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CEO:資金流失情況已顯著改善兼有回流跡象 客戶對分拆投行反應正面

瑞信(Credit Suisse)行政總裁Ulrich Koerner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瑞信資金流失的情況已顯著改善,而早前因集團財務問題而流失的資金,亦有回流跡象。瑞信於去年11月預期,第四季虧損約16億美元,並指集團出資金淨流出。

過去3個月跟不同股東解釋分拆方案
瑞信為救亡,去年提出分拆投資銀行為瑞信第一波士頓(CS First Boston)的計劃,Koerner稱,過去3個月集團跟不同股東解釋有關方案,並制定非常明確的計劃,相信這個戰略計劃引起很大共鳴,目前正全力推進,並獲得良好進展。

他續稱,瑞信已聯繫了數以萬計的瑞士客戶及全球客戶,向他們徵求意見,他們均給予相當正面的反饋,相信這種良好勢頭可以伴隨集團走過2023年。

Koerner承認,瑞信歐洲削減10%投資銀行家的行動,為早前公布在2023年削減2700名員工,並於2025年削減9000名員工的計劃,

瑞信第一波士頓將由瑞信前董事Michael Klein管理,而瑞信早前收購Klein旗下一間顧問公司,被指涉及利益衝突。Koerner指,毫不擔心有關傳聞會造成負面影響,集團是以專業態度去處理有關收購,非常期待Klein的到任,並強調他是一個很棒的銀行家及交易專員。

瑞信傳裁減逾1成歐洲投行員工 瑞銀稱無意收購瑞信

瑞信(美:CS)去年宣布3年內全球削減9000個職位計劃。外電引述消息報道,瑞信(美:CS)計劃今年裁減逾10%歐洲投資銀行家,在倫敦和蘇黎世逾百名員工將受影響。另外,瑞士另一主要銀行瑞銀UBS重申無意收購瑞信。

在經濟衰退迫在眉睫和收入急降後,裁員潮衝擊投行界,不單業績陷困的瑞信,高盛(美:GS)、摩根士丹利(美:MS)、巴克萊銀行近期都披露計劃在未來數月內裁員。

瑞銀:正尋機構投資者買該行股票
瑞銀主席Colm Kelleher最新向瑞士傳媒表示,在可見的將來,集團不打算在美國收購,亦無意收購瑞信。Kelleher指,瑞銀還沒充分實現其在美國的潛力。他稱:「我們需要讓我們的財富管理業務運行,並提高我們在那裏的利潤率。」

瑞銀此前稱,將專注於其傳統的非常高淨值客戶(UHNWI)群,並放棄收購主攻較低檔富裕客群的智能投資平台Wealthfront,而該行計劃為其美國富戶提供更多傳統銀行服務,如抵押貸款。

Kelleher稱,不會擴大投資銀行業務,然而,該部門可以在良好的股票交易基礎上發展,但需要改善其諮詢業務,瑞銀正在尋求更多的美國機構投資者來購買該行股票。

瑞信大中華區CEO杜英樹將離職

瑞信(美:CS)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杜英樹(Carsten Stoehr)將於本月15日離職,成為該投行中國業務離職級別最高的高層。

杜英樹同時是瑞信(香港)、瑞信證券(香港)的董事長,據一份由該投行亞太區首席執行官Edwin Low發出的備忘錄,杜英樹本月15日離職並尋求其他機會。全球金融和產品部門聯席負責人Eugene Fung將繼任瑞信(香港)、瑞信證券(香港)的董事長。

杜英樹1994年於倫敦加入瑞信,2012年至2015年在渣打香港任職金融市場全球銷售總監,2016年重新在港加入瑞信。

瑞信正在全球範圍內進行重組,外電上月引述消息報道,該投行已展開全球裁員9000人的計劃。

瑞信主席稱客戶走資已逆轉 據報香港私人銀行業務削減約5%職位

瑞信(美︰CS)主席Axel Lehmann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客戶走資、瑞信爆煲傳聞已「基本停止」,部分資金已開始重新流入。同時,瑞信據報加快裁員等削減成本步伐,以應對客戶外流及業務活動放緩的影響。

