70城新房價格按月跌幅0.2%,與上月相同;按年下降1.5%,為連續第八個月下跌。

按月看,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價格下降城市有55個,比上月增加4個;二手房價格下降城市有63個,比上月增加1個。

一線城市新房價格按月由上月下降0.2%轉為持平;二手房銷售價格按月下降0.5%,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二線城市新房價格按月下降0.3%,降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二手房價格按月下降0.4%,降幅與上月相同。三線城市新房價格按月下降0.3%,降幅與上月相同;二手房價格按月下降0.4%,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

按年看,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價格下降城市有53個,比上月增加2個;二手房價格下降城市有64個,個數與上月相同。

一線城市新房價格按年上漲2.5%,漲幅與上月相同;二手房價格按年上漲0.6%,漲幅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新房價格按年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1個百分點;二手房價格按年下降3.2%,降幅與上月相同。三線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價格按年分別下降3.9%和4.8%,降幅均與上月相同。

內地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連8年保持1.3萬億斤以上

國家統計局發布公告稱,今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731億斤,比上年增加74億斤,增長0.5%。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也是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提供了有力支撐。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司長王貴榮指出,今年中央繼續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穩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政策,先後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400億元,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各地壓實糧食生產責任,強化耕地用途管制,通過退林還田、間套復種、農田連片整治等方式,挖掘面積潛力。四川等受災較重地區改種擴種晚秋作物增加播種面積。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75億畝,比上年增長0.6%。

不過,今年南方地區持續高溫乾旱,對秋糧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小麥、玉米產量增加,稻谷產量下降。其中,小麥產量2754.5億斤,比上年增加15.6億斤,增長0.6%;玉米產量5544.1億斤,比上年增加93億斤,增長1.7%;稻谷產量4169.9億斤,比上年減少87億斤,下降2.0%。

中央財政緊急安排農業生產和水利救災資金,各地全力抗旱救災,強化田間管理,特別是近年來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對農業防災減災發揮了重要作用。多數省份糧食增產。全國31個省、區、市中,有23個糧食增產。其中,河南上年洪澇災害造成減產,今年恢復性增產49億斤;新疆、內蒙古、山東、山西、吉林糧食增產均超過8億斤。

內地11月CPI按年升1.6%按月降0.2%

國家統計局公佈,11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按年漲1.6%,按月降0.2%。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按年降1.3%,按月漲0.1%。

受國內疫情、季節性因素及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等共同影響,11月CPI按月由漲轉降,按年漲幅回落。

按月看,CPI由上月上漲0.1%轉為下降0.2%。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上漲0.1%轉為下降0.8%,影響CPI下降約0.14個百分點。食品中,鮮菜因天氣條件較好供應充足,價格下降8.3%,降幅比上月擴大3.8個百分點;中央儲備豬肉投放工作繼續開展,生豬供給持續增加,豬肉價格由漲轉降,下降0.7%;鮮果價格季節性上漲1.5%。非食品價格繼續持平。非食品中,國際油價變動影響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2.1%和2.3%;冬裝新款上市,服裝價格上漲0.4%;受疫情影響,飛機票和賓館住宿價格分別下降7.5%和2.9%。

按年看,CPI上漲1.6%,漲幅比上月回落0.5個百分點。按年漲幅回落較多,主要是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影響。其中,食品價格上漲3.7%,漲幅比上月回落3.3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68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上漲34.4%,漲幅比上月回落17.4個百分點;雞蛋、鮮果和禽肉類價格分別上漲10.4%、9.6%和8.5%;糧食和食用油價格分別上漲3.0%和7.6%,漲幅比上月均有回落;鮮菜價格下降21.2%,降幅比上月擴大13.1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1.1%,漲幅與上月相同,影響CPI上漲約0.88個百分點。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氣價格分別上漲11.4%、12.3%和4.6%,漲幅均有回落;家庭服務價格上漲2.3%,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

