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人社部:今年就業總量壓力仍存 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凸顯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談及2023年就業形勢時說,隨著疫情防控優化政策和穩經濟各項舉措進一步落實,內地經濟繼續恢復,就業局勢將繼續保持總體穩定。但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存在,結構性就業矛盾更凸顯,穩就業仍面臨不少挑戰。

今年高校畢業生達歷史新高 促進就業任務更重

王曉萍受訪時表示,2022年內地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提前超額完成1100萬人的全年目標任務。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總體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高於上年。

她表示,繼續實施就業優先導向的宏觀調控,推動財政、貨幣政策支持穩就業,實現就業增長與經濟運行同步恢復。調整優化即將到期的階段性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突出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穩崗擴崗支持。健全促進就業長效機制,研究建立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政策體系,持續推進「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中的重大項目落實。

針對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政策體系,堅持外出轉移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並重,健全勞務協作機制,打造一批勞務品牌,鞏固脫貧人口就業幫扶成果。加強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健全優先服務、分類幫扶、動態管理援助機制,實現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就業。同時,強化失業人員生活保障,及時兌現各項失業保險待遇,加強生活救助與就業促進協同。

另外,今年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158萬人的歷史新高,促進就業任務更重。王曉萍表示,將全力拓寬就業渠道。開展政策服務專項落實行動,提供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等支持,開辟中小微企業職稱評定綠色通道,調動企業吸納就業積極性。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提供培訓、場地支持,落實擔保貸款、創業補貼等政策,支持自主創業、靈活就業。推動公共部門穩定招錄規模,穩定畢業生預期。

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是當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日(15日)繼續召開記者會,衛健委指,當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

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介紹,要根據疫情形勢、病情輕重、緩急程度等合理分配醫療資源,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強化重點人群的健康監測和服務保障,及時提供咨詢指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門診設置,築牢基層首診的第一道防線。

至於老年人的救治,國家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司司長聶春雷稱,對高齡基礎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分類分級的服務,關於標準,主要基於年齡、基礎性疾病、是不是接種疫苗等相關情況,綜合制定標準。

單日疫情跌穿3萬宗 內地最少33城放寬查驗核酸

內地多個大城市陸續放寬部分新冠肺炎防疫措施,前日整體新增本土個案持續回落至3萬宗以下,僅29,724宗,其中重災區廣東、重慶及北京分別佔6,502、4,822及3,752宗。根據《北京青年報》不完全統計,截至昨午約3時已有最少33個城市宣布,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及進入大部分公共場所,不再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包括重慶、北京、山東省16市、浙江省11市、廣東廣州、深圳,河南鄭州,新疆烏魯木齊及黑龍江哈爾濱等。

重慶市則建議民眾「非必要不做核酸」,鼓勵「願檢盡檢」。重慶市衛健委昨午在防疫記者會上強調,「解封不等於解防,低風險不等於零風險」,呼籲民眾繼續做好個人防護,特別是長者和3歲以上兒童,盡快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強調「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也是他人健康的守護者」。

內媒相繼報道感染新冠不可怕

與此同時,官媒《北京青年報》、上海「澎湃新聞」等內地傳媒陸續找來Omicron康復者現身說法,主要傳遞感染病毒「並不可怕」的訊息,以緩解民眾對染疫及後遺症、被歧視等焦慮。大部分康復者表示,染疫後出現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有長者甚至懷疑太過緊張而導致消化道出血;實際上大家都沒有嚴重的新冠肺炎症狀,也沒有後遺症,生活已回到正軌。

其中上海93歲王婆婆稱,「我感覺新冠一點不可怕,保持良好的心態,吃好睡好很重要……即使感染了也不要害怕,配合醫護人員治療,相信他們」。新疆一名一家十二口都中招的男子更稱,「我們社區裡很多人都『陽』過了,我們這裡管這些陽過康復的人叫『鐵人』,他們比沒感染過的人,更先可以自由出入社區。經過這次,我身邊很多人都覺得新冠沒有那麼可怕」。

另外,台灣昨新增10,209宗本土確診、22宗死亡,確診數字是222日以來新低。

疫情影響? 內地去年結婚人數跌破1200萬 37年來最低

受經濟壓力、婚戀觀念變化、新冠疫情持續等影響,內地初婚年齡推遲,結婚人數持續減少。數據顯示,2021年內地初婚人數首次跌破1200萬人,創37年來新低,且不到2013年最高峰時的一半。

根據國家統計局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2》,2021年內地初婚人數為1157.8萬人,比上一年減少70.8萬人。從歷年數據看,2013年是內地初婚人數的最高峰,達2385.96萬人;即近8年來,初婚人數銳減51.5%。

《第一財經》報道稱,初婚人數持續下滑,有多個方面原因,包括適婚人數減少、初婚年齡推遲、經濟壓力、婚戀觀念變化等。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2020年內地平均初婚年齡28.67歲,比2010年增加3.78歲。

國家衛健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長楊金瑞表示,「90後」、「00後」作為新的婚育主體,絕大部分成長和工作在城鎮,受教育年限更長,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更大,婚育推遲現象十分突出。

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分析稱,當前年輕人對於結婚的必要性、重要性,對於婚育的社會價值的看法都發生了變化,有的人認為結婚生育並不一定是人生的必修科目,甚至認為單身更自由。

