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劉勁津列「2024年從中國股市學到的十個重要教訓」 「日本化」劇本已在中資股上演?

  • 中國股市已結束三年跌浪
  • 政策細節將決定市場走向
  • 中國股市與日本相似但有差異

高盛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團隊發表報告,列出「2024年從中國股市學到的十個重要教訓」,或許對投資者部署2025年中資股有啟示。

十個重要教訓分別是:

  1. 中國股市陷入低潮的時間不會連續超過3年
  2. 政策為股市「封底」
  3. 財政政策的實施對於推動2025年股本向上是必要的
  4. 日本「迷失20年」的劇本已在中國股市上演?
  5. 不要在股市上與中國人民央行及「國家隊」比併
  6. 通縮不利於股票回報
  7. 中國股票曾是對沖基金的「交易」市場,但現已變得更適合中國投資者投資
  8. 中資股ETF迅速崛起,自2021年以來淨流入約1000億美元
  9. 上市中資企業去年向股東回饋3萬億元人民幣
    10.中國股票已向國內外投資者證明了其價值

劉勁津指,中國A股及H股去年分別升15%及16%,結束3年跌浪,以行業劃分,資訊科技、金融、通訊服務表現最佳,必需消費品、房地產及醫療保健股較落後。

市場需要政策細節來證明其樂觀看法

他認為,過去數月市場大幅波動,很大程度歸因於投資者對各種政策會議的預期轉變有關,而現時的政策周期已由預測階段,過度至確認或實施階段,市場需要政策細節來證明其樂觀看法。

高盛經濟師預測,今年中國財赤預算支出將擴大至13%,以幫助房地產去庫存、地方政策債務置換、銀行資本重組及其他社會投資及消費刺激計劃。

中資股低點在調整期中一直上移

市場憂慮中國經濟會重現日本的「迷失20年」現象,高盛指,中國在缺乏產出、通脹、政策利率及債息等方面,均與日本相似,但整體上兩者仍存在明顯差異,而且「日本化」並非中國的唯一出路,惟日本的經驗可為投資者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劇本,以了解中國股市升跌的情況。

劉勁津表示,日本東證指數自1989年高位跌至2003年低位期間,以日圓計算累跌73%, 但長期跌浪之中,指數曾於1992至1996年及1998至2000年的兩次熊市反彈所打斷,兩次升浪以美元計算分別達67%及119%,這與中資股走勢相似。不過,日股在熊市反彈後,大市出現更低的低點,但中資股在過去數次調整周期中,低點均一直上移,反映市場對基本面的憂慮已充分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