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王」達里奧:非常接近衰退 但更擔心出現比衰退更差情況

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鱷王」達里奧(Ray Dalio)表示,擔心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和經濟政策所造成的動盪將威脅全球經濟,表示現正處於決策點,非常接近衰退,指如果處理不好,擔心會出現比經濟衰退更差的情況。

他表示,他更擔心貿易中斷、美國債務不斷增加,及新興世界大國破壞自二戰結束以來建立的國際經濟和地緣政治格局。

我們正在從多邊主義(主要是美國式的世界秩序)轉向存在巨大衝突的單邊主義的世界秩序。

他表示,推動歷史發展有五種力量:經濟、內部政治衝突、國際秩序、技術以及洪水和流行病等自然災害,認為特朗普徵收關稅的目的是可以理解,但實施方式「非常具破壞性」,會引發全球衝突。

另外,達利歐又表示國會應將聯邦赤字削減至國內生產總值的3%,如果不這樣做,將面臨其他問題的同時面臨債務供需問題,其結果將比正常的經濟衰退更糟糕。

貝萊德芬克:「和我交談過大多數CEO都認為美國已陷入衰退」 警告股市可能會進一步下跌

  • 芬克:多數CEO表示已處於衰退
  • 警告股市可能進一步下跌
  • 通脹或將居高不下

貝萊德(BlackRock,美:BLK)董事長芬克(Larry Fink)表示,「與我交談過的大多數CEO都說,我們現在可能已經處於衰退之中」,警告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破壞世界經濟穩定,股市可能會進一步下跌。

芬克表示,「在我們講話之際,經濟正在走弱」,預計未來幾個月內將進一步放緩。他又表示,通脹可能將居高不下,令人對儲局今年多次減息的可能性產生懷疑。

「從長遠看,我認為這更像是一個買入的機會,而不是拋售的時機,但這並不意味著市場不會再跌20%」

他認為,隨著消費者和更廣泛的經濟開始適應關稅衝擊,美元可能會走弱,消費也可能會下降。

芬克此前已對經濟焦慮情緒發出警告。他上月寫給投資者的年度信中指出,當前市場對經濟的擔憂比「近年來任何時候」都更為嚴重。今年1月,他又表示,人們認為已經度過了「通脹高峰」是全球範圍內最大的風險。

「新債王」岡拉克:陷入衰退可能性為50%至60% 料年中減息

  • 岡拉克:經濟衰退機率在50%至60%之間
  • 關稅可能導致通脹上升
  • 多元化投資減少美元依賴

有「新債王」稱號的DoubleLine行政總裁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認為,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在50%至60%之間,遠高於大多數人預期。

岡拉克表示,關稅很可能會導致通脹,稱很難想象如何能穩定在聯儲局2%的目標水平。他也指出,美國經濟目前處於非常穩定的狀態,並指出環境或為量化寬鬆奠定基礎。

他表示,市場對儲局今年仍計畫減息兩次表示歡迎,他預計第一次減息將於6月或7月發生。

岡拉克又表示,黃金、比特幣和其他實體資產正跑贏,表示以美元為基礎的投資者應尋求投資多元化,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特朗普終明言認為美國不會陷入衰退 淡化市場動盪:市場會升也會跌

  • 特朗普稱美國經濟不會衰退
  • 特朗普淡化市場波動影響
  • 長期一直將市場視為自己經濟政策成功證明

美國引發關稅戰,引發市場波動。相對日前避談衰退,稱「討厭預測這樣的事情,指這是一個轉型期」,美國總統特朗普今次終於明言,認為美國經濟不會陷入衰退:「我完全不這麼認為。我認為這個國家將欣欣向榮」。

至於被問及市場波動時,他表示不擔心,「我想有些人會通過買股票和債券以及他們在購買的所有東西來實現很棒的交易。我認為我們將擁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經濟而不是虛無縹緲的經濟。」

特朗普長期一直將市場視為自己經濟政策成功的證明。不過,他最近淡化這一點。他表示,市場「會升也會跌。但要知道,我們必須重建我們的國家」。

月初當被問到暫停加拿大及墨西哥部分商品關稅措施一個月的決定是否股市緣故時,特朗普回應指與股市無關,甚至沒有關注股市。

特朗普雖然終於打開口牌,不過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則表示,美國經濟衰退的機率接近「五五波」,指核心原因是經濟政策完全適得其反。

美國候任財長貝森特:中國經濟已步入衰退

  • 貝森特表示中國經濟陷入蕭條或衰退
  • 稱中國是世界上最不平衡的經濟體
  • 指中國沒有履行購買農產品承諾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提名的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表示中國經濟即使沒有陷入蕭條,亦已步入衰退,並正試圖以出口擺脫困境,而不是進行急需的內部再平衡。

