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長段崇智傳確診新冠視像出席校董會 鄧家彪促交代新校徽所涉開支

香港中文大學近日推出新校徽引起爭議不絕,校方稱去年底已諮詢2,200名持份者,但連日被多名中大校董質疑事前無諮詢。有傳媒報道指,日前校長段崇智以視像出席校董會,是因其確診新冠病毒;報道又指,有議員校董在校董會上表示不滿,甚至未等校方回答問題便中途離開。

議員校董之一鄧家彪在社交平台回應表示,作為新任校董,初次參與校董會是全程投入,其他討論項目也基於對公共機構管治質素的關注而表達意見,相信其他校董也會認同他對校董會和校務的投入。

他又表示,提早約10分鐘離開會議,是讓傳媒朋友早點掌握情況,指「畢竟他們已站立超過4小時,非常敬業樂業」。

就校徽爭議,鄧家彪續指大部份校董都是同意或爭取恢復使用舊校徽,校董之間理應「無乜火花」。差距的是,對校方的問責力度而已。他又指出,到今日校方仍未回答校董,新校徽所涉及的實質開支。

鄧家彪強調,香港中文大學既是收巨額資助的公共機構,也是國際知名學府,與中大相關的持份者非常多,而段崇智是收巨額薪酬的機構最高行政負責人,質疑他確診新冠沒有正式而清楚的對外公佈,指公眾人物和公職人員確診新冠並盡快公布是大眾期望和根本規範。他祝願段崇智早日康復並作出解釋。

段崇智:不會急切作出改動 強調沒有捨棄或更改大學校訓

為迎接創校60周年,中文大學本月 17 日推出新校徽,亦推出「簡化版」,惟新形象惹來風波,有多名中大校董質疑校方事前無諮詢。校長段崇智今(19日)開腔回應,稱會繼續聽取意見,投入充分的時間讓中大成員作更深入的了解,不會急切作出改動。他又強調,沒有捨棄或更改大學校訓,官方紋章亦沒有改變。另外,校方亦公布形象更新的時序及重要事件。

中大校網已換上新校徽,社交平台則使用簡化版的標誌。校方昨日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將按計劃推行品牌更新,並在未來數周與各持份者緊密溝通,解釋是次計劃理念。校方今就更新形象一事發表聲明,校長段崇智說,非常感謝大家對中大的關注及關心,連日來收到來自教職員、學生、校友及公眾的意見,校方聽到各位的意見,懇切希望與各持份者正面積極地溝通。

他指,衷心了解大家的憂慮, 在接下來的日子,校方定會加倍努力,繼續聽取意見;並投入充分的時間,讓中大成員就大學的形象更新方案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探索及達成新方案當中的詳細經過,其背後的理念等,讓大家熟悉新設計元素的應用,而不會急切作出改動。

段崇智亦澄清,是次更新形象設計絕對沒有捨棄或更改大學校訓,強調「博文約禮」一直都是、亦必將繼續是中大的校訓。他亦說,中大的官方紋章沒有改變,大學依然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

對於為何推出簡化版、沒有列明校訓的校徽,中大今解釋,簡化版的校徽設計更適合數碼時代的日常應用,做法與多家國際知名大學一致。校方指,對普羅大眾或不熟悉中大的人而言,尤其在使用手機或較小的電子屏幕上,「博文約禮」四個字較難辨識,簡化的用意是令中大形象能更清晰地在數碼平台上呈現。

中大亦指,今次並非首次採用不帶校訓的校徽版本,以往曾在頒授學位典禮前後於百萬大道兩旁懸掛旗幟,旗幟上的校徽並不帶校訓;崇基校園地標未圓湖旁邊的石橋上,亦刻有不帶校訓的校徽;1967 年紋章院的文件上展示的校徽,亦是中心印有金鳳圖案的紫色圓形標誌。

校方又公布形象更新的時序,提到由 2018 年起邀請多位來自香港、內地和世界各地的傑出中大校友組成「環球校友諮詢委員會」,委員會於 2019 年 8 月建議中大提升形象,校方及後成立諮詢委員會,進一步討論與大學形象和聲譽相關的議題。直至 2020 年 12 月,校方按建議成立督導委員會及項目小組,由大學管理層代表以及兩名學院及書院代表組成,專責討論加強持份者聯繫與大學形象建立工作相關的方向、重點和優先事項,並委託專業顧問公司開展形象探索歷程。

校方於 2021 年 6 月至 12 月進行探索,顧問團隊與超過 2,200 名教職員、學生、校友、校董會成員、全球學界合作夥伴及公眾人士進行對話,了解他們對中大形象的看法;由 12 月至今年 6 月,督導委員會考慮顧問公司所提供的建議,包括形象設計選項、標語及視覺設計,並於今年 9 月 22 日向大學校董會執行委員會匯報最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