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寧接替華春瑩 任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

據外交部官網顯示,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已任新聞司司長,原華春瑩已卸任外交部發言人一職。

公開簡歷顯示,毛寧,女,漢族,1972年12月生,碩士研究生,中共黨員。

毛寧曾任外交部亞洲司朝鮮半島事務辦公室主任、中日韓合作秘書處副秘書長、駐美國使館參贊、外交部亞洲司副司級幹部、外交部亞洲司政工參贊、外交部亞洲司副司長等職。曾掛職四川省樂山市委常委、副市長。

2022年9月,毛寧任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成為外交部第33任新聞發言人。

此前,華春瑩任外交部新聞司司長,現任外交部黨委委員、副部長。

2012年11月16日,華春瑩首次以外交部發言人身份出現在外交部新聞發佈廳。

回應北約秘書長言論 中國外交部:應放棄冷戰思維

北約秘書長此前訪美時稱,中方正加強在歐洲收集情報的能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日(9日)表示,北約應當放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不應四處挑動矛盾,渲染「中國威脅」。

毛寧今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稱,北約一方面不斷突破傳統的防區和領域,要求成員國加大軍費開支軍力建設,一方面又對中國說三道四,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是在和平與安全問題上記錄最好的國家。

她說,中國從沒有侵略過任何國家,也從不搞代理人戰爭,從不在全球搞軍事行動,不以武力威脅其他國家。北約應當做的是放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認真反思自身為歐洲和世界的穩定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而不是四處挑動矛盾,渲染「中國威脅」。

毛寧還就「七國集團正在討論是否要制裁中國的部分向俄羅斯提供了用於軍事目的零部件和技術的公司」回應稱,中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明確的,中國始終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積極勸和促談,為推動局勢緩和發揮建設性作用。

毛寧還指出,中國一貫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合法權益。

拉美上空亦有氣球 中國外交部這樣回應

繼飛越美國本土的氣球後,美國國防部表示,在拉丁美洲上空發現了第二個來自中國的氣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一(6日)在證實,拉丁美洲上空氣球來自中國。

毛寧回應記者提問:「關於你提到的拉丁美洲上空的氣球,經了解核實,有關的這個無人飛艇來自中國,屬民用性質,用於飛行試驗。受氣候影響,而且自身控制能力有限,這一飛艇嚴重偏離了預定路線,誤入拉美和加勒比上空。」

毛寧指出,中國是負責任的國家,一貫嚴格遵守國際法,以同有關各方進行通報並妥善處理,不會對任何國家造成任何威脅,各方也都對此表示理解。

對於美軍在美國東岸上空擊落中國氣球,中方提出嚴正交涉,並保留對美方擊落飛艇作出進一步必要反應的權利。

那麼中方會對有甚麽反應?毛寧答:「中方已經多次介紹了情況。」她強調,這次事件完全是不可抗力導致的意外。美國國防部也發表聲明,這個氣球,或者說飛艇,不會對地面人員構成軍事和人身威脅。美方不顧中方的反覆說明,執意動用武力明顯反應過度,中方堅決反對。

她重申,對於這種偶發意外事件,雙方都應當,特別是美方,應當以冷靜、專業、非武力的方式妥善處理。

美日荷傳限制對華出口半導體設備 外交部:損人不利己

美國與荷蘭、日本據報達成一致,限制向中方出口半導體相關設備。中國外交部批評這種做法損人不利己,中方將堅決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美國為了維護自己的霸權和私利,濫用出口管制,脅迫、誘拉一些國家組建遏制中國的小圈子,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武器化,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毛寧指,這種做法損人不利己,破壞全球產業鏈穩定。國際上不乏擔憂的聲音。許多企業界的人士都表示,濫用出口管制將製造混亂,影響效率和創新,企圖堵別人的路,最終只會堵死自己的路。

「中方將密切關注有關動向,堅決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我們也覺得有關方面應當從自身的長遠利益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出發,審慎行事。」毛寧說。

中國外交部重申:對有些國家不合理做法 將對等採取措施

歐盟建議成員國要求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提供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在北京,外交部回應指,針對有些國家出台不合理的做法,中方將結合疫情情況和防控需要,按照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一直本著公開透明的態度,同國際社會分享有關信息和數據,已同世衛組織開展技術交流60餘次。中方還持續通過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分享新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數據,為國際衛生研究機構提供了重要參考。

毛寧稱,中方多次強調,各國的防疫措施應當科學適度,不應影響國家間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不應有歧視性做法,更不應借機搞政治操弄。針對有些國家出台不合理的做法,中方將結合疫情情況和防控需要,按照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

她還說,近期歐盟不少成員國向中方表示熱烈歡迎,對來自中國的遊客到訪不會採取任何限制性措施。歐洲疾控中心等專業機構此前也明確表示,對來自中國的旅客施加限制措施不合理。歐盟應多聽聽理性聲音,客觀公正看待中國疫情防控形勢。

日前歐盟開會討論中國疫情形勢,會後發表聲明,建議成員國要求所有來自中國的旅客提供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核酸抽檢,對陽性結果進行病毒測序等。聲明還提及關注數據分享,表示將在1月中旬前再次評估形勢及應對舉措。

