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有效需求不足、工業品價格下降及短期因素波動影響,今年首5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7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下降1.1%,差過市場預期的升1%。單計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按年下降9.1%。
首5個月,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8709.5億元,按年下降7.4%;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2.02萬億元,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實現利潤6856.8億元,增長0.3%;私營企業實現利潤7592.5億元,增長3.4%。
期內,採礦業實現利潤3580.4億元,按年下降29%;製造業實現利潤2.02萬億元,增長5.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實現利潤3422.5億元,增長3.7%。
首5個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4.76萬億元,按年增長2.7%;營業收入利潤率爲4.97%,按年下降0.19個百分點。
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産總計182.36萬億元,按年增長5.1%;負債合計105.26萬億元,增長5.3%;資産負債率爲57.7%,按年上升0.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多重因素影響工業企業利潤下降。從利潤構成看,投資收益等短期因素的上年同期基數較高,拖累首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1.7個百分點。
于衛寧亦指,「兩新」政策效應持續顯現。首5月在大規模設備更新相關政策帶動下,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行業利潤分別按年增長10.6%、7.1%,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0.6個百分點。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加力擴圍效果明顯,智能消費設備製造、其他家用電力器具製造、家用廚房電器具製造等行業利潤分別增長101.5%、31.2%、20.7%。
于衛寧表示,下階段要實施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著力做強國內大循環,強化創新驅動,扎實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工業企業效益恢復打下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