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十三部門 規範中小學非科學類校外培訓

教育部等十三部門印發關於中小學生非學科類課外培訓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非學科類課外培訓治理作出部署,强調培訓結果不得與大中小學招生掛鉤。

《意見》指出,各地要明確非學科類培訓主管部門、設置標準和準入流程。從業人員必須要有相關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的專業資質。不得聘請在職的中小學教師,允許聘請符合國家規定的外籍教師。機構必須獲得主管部門的行政許可後依法進行法人登記。

《意見》明確,非學科類培訓內容應符合培訓對象的身心特點和教育規律,不得開設學科類培訓相關內容。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衝突,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晚上8時30分,線上不得晚於晚上9時。

同時,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要堅持公益屬性,實行明碼標價和信息公開,鼓勵採取先提供培訓服務後收費方式運營。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或60課時的費用,且不得超過5000元人民幣。

《意見》允許學校可適當引進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參與課後服務,但費用必須低於在校外提供同質量培訓服務的收費標準,且培訓結果不得與大中小學招生掛鉤。

青年人失業率居高不下 教育部發聲:千方百計促就業創業

疫情疊加經濟下行壓力之際,內地失業率居高不下,10月份16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17.9%。教育部發聲,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日前,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實施「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通知》指出,更大力度開拓市場化社會化就業渠道。深入開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組織開展「校園招聘月」「就業促進周」等崗位開拓和供需對接系列活動。實施「萬企進校園計劃」,高校要創造條件主動邀請用人單位進校招聘。全面推廣使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鼓勵地方和高校依托平台聯合舉辦區域性、行業性專場招聘活動。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作用,舉辦「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等活動,引導更多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就業。支持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

《通知》強調,充分發揮政策性崗位吸納作用。配合有關部門優化政策性崗位招錄安排,盡早安排高校升學考試、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國企等政策性崗位招考及各類職業資格考試。辦好第四季「國聘行動」。配合有關部門積極拓寬基層就業空間,深入挖掘基層醫療衛生、養老服務、社會工作、司法輔助、科研助理等就業機會,組織實施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鼓勵擴大地方基層項目規模。積極配合做好大學生征兵工作。

《通知》還指出,建設高質量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全面加強就業指導;精准開展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包括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群體。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佈10月份經濟數據,在就業方面,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與上月持平;16至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17.9%,亦與上月持平。另據早前報道,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應屆大學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大關,達1076萬人,按年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但疫情之下,一些單位不得不暫緩招聘計劃,推遲的考試往往沒有確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