外交部:周日起入境中國須48小時核酸陰性證明 毋須申領健康碼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今日(1月4日)主持外交部例行記者會,毛寧表示,按照關於中外人員往來暫行措施的通知要求,1月8日起,來華人員在行前48小時進行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者可以來華,無需向中國駐外使領館申領健康碼,將結果填入海關健康申明卡即可。如呈陽性,相關人員應在轉陰後再來華。

毛寧指出,對於入境人員健康申報正常且海關口岸常規檢疫無異常者,可放行進入社會面。健康申報異常或者出現發熱等症狀的人員,由海關進行抗原檢測,結果為陽性者,如果屬於未合併嚴重基礎疾病的無症狀感染者或輕型病例,可以採取居家、居所隔離或自我照護。

對於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1月8日起從中國入境日本的旅客將必須提供陰性證明並進行核酸檢測。毛寧表示,中方始終認為各國的防疫措施應當科學適度,不應藉機搞政治操弄,不應有歧視性做法,不應影響正常的人員交往和交流合作。

外交部:中國一直以負責任態度同國際社會分享疫情信息和數據

1月4日,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稱,中方在分享疫情信息方面缺乏透明度,中方應該提供更多的疫情信息,這符合世界的利益,也符合中國的利益。白宮新聞秘書皮埃爾也稱,美國及其他的國家針對自華入境旅客採取衞生措施,意在保護本國的公民,中方不應該報復。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毛寧表示,疫情發生以來,中方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盡最大努力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一直以負責任的態度同國際社會分享信息和數據。

毛寧說,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中方已同世衞組織開展技術交流60餘次,「新十條」發布以來就已經舉行了2次。中方還繼續通過全球流感共享數據庫分享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病毒基因數據。多國衞生健康專家表示,沒有必要針對中國採取特別的入境限制,無論是保護中國人民的生命健康,還是促進全球團結抗疫,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增長,中國政府都採取了負責任的政策舉措,盡了最大努力,作出了重要的積極貢獻。

毛寧指出,我們注意到,近期美方一些人針對中國國內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發表了不少評論。我們也注意到有不少人表示,如果美方當初沒有政治化操弄疫情,而是像中國政府一樣以生命至上的態度負責任地應對,無論是美國國內還是世界範圍內的疫情形勢,恐怕都不會發展成今天這樣。

「我們真心希望各方專注抗疫本身,避免任何政治化疫情的言行,加強團結,共同努力,早日戰勝疫情。」毛寧說。

前美卿斥華重開邊境 籲全球領袖阻播毒

全球多地採取針對中國旅客的入境限制措施,中國外交部昨日警告,將針對不同情況,本着對等原則採取相應措施。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批評,中國讓國民出境外遊將令全球數百萬人染疫,呼籲全球領袖阻止中國人向全球播毒。

中方斥入境限制缺依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當天在例行記者會重申,中方願同國際社會加強溝通,共同努力戰勝疫情,但認為部分國家採取針對中國的入境限制措施,缺乏科學依據,一些過度的做法更讓人不能夠接受。她表示,中方對試圖操弄疫情防控措施,以達到政治目的的做法表示堅決反對,並將繼續因應疫情形勢,不斷優化調整防控措施。

國家衞健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昨指,疫情3年以來,中方始終秉持公開、透明的態度,與世衞和各國合作,中方專家一直與世衞保持密切溝通;自優化防疫新10條措施發布以來,中方已經兩次與世衞舉行技術交流會議。

另蓬佩奧周日出席電台節目時,重提意大利米蘭2020年剛爆疫,醫院和殮房飽和,而這情況現時可能重演。他聲稱一半的中國人口將外遊,無理由讓中方重施故技,再讓染疫者出境在全球播毒;又稱很後悔沒讓中國為疫情負上責任。

中國外交部:鼓勵擴大中美兩國各領域人員交往

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後,兩國各方面交流出現回暖跡象,中國外交部稱,願促進兩國人文交流和民間往來,為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築牢民意基礎。

據澎湃新聞報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今日(24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要鼓勵擴大兩國各領域人員交往,這是中美兩國元首在峇厘島會晤時達成的重要共識。

她說自己注意到,曾參與中美乒乓外交的美國運動員在活動中表示,希望人們交流和民間往來繼續為兩國關係發展增添正能量。猶他州楊百翰大學藝術團的團員也表示,與中國和中國人民之間不斷延續的友誼已經成為生命中最珍貴的部分。

毛寧指出,中美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道路不同,但這不是兩國人民相互信任、構築友誼的障礙,更不是中美關係發展的障礙。中方願同美方一道努力落實好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促進人文交流和民間往來,為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築牢民意基礎。

巴基斯坦法院對7·14達蘇恐襲案判決出爐 陸外交部:告慰同胞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1月15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巴基斯坦地方法院對涉嫌組織、參與「7·14」達蘇恐襲案的幾名嫌犯作出判決,包括對個別頭目判處死刑。毛寧回應表示,巴方高度重視「7·14」達蘇恐襲案的調查工作,全力查明真相,嚴懲肇事真凶,中方對此表示讚賞。案件嫌犯最終被繩之以法,這是對正義的伸張,也是對遇難中國同胞的告慰。中方將繼續堅定支持巴方的反恐努力,切實保障在巴中國公民、機構和專案的安全。

毛寧指出,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奉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踐行以人民安全為宗旨的總體國家安全觀,高度重視海外中國公民、機構和專案的安全保護工作,並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將進一步加大投入,加強安全風險預警,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同有關國家共同努力,堅決維護海外中國公民、項目和機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