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國家被指積極為大學及研究機構增撥資金,協助吸納有意離開美國的科學及研究人才。然而,歐洲學術界的職業前景與美國相比優勢不足,而且薪酬亦可能成為打擊美國科研人才移居歐洲的意願。
美國政府早前宣布暫停哈佛大學的國際學生招收資格,引發新一輪美國學術界動盪。學術期刊《自然》的3月調查發現,1,600名美國研究人員中有4分3考慮申請海外的職位,最新局勢變化可能促使他們出走。
彭博社報道,歐洲國家最為積極支持大學及研究機構吸納美國科研人才。歐盟5月宣布,撥款5億歐元(約44.5億港元)協助吸引外國研究員。法國承諾投資1億歐元(約8.9億港元)打造「科學避難所」;西班牙增撥4,500萬歐元(約4億港元)幫助招募頂尖學者;英國亦為類似計劃撥款5000萬英鎊(約5.3億港元)。
歐洲大學被指獲接大量查詢,但當地薪資較美國低及科研資金傳統不足下,令人憂慮最終選擇歐洲的美國學者可能不及預期。美國大學普遍坐擁更多研究資金,有力支付更高薪酬,即使是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資源最差的大學與非美國學術組織相比仍有不少優勢。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領袖珀蒂(Antoine Petit)估計,最終可能僅得數十名美國學者選擇轉戰歐洲。
同時,有美國科學家坦言,如果移居歐洲不止涉及龐大的搬遷費用,而且在運輸上困難極大,加上美國擁有歐洲難以比擬的科研經驗,使他對前往歐洲感卻步。
因此,部分歐洲大學嘗試以生活成本較低及更好的生活質素作招徠。已申請法國著名大學助理研究員的美國學者Molly指出,月薪減少可以更低支出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