受煤炭、石油、有色金屬等行業價格上漲影響, PPI按月微漲;受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影響,按年繼續下降。

按月看,PPI上漲0.1%,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生產資料價格由上月上漲0.1%轉為持平;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1%,漲幅回落0.4個百分點。煤炭保供力度加大,供給有所改善,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價格上漲0.9%,漲幅回落2.1個百分點。石油、有色金屬等行業價格上漲,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價格上漲2.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0.7%。鋼材需求整體仍偏弱,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下降1.9%,降幅擴大1.5個百分點。此外,燃氣生產和供應業價格上漲1.6%,農副食品加工業價格上漲0.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價格上漲0.3%。

按年看,PPI下降1.3%,降幅與上月相同。生產資料價格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生活資料價格上漲2.0%,漲幅回落0.2個百分點。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價格下降的有15個,價格上漲的有25個。主要行業中,價格降幅擴大的有: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下降6.0%,擴大1.6個百分點;化學纖維製造業下降3.7%,擴大2.6個百分點。價格降幅收窄的有: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18.7%,收窄2.4個百分點;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11.5%,收窄5.0個百分點;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6.0%,收窄1.8個百分點。價格漲幅回落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上漲16.1%,回落4.9個百分點;農副食品加工業上漲7.9%,回落0.8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上漲6.9%,回落1.7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價格上漲1.2%,漲幅擴大0.6個百分點。

內地10月零售、工業、固投數據均遜市場預期

國家統計局今日(15日)公布內地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下跌0.5%,1至10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增長5.8%,均差於市場預期。房地產領域數據仍表現欠佳,前10月商品房銷售面積、金額各跌逾兩成,投資現自2020年2月後最大跌幅。

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5.0%,比三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按季增長0.33%。分門類看,採礦業增加值增長4.0%,製造業增長5.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按年增長10.6%,比上月加快1.3個百分點。

1至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4.0%,比1至9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

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271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跌0.5%,按月下跌0.68%。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36171億元,按年增長0.5%;餐飲收入4099億元,下跌8.1%。1至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0575億元,按年增長0.6%,比1至9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

1至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71459億元,按年增長5.8%,比1至9月份回落0.1個百分點。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按年增長8.7%,製造業投資增長9.7%,房地產開發投資下跌8.8%。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11179萬平方米,按年下跌22.3%;商品房銷售額108832億元,下跌26.1%。

國統局指,國民經濟總體經受住了多重超預期因素的衝擊,但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尚不牢固。下階段要堅持穩中求進,科學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深化供應側改革,持續穩就業穩物價穩預期,激發市場活力,鞏固經濟恢復向好基礎,力爭實現更好發展結果。

中國9月70城樓價按年跌1.5% 跌幅創2015年8月以來最大

路透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測算,9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指數按年跌幅繼續擴大至1.5%,幅度續創2015年8月以來最大,且為連續第五個月下跌。9月按月下跌0.2%,跌幅較上月收窄。

經測算,9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住宅價格按月上升的有15個,較8月減少4個,持平有1個,下跌的城市增至54個。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繩國慶表示,9月份,70城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下降城市個數增加,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按月下降或持平,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按年漲幅一落一升、二三線城市降幅擴大。

按月看,9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由上月上漲0.1%轉為下降0.1%;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持平。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按月分別下降0.2%和0.3%,降幅均與上月相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按月分別下降0.4%和0.5%,降幅均與上月相同。

按年看,9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2.7%,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二手住宅銷售價格上漲1.2%,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下降1.2%和3.0%,降幅比上月均擴大0.2個百分點。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別下降3.8%和4.5%,降幅比上月分別擴大0.1和0.3個百分點。

此外,中指院月初發布的百城房價報告顯示,9月百城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16200元/平方米,按月跌0.02%,已連續第三個月下跌;按年漲0.15%,漲幅較8月收窄0.17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