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官媒:穩經濟關鍵是穩預期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內地官媒《經濟日報》評論文章稱,穩經濟的關鍵在於穩預期,要把穩預期作為經濟工作的抓手,以更有力政策舉措增強市場主體發展信心。文章最後提到,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這言論最初源於前總理溫家寶,他在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後面對美國經濟金融界人士表態:「信心要比黃金和貨幣還要重要」。之後不久,他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作出決定,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大措施。

保持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

《經濟日報》文章說,預期是市場主體對未來的判斷,將影響經濟行為。預期決定市場主體接下來是否增加用工、增加投資,也決定了人們是否願消費能消費敢消費,穩經濟的關鍵在於穩預期。

文章提到,穩預期要先穩住宏觀環境。去年中國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隨後又出台系列接續措施。接下來,要繼續抓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落實,保持政策穩定性,進一步增強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加強各類政策協同配合,把握好政策實施的時度效,保障公平競爭,提振市場信心,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穩預期關鍵在於穩住市場主體預期。要保持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大金融對國內需求和供給體系的支持。尤其是要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引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改善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融資環境。

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能力 鼓勵大宗消費

穩預期要扭轉消費者預期。近期,超額儲蓄備受關注。居民存款上升反映出居民就業、收入不夠穩定,預防性儲蓄動機增強。疫情防控措施優化後,被抑制的消費需求已加快釋放,但消費的持續恢復需要居民收入增長和預期改善作支撐。接下來,要通過擴大公共服務支出,提高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能力。要進一步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成本,降低微觀主體的債務負擔,增加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能力。還要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勵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

穩預期還要保持金融系統平穩健康運行。接下來,仍需持續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強化預期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的基本穩定。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文章最後提到,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要牢牢抓住當前經濟活動加快恢復的窗口期,以切實有效之舉穩住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促進企業擴大生產投資、居民願消費能消費敢消費,激發社會創新創造活力,讓穩定的預期與經濟向好發展在相互促進中形成良性循環。

內地優化防疫措施 增強「穩經濟」信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3年經濟工作,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昨日公布了《關於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簡稱「新十條」)。中央因時因勢優化完善防疫措施,釋放出「穩經濟」「促增長」的強烈信號,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內地優化防疫措施,經濟增長將重新加速,對本港是重大利好,有利兩地人員、經貿恢復密切往來,為本港重振經濟、社會復常注入強大動力。

繼較早前實施「二十條」優化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後,根據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內地再公布「新十條」優化措施,更加科學精準防控,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群眾生產生活秩序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正如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指出,中國一直在密切關注病毒和疾病的變化,邊防控、邊調整、邊加強能力建設,一直在研究防控策略調整的條件,持續因時因勢動態優化防控策略和防控措施,尋找最佳防控方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內地經濟承受巨大下行壓力,今年第三季的經濟增長率為3.9%,是過去數十年最疲軟的增長之一,外界擔憂疫情持續衝擊下,內地經濟恐更低迷。因應疫情的變化發展,內地優化防疫措施,對經濟復甦具有重大意義。中央政治局會議就指出,明年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內地近期持續優化防疫措施,傳遞令人鼓舞的信號。不少外媒和國際金融界人士均看好優化防疫措施後的中國經濟。彭博社援引高盛集團的報告指,在持續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後,中國GDP增速可能會在2023年下半年加快,並在2024年延續這一勢頭。滙豐集團行政總裁祈耀年亦認為,中國不斷優化防疫政策,中國經濟勢必迎來強勁反彈。保銀資本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則表示,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明年的經濟政策發出了積極的信息,其中提到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是重要的信息。國際金融協會經濟學家的報告則指,明年全球經濟的表現將像金融危機後的2009年一樣疲軟,但「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將是正在不斷優化疫情防控措施的中國」。

內地開始優化防疫措施,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近期出現明顯上漲,對全球投資者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路透社報道,近期全球投資者因為波動加劇而退出風險較高的股票市場,但中國市場相對來說韌性較強。數據顯示,自4月份以來,全球股票基金流出1,440億美元,而中國股票基金則流入213億美元。因為市場憧憬內地放鬆防疫政策,昨日港股一度抽高近300點。

本港經濟、社會發展與內地密不可分,內地優化防疫措施,穩步推進經濟復甦,本港熱切期待。國家衞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昨日表示,這次優化措施主要是針對國內各地的疫情防控,對於入境人員管理等外防輸入的措施,亦將依法依規、逐步推進、加快推進,進一步優化完善。可以預期,內地優化防疫措施、重振經濟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本港作為聯繫國內國際市場的橋樑作用更突出,受惠更大,本港經濟的前景必然更亮麗。

劉鶴長文談擴內需穩經濟 堅持開放打破外部圍堵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發表長文指,要避免經濟大起大落,擴大內需戰略是應對外部衝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要穩住產業鏈完整性,堅持開放打破圍堵。

該篇全長6000多字的文章今日(4日)在《人民日報》上刊登,劉鶴在文中指,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和持續增長,對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基礎性作用。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兩者有機結合,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文章分別提到,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應對外部衝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穩」是主基調、是基本盤,要穩住宏觀經濟大局,穩住產業鏈供應鏈完整性,穩住能源等初級產品供給,為應對複雜局面和各種挑戰增強底氣;要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係,與外部世界良性互動。繼續擴大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吸引全球資金、技術、人才等優質要素和產品,打破外部對中國的圍堵打壓。

涉國安領域補齊短板,保供應鏈穩定

另外,要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在統籌好開放與安全的前提下,進一步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鞏固拓展多雙邊經貿關係,提升貿易投資合作品質和水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

對於外部圍堵,文章指,中國要在關係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特別是要補齊基礎軟體、核心硬體、基礎原材料等突出短板,提升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替代接續能力,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要堅持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構建一批新的增長引擎。

文章還提到要著力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加強調控特別是需求側管理,抓住主要風險點加大流動性注入和預期管理,處理好防範系統性和道德風險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