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商會年度調查顯示,今年1至2月受訪503名成員,約73%認為過去一年在中國營商變得更困難,創下2004年有紀錄以來最高。
調查顯示,只有12%對未來2年盈利狀況樂觀,38%計劃未來一年擴展在華業務,比例都是紀錄新低。
63%受訪者提及去年失去營商機會,主因是進入市場和監管遇障礙。其中,醫療器械公司較難進入政府採購,化妝品業受需求轉弱影響,去年收入下跌45%;但航天、航空業認為在華營商較以往容易。如果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53%受訪者有意增加投資。
商會會長Jens Eskelund坦言,「企業確實感受到了壓力,感到悲觀。惟中國擁有非常強大的供應鏈,這使得企業有必要繼續在中國市場存在。」他表示,暫時還沒有看到信心恢復的拐點,很大程度上歸結於不確定性。
調查反映出,自2022年疫情封鎖導致供應鏈中斷以來,外商在華面臨的挑戰大幅增加。儘管本土品牌的競爭力有所提升,但在房地產市場低迷和就業市場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整體消費需求仍然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