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工業生產按月跌0.1% 日經濟學家:料按月繼續下跌

日本政府最新數據顯示,11月工業生產按月跌0.1%,跌幅略低於市場預期的0.3%,惟生產值連跌3個月,主要受全球經濟前景惡化及機械產品需求疲弱拖累。

專家:全球經濟「低處未算低」

Sompo Institute Plus 經濟學家 Masato Koike 指出,海外市場息率上升、經濟增長放緩及資本支出需求疲弱的負面影響,正逐漸波及日本經濟。他續指,10至12月的國內生產無可避免依然疲弱,而且很可能進一步停滯不前,因為全球經濟還未到達最差的程度。

日本經濟產業省(METI)官員表示,製造半導體或平板顯示器的機器在中國、歐洲和北美等海外市場的需求不斷下降。他補充,METI 調查的生產商預計 12 月產量將增長 2.8%,明年 1 月將下降 0.6%,但產量可能會繼續下降,並表示企業在最近幾個月陸續下調生產目標。

路透社最新調查顯示,經濟學家預計日本 10 月和 12 月的年化增長率將達到 3.3%,原因是國內需求強勁,惟40年一遇的高通脹正考驗消費者的支出彈性。周二(27日)公佈的官方數據顯示,日本 11 月零售額5個月來首次錄得環比下降。

企業加薪對抗高通脹 幅度料不高也不低

生產疲弱對日本企業來說是壞消息,因為他們面對愈來愈多工人要求提高工資以應對國內通貨澎漲。日本企業明年初將舉行2023年年度勞資談判,市場預期大幅提高工資是日本央行退出超寬鬆貨幣政策的必要條件。

經濟學家 Koike 表示,明年的加薪幅度最終可能「既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因為加薪幅度受全球經濟前景黯淡所影響。「日本的工資不太可能出現超高增長,因為這可能會阻止日本央行採取嚴厲措施以退出寬鬆貨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