瑞信美股盤前高見3.350美元,漲8.41%;股價周四創歷史新低,最終收報3.09美元,跌5.8%。

10月初,瑞信瀕爆煲傳聞在社交平台急速傳聞,有指該行客戶搬走約840億瑞士法郎(900 億美元)資金。

Lehmann最新回應,瑞信客戶外流的情況已逆轉,相信最終只有很少客戶完全離開。雖然該行在10月有大量資金流出,但已開始復蘇,而客戶的資產又回到瑞士。

路透:瑞信據報裁減更多職位
路透報道指,因客戶外流及業務活動放緩,對其收入前景構成壓力,瑞信正尋找加速削減成本方法,包括裁減更多職位。路透引述消息指,瑞信將裁減5%於香港私人銀行職位,主要針對初、中層員工,涉及人數較此前宣布的幅度大,並主要涉及與中國財富管理業務相關的人員。

瑞信10月時曾表示,預計本季會裁員2700名全職員工,目標2025年底人手降至4.3萬人,較9月底5.2萬人少9000人,會循自然流失和有限度裁員達成。

瑞信據報裁減更多職位 香港私人銀行業務削減約5%職位

瑞信(美︰CS)據報加快裁員等削減成本步伐。路透報道指,因客戶外流及活動放緩,對其收入前景構成壓力,瑞信正尋找加速削減成本方法,包括裁減更多職位。

瑞信股價曾創歷史新低,最終收報3.09美元,跌5.8%。

路透引述消息指,瑞信將裁減5%於香港私人銀行職位,主要針對初、中層員工,涉及人數較此前宣布的幅度大,並主要涉及與中國財富管理業務相關的人員。

瑞信10月時曾表示,預計本季會裁員2700名全職員工,目標2025年底人手降至4.3萬人,較9月底5.2萬人少9000人,會循自然流失和有限度裁員達成。

瑞信據報裁減3分之1駐中國投行人手 研究團隊恐縮一半

瑞信(Credit Suisse)上月公布重組計劃,包括全球裁員9000人,並擬大舉重組投行業務。路透社報道,瑞信計劃裁減約3分之1駐中國內地投資銀行團隊,以及把研究團隊縮減一半,以反映集團全球重組和中國業務放慢。瑞信拒回應有關傳聞。

報道引述兩名匿名消息指,瑞信持有51%股權的瑞信證券(中國)最新已通知逾20名駐中國投行銀行家將被裁走。據瑞信的中國業務年報,該投行團隊有68名職員。

瑞信在華研究團隊去年有24名職員
另外,瑞信在華合資公司的研究團隊將有10名分析員被裁,而該團隊去年有24名職員。

消息指,因應內地疫情管制嚴格和經濟增長放慢,華爾街大行正陸績縮減專注中國業務的職位。除了瑞信以外,美資大行摩根士丹利也擬全球裁員,中國業務團隊也會受到壓力。

瑞信落實賣產 阿波羅接手大部分證券化產品資產

瑞信(美:CS)推進上月底公布的重組計劃,最新披露與阿波羅全球管理(Apollo Global Management)達成共識,出售瑞信證券化產品集團(SPG)大部分資產。瑞信預期,最新交易連同出售其他資產組合予其他第三方投資者,可令該行的SPG資產規模由750億美元降至200億美元,預計一系列交易會在2023年中完成。

瑞信表示,交易可令該行的風險加權資產(RwA)減少,推高該行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但最終成效視乎最終交易條款和折現率,最新交易有助該行加快重組投資銀行業務。

瑞信:本季裁員2700人、分拆投行業務、引資沙特銀行 股價跌逾一成、瑞信香港CEO:香港續是增長市場

飽受醜聞影響的歐資投行瑞士信貸(美:CS)第三季業績未有重大起色,單季列帳虧損逾40.34億瑞士法郎(折合321億港元),主要受瑞信提前反映戰略重組影響。瑞信一如預告宣布重組戰略,包括大幅重整並分拆投行業務、出售證券化產品集團,瑞信目標未來3年減員9000人,包括今季裁員2700人。

