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月港口出貨量 似未受中美關稅戰影響

海關總署將於周五(9日)公布4月進出口數據,市場預計貿易戰將拖累中國出口,在此之前,交通部的數據顯示,中國4月港口的實際出貨量似乎並未受到關稅戰影響。

交通運輸部周二(6日)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27日的一周,全國港口共處理貨櫃670萬個。根據彭博社計算,這項數據按年增長了7%。

彭博社分析,由於海運佔中國對外貿易運輸的絕大多數,這組數據預示著即將在周五公佈的4月出口數據仍將表現堅挺。

4月的空運表現同樣穩健。截至4月27日的四周內,國際貨運航班數量按年激增30%。這很可能受惠於希音和Temu等電商平台銷售激增,兩家電商平台趕在5月2日小額包裹免稅政策終止前出貨。

彭博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中國4月出口將按年增長2.5%,雖然比3月12%的增幅放緩,但在美國大幅加稅的背景下仍屬不錯的表現。

不過,中美貿易的實際流量已下滑。彭博船運追蹤數據顯示,近期停靠中國港口並駛往美國的貨輪數量已從4月中旬的73艘驟減至目前的47艘。

報道指出,上述海運和空運的官方數據發佈時間已延後近一周。

內地12月美元計出口按年降9.9% 創近三年來最大降幅

海關總署公佈,按美元計,內地12月出口按年降9.9%,降幅比上一個月擴大1個百分點,創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大降幅;進口降7.5%,收窄3.1個百分點。分析認為,12月出口疲弱凸顯了今年提振內需支撐經濟的重要性,市場期望出台更多政策鼓勵國內消費。

以美元計,12月中國進出口總值5,341.4億元,按年跌8.9%。其中,出口3,060.8億元,按年跌9.9%,好過市場預期的跌11.1%,前值為跌8.7%;進口2,280.7億元,按年跌7.5%,預期跌10%,前值跌10.6%。當月貿易順差780.1億元,預估順差769億元,前值順差692.5億元。

路透引述保銀資本管理公司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指,中國12月出口繼續下滑,主要因為全球經濟減弱和國內新冠感染高峰的衝擊。疲弱的出口,凸顯了今年提振內需支撐經濟的重要性。市場期望出台更多政策鼓勵國內消費。

張智威表示,迄今為止,房地產和互聯網領域監管政策已經大幅轉向,有助於提振行業信心。但消費領域支持政策大多數是地方政府在推動,而非中央層面有行動。3月新一屆政府履職後可能會有改變。

人幣計去年進出口總額創新高

另外,以美元計,去年全年中國出口按年增長7%,至紀錄高位3.59萬億元;進口增1.1%;貿易順差8776億元。

以人民幣計價,中國去年進出口總值42.0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長7.7%,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23.97萬億元,按年增長10.5%;進口18.1萬億元,增長4.3%。中國對東盟、歐盟、美國進出口總值按年分別增長15%、5.6%和3.7%。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表示,去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40萬億元關口,在2021年高基數基礎上繼續保持穩定增長,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分季度看,一、二季度進出口總值分別超過9萬億和10萬億元,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增長至11.3萬億元,創季度規模歷史高點,四季度進出口總值繼續保持11萬億元的水平。

呂大良稱,總的看,去年中國外貿實現了新的突破,進出口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成績來之不易。展望今年,當前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外部環境動盪不安,世界經濟下行的壓力不斷加大,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挑戰仍然較多。正視這些困難挑戰的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變,今年經濟有望總體回升,要更加堅定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