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降低對美國技術的依賴,上汽、長安、比亞迪、吉利等中國車企計劃推出搭載100%國產芯片的車型,至少兩家品牌預計最快明年開始量產。相較於今年芯片國產化率25%的目標,此進展大幅提速。
最快明年量產
據《日經亞洲》報道,這項國產汽車使用自製芯片是中國加速推動芯片自主計畫一部分,並由中國工信部主導。知情人士透露,首批搭載國產芯片的車型將以現有車款為基礎,由少數品牌先行推出,其後更多車企跟進。最新政策目標為2027年前實現汽車芯片100%自主開發與製造,較此前25%的年度目標提前許多。但此目標屬指導性框架,而非強制要求,藉此激勵企業向北京顯示有能力達成相關目標,並正在積極努力中。
知情人士表示,目前,汽車芯片國產化率的計算標準尚未明確。有觀點認為應以汽車中使用的芯片總數為基礎,也有意見認為應根據汽車所使用的芯片中有多少類型是本地開發或製造來計算。
上汽、第一汽車、廣汽、比亞迪、吉利、長安、長城等車企已被要求提升國產芯片使用率。一位中國芯片開發商高層表示,他們的一些車企客戶例如吉利已表態,若有可行選項,將優先採用中國國產芯片;甚至即使有外國芯片可以在中國本地生產,他們仍偏好來自本土開發商的芯片。
知情人士還指出,廣汽等車企正與中芯國際(SMIC)、粵芯半導體(CanSemi Technology)等晶圓代工廠合作,檢視整體汽車芯片供應鏈,並推動本地開發替代品的驗證工作。
中國電動車企採取靈活策略
報道指出,中國車企長期依賴外國芯片,尤其在自動駕駛領域,據多位供應商表示,車企客戶曾透露,若要立刻轉向100%國產芯片將相當具有挑戰性。目前中國高階車款仍須使用英偉達(Nvidia)設計的汽車AI芯片,或高通(Qualcomm)提供的智慧座艙與自駕相關芯片方案。
隨著美國對華技術限制加劇,中國車企對供應鏈安全的擔憂上升。全球芯片大廠如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恩智浦(NXP)和英飛凌(Infineon),則正擴大與中國本地晶圓代工廠的合作,提升對中國車企的產能供應。
汽車芯片認證通常需數年,但中國電動車企採取靈活策略,例如在資訊娛樂系統等非關鍵領域使用現成消費級芯片,將認證時間縮至6至9個月,顯著加速國產芯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