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經震盪 麥肯錫倪以理:港企需「主攻」求變

科技及地緣政治的急速變化,令香港近年在定位、發展上面對多樣挑戰。麥肯錫中國區總裁倪以理接受專訪時強調,香港仍有很多吸引之處,但在科技及全球政經的急變下,企業要更主動把握大灣區及國際的機遇。疫情後全球政經環境震動,是不爭的現實,一直頻繁與國際聯繫的香港也必受影響。

現時各方面對我們(香港)來說,也沒有如過去般「着數」。

不進則退 積極出擊覓新發展
香港應如何走下去?雖然香港已背靠大灣區,但他強調香港企業也要努力發展國際市場。

近幾年我們也是在守業,發展步伐慢。在現時的環境下,我們打防守,守不到很久,始終會「俾人入波」,不向前行,就會退步。

市場細從來不是難以拓展國際市場的藉口,他指瑞典、丹麥也孕育出甚國際化的企業,香港也可以。

明白現時做生意較困難,但香港的企業,現時有多少是有遠景、有抱負,有多少是「睇清楚啲先」?

倪以理估計,未來10年的地緣政治不會有巨大改變,企業是否仍可以「等下去」。事實上,他見到不少中國內地企業,近年也積極走國際化路綫,與其面對內捲市場,它們選擇積極「出海」。

捲是很痛苦,大家一起捱,只鬥誰先『死』。

走出困局的方法就是在邊捲邊找機會,可能是國際化,可能是科技,可能是新的業務,有很多可能性,但不是守業及等待。

除了國際化、多元化,今時今日企業已不能不擁抱科技,尤其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如DeepSeek大熱下,善用科技提升工作效率助企業突圍,可說是企業必走之路。然而,為用而用還是真正擁抱科技,結果大相逕庭。

倪以理舉例指,麥肯錫內部已有GenAI系統,他過去出席一些國際會議時,會要求團隊幫忙整理與會高管的背景資料,並製作成報告供他參考。但今年他嘗試自行應用公司的GenAI系統,成功製作報告,完全不花團隊時間及資源。

科技覆蓋範疇大 需做得精準
從實戰經驗所得,他相信要落實應用AI要由上而下推動,同時也需留意,應用AI是否真的減省工作量及流程,重點不是用了多少,而是如何應用,從而提升生活質素、豐富工作內容。

GenAI的負面效應是,不斷製作報告。如過去寫10頁報告,現在寫100頁、10,000頁,再用GenAI寫個總結報告。不斷增加文書報告,是沒有價值的,只會令氣候會更差,用更加多能源。

同時,科技如GenAI雖然可說是具有顛覆性的技術,但科技不是一切,也需要有實體經濟的發展去互相配合,令科技有更好的發展及應用。香港近年努力推動創科,但科技覆蓋的範疇很大。

究竟如何做得精,做得聚焦,很需要去研究。

無論是一個地方或一間企業,資源總是有限,如何平衡兩者間的投資,可說是一門藝術。

當金錢不足時,很需要想一想ROI(投資回報),即是投入產出。如各方面有不同的項目,究竟不同的項目的ROI是甚麼。

作為企業、投資者,每筆投入也要計數。他表示,若遇上難以逐一計算時,要做的100個項目中,可否停做ROI最低的30個項目。當然,倪以理也明白,要減省正在進行的項目,實在不易。

因為有很多持份者,要跟他們說『你不太重要』,甚麼時候也困難。但若今時今日不再做,就只有大家一齊受累。

麥肯錫建立至今已有99年,但早前有報道指,該公司有合夥人擔心其在華業務的風險。倪以理回應指,麥肯錫至2026年就踏入100年。

當你用100年的視嘢去看,你會覺得現時的情況是好細的問題。

他指公司在過去約100年中,從美國開始不斷步向全球化,在全球不同地方也有其腳印。

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市場及供應鏈的一部分,我們絕對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面對今時今日的環球形勢、企業環境,他認為領導者所需的決斷性、勇氣更高。

全球格局已非常明顯,作為一個地方或企業的領袖,要想一想未來20年的發展。例如,要做些甚麼,才會繼續被邀請參與全球的重要「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