「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結婚帶來的負擔,承受不起,如此等等。這些思想觀念意識及其行為選擇,對於結婚都不是積極的」,董玉整說。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也影響了青年的婚戀。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網站刊發的《疫情之下內蒙古居民結婚對數創新低》表示,「持續3年的新冠疫情,不僅對我區經濟帶來巨大的衝擊,也影響著我區居民的正常生活,結婚率也在下降,2021年全區依法辦理結婚登記居民13.27萬對,創2004年以來全區居民登記結婚對數的新低。」

從2022年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結婚人數仍在下滑。民政部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內地結婚登記人數為544.5萬對,比2021年同期下滑7.5%。也創下2007年同期新低。

董玉整說,結婚人數、初婚人數的下降,也必將對未來的人口發展產生較大影響:一是出生人口數量更加減少,出生率繼續降低;二是人口自然增長率也受到影響;三是伴隨人們平均預期壽命的不斷提高,人口結構將進一步老化。

交通運輸部:堅決防止疫情通過交通物流環節傳播擴散

交通運輸部表示,堅決防止疫情通過交通物流環節傳播擴散,堅決防止過度通行管控問題反彈。

據交通運輸部網站,今日(24日),國務院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總指揮、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主持召開總指揮(全體)調度會議。

會議指出,當前全國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特點,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複雜。近期,部分地區進一步收緊交通物流疫情防控措施,一些地方依然存在貨車通行層層加碼、「一刀切」過度通行管控問題,交通物流保通保暢面臨反彈壓力,要高度重視、高度警醒、高度負責,切實增強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行動自覺,持之以恆抓好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

一要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嚴格執行優化調整後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實落細交通物流運營單位、樞紐場站、從業人員防控舉措,堅決防止疫情通過交通物流環節傳播擴散。

二要加大典型問題通報曝光力度,切實做到「五個嚴禁」,暢通群眾投訴渠道,堅決防止過度通行管控問題反彈。

三要堅持多措並舉協同聯動,全力做好能源糧食等重點物資供需對接,堅決保障運輸安全暢通。

四要切實做好郵政快遞末端服務,嚴格規範郵政快遞基礎設施關停關閉行為,保障突發情況下郵政快遞穩定運行,堅決打通城市物流配送末端環節。五要及時建設啟用應急物資中轉站,加強統籌規劃和運營管理,堅決保障涉疫地區重點物資有序中轉運輸。

11月累計報告逾25萬宗感染 防控難度不斷加大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今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疾控局在會上指出,內地11月以來,累計報告逾25萬宗新冠感染,防控難度不斷加大。

國家疾控局傳防司二級巡視員胡翔表示,當前內地本土疫情形勢嚴峻複雜,部分地區疫情擴散速度加快,防控難度不斷加大。

他指出,近期新增感染者數量持續增加。自11月1日以來,全國已累計報告25.3萬宗感染,近一周平均每天報告2.22萬綜,較上一周增加一倍。

同時,疫情波及範圍廣、傳播鏈複雜。多數省份疫情持續發生,多個省份疫情傳播範圍廣、傳播鏈條多,有的省份疫情面臨三年來最嚴峻複雜的局面。廣州、重慶等人口密集城市成為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由於人口規模大、人員流動性強、高校等重點場所集中、人員聚集活動多,加劇疫情傳播擴散的風險和防控難度。

胡翔續指,Omicron變異株傳播隱匿、傳播力強,增加早期感染者快速識別和追蹤管理的難度,工廠、醫院、學校、餐飲和娛樂場所等人員密集場所疫情的多點位加速傳播,容易造成流調溯源、隔離管控、醫療救治、社區防控等防控力量不足和資源緊張的情況,增加疫情防控和快速處置的難度。

胡翔表示,將繼續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採取更為堅決、果斷措施攻堅,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勢頭。

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談疫情防控 分析指透出這訊號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昨日(10日)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部署20條優化防控措施。分析指,此次會議不那麼意識形態化,更務實,討論了實施「動態清零」的必要性和執行途徑。如果地方政府在執行層面有所修正,將是事實上的放鬆。此輪疫情重災區廣州和重慶的應對,可能透露全國政策導向。

下個關注重點:地方政府會否修正執行措施

昨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上提到,防控形勢仍嚴峻,須保持戰略定力,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定不移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堅定不移貫徹「動態清零」總方針。

同時,會議也要求,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堅持科學精準防控,進一步優化調整防控措施,糾正「層層加碼」、「一刀切」等做法。

路透社引述花旗集團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余向榮稱,本次會議看起來不那麼意識形態化,更務實,討論了實施「動態清零」的必要性和執行途徑。

他指出,中央再三強調防疫不能簡單化、一刀切,下一個關注的重點是地方政府的應對。由於地方防疫往往會過度,如果執行層面有所修正,將是事實上的放鬆。鑑於此,廣州和重慶的應對,可能透露全國政策導向。

廣州昨日新增逾2500宗本土感染個案,當地常住人口逾1800萬人,年度GDP超過28億元人民幣。作為集成電路半導體、電子製造企業集聚地的重慶,當日新增700多宗個案。

余向榮認為,現在就下結論說中國防疫政策實質性變化即將到來還為時尚早。他維持此前的基本判斷,即冬季防疫優化調整、準備工作推進,明年3月全國兩會之後迎來實質性放鬆。

昨日,國家衛健委官網還刊登文章,引述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王麗萍說,優化完善防控政策,不是放鬆疫情防控,而是更加科學精準,做到既防住疫情,又盡可能減少對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