瑞信第三季業績主要表現:

  • 季度淨收入38億瑞士法郎,按季增4%、按年大跌30%;
  • 季度稅前虧損3.4億瑞士法郎,按季收窄71%,去年同期賺10.08億瑞士法郎;
  • 季度列帳虧損40.34億瑞士法郎,按季擴大53%,去年同期賺4.34億瑞士法郎
  • 季末普通股權一級資本比率(CET1)為12.9%,單季跌0.9百分點,較去年同期跌1.8百分點

瑞信上季淨收入大致符合預期,稅前虧損優於預期,但列帳虧損、CET1下跌幅度都遜於預期。

瑞信列帳虧損較預期為高,主要受該行因應戰略重組,入帳37億瑞郎的遞延稅項資產減值,反映該行預期無法實現有關可扣稅項目。

瑞信公布業績和戰略重組後,公司在瑞士交易所股價跌12%,暫報4.21瑞郎。

瑞信引沙特資金 分拆投行業務、出售證券化產品
瑞信正式宣布戰略重組方向,計劃籌集資金,總額約40億瑞郎(約318億港元),當中15億瑞郎來自Saudi National Bank,持股比例最高可達9.9%,也有多名合資格投資者、現有股東入資,兩項交易尚待11月23日的臨時股東大會 (EGM) 批准。

瑞信預計,從今季至2024年的重組費用和減記將達到29億瑞郎,並設下多個2025年達成的目標。

人手安排上,瑞信預計本季會裁員2700名全職員工,目標2025年底人手降至4.3萬人,較9月底5.2萬人少9000人,會循自然流失和有限度裁員達成。

業務重組方面,瑞信表示會朝輕資產方向進發,調配資源至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瑞士銀行業務,令收入更穩定。

該行表示,會「激進地」重組投資銀行業務,把「瑞信第一波士頓(CS First Boston)」分拆為獨立的資本市場和顧問銀行,並以紐約為總部,與總部設在瑞士「新瑞信」分家。

分拆後,「新瑞信」會保留與核心業務聯繫緊密的「瑞信環球市場」業務,其中將包含瑞信交易業務中實力最強且相關度最高的領域以及業內領先的投資者產品平臺,為財富管理客戶提供定制化產品方案。

另外,瑞信表示,將把證券化產品集團(SPG)資產的大部分出售給Apollo和PIMCO,也預告把非核心資產出售。

瑞信訂多個2025年財務目標
瑞信預計,上述行動可降低風險加權資產(RwA)900億美元,令該行的CET1比率在2025年前回升至13.5%以上。與此同時,該行成本可減少15%至145億瑞郎。

該行期望,2025年核心有形股本回報率(Core RoTE)升至8%以上,集團RoTE升至約7%,並會在2022年至24年維持輕微派息,2025年起明顯提升派息水平。

由於瑞信今年第三季、首3季都錄得虧損,最新季度有形股本回報率為負38.3%,去年同期則為4.5%。

瑞信香港CEO:香港是亞太區長期業務增長主要市場

瑞信香港行政總裁馬杰明 (Benjamin Cavalli)向本報表示:

瑞信的轉型將有助于加强香港的業務發展。香港一直是瑞信在亞太區長期業務增長的主要市場,同時也是該地區重要的財富管理業務中心和連接蓬勃發展的大中華區業務的樞紐。

該行又指出,亞太區有著令人期待的業務機遇,是瑞信全球業務增長的關鍵支柱。 在澳大利亞、東南亞、大中華區、印度和日本,瑞信一直高居外資財富管理機構排名前三甲。

瑞信上季亞太區稅前利潤從去年高位回落,受累市況,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均出現了下降,但亞太區對集團淨收入的貢獻依然達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