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舉行確認聽證會,貝森特出席接受質詢。他捍衛特朗普加徵關稅計畫,指中國是世界上最不平衡的經濟體,把軍事放在首位,同時政府試圖向世界其他地區出口廉價商品以保持增長。

另外,提及之前與中國達成的貿易協議,他指中國沒有履行購買農產品承諾,還表示將敦促北京方面恢復購買,甚至可能提出補償條款。

他又表示,必須確保美國在人工智能和芯片方面保持對中國的領先地位。

任澤平:全球新一輪衰退來襲

當前美國經濟開始放緩,歐洲經濟步入衰退,包括中國、韓國、越南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出口已經開始大幅下降。
2023年要對外部形勢的嚴峻性有充分估計,近期歐美PMI指數持續大幅下滑,11月中國出口同比-8.7%,比10月降幅擴大8.4個百分點,增速創2020年3月以來新低。

12月美聯儲議息會議宣佈加息50個bp,聯邦利率區間抬升至4.25%-4.5%,是連續四個月加息75bp後的首次放緩。
未來美聯儲加息節奏或繼續放緩,但將維持一定的高利率水準。點陣圖顯示2023年的加息峰值在5.1%;鮑威爾發言也表示,需要將利率保持在高水準,在對通脹回落至2%有信心之前,美聯儲不會降息。
美聯儲猛烈加息已是強弩之末,美國經濟正遭到美聯儲猛烈加息的反噬。在本月公佈的經濟預測摘要(SEP)中,美聯儲下調2023年和2024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分別至0.5%和1.6%,反映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形勢預期更加悲觀。

2023宏觀展望:中國疫情後內需帶動復甦 美國Q3或現衰退

回顧2022年,俄烏戰爭和疫情反覆給今年的宏觀經濟造成了不少衝擊,海外流動性收緊也火上加油。受此影響,中國和西方的經濟增長都未達到年初的預期。目前國際形勢未明朗,惟宏觀經濟已經出現了一些轉機。不論是中國防疫措施的不斷優化、還是美國通脹的見頂回落,都令市場2023年的宏觀經濟充滿期待。

中國2023年仍將依賴投資驅動 以新基建為主

回顧2022年,本土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較大衝擊。近期內地防疫政策放寬,讓市場對2023年由內需驅動的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對於內需,浦銀國際認為,內地2023年仍將依賴投資驅動,尤其是以新基建為主、高技術製造為輔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房地產市場將保持「穩字當頭」。

浦銀國際認為,中國經濟正處於二次探底後逐漸恢復的過程。隨着優化疫情防控,釋放內需潛力。疫情拐點後,預期內地消費的漸進式反彈,隨着各地落實優化措施、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下降,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淨收入(佔比約七成)的增長將帶動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回升,收入邊際改善將直接推動代表中低收入群體的限額以下消費。而青年失業率下降也將有助於限額以下的消費復甦,消費信心將決定可選消費的複甦前景。

至於美國方面,市場關注美國通脹走向。浦銀國際認為,美國通脹或將在波動中回落,與之相對應的是加息周期結束。相比供應鏈問題導致的能源驅動通脹,當前的通脹模式反而是美聯儲加息更能應對的。

料美國加息至5厘見頂 持續至2023年底

浦銀國際預期,本輪美國加息周期的終端利率將接近5%、並持續至2023年底。在通脹拐點後,失業率上升導致美國經濟迎來實質性衰退。一方面延續至2023年的去庫存及去金融泡沫風險使得單純調整過熱的經濟已無法避免這一輪周期性經濟下行。但另一方面,考慮到人口長期趨勢變化和疫情短期衝擊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預期2023年將會是程度較淺的經濟衰退、不會到危機級別,因為相比2008年金融危機,此次私營部門的槓桿率相對可控。

至於加息步伐,在美聯儲12月議息會議之前,聯邦基金利率區間已經來到3.75%至4.00%的水平。根據利率期貨市場隱含的美聯儲加息幅度,本輪加息仍有100基點的空間:12月為50基點,2023年1月和3月各25基點。這意味著,本輪加息的終端利率將達到5%,而降息最快將在2023年12月出現,幅度僅為25個基點。雖然工資增速導致通脹仍有不確定性,使得終端利率仍面臨較大的上行風險,但是考慮到加息對通脹的非線性作用,我們仍重申終端利率將接近、但不超過5%的觀點。

縮表進程不及預期,美國聯儲局資產負債表從5月底的89,150.5億美元縮減至11月底的85,845.8億美元,月均縮減額為550.8億美元,不及此前的計劃。資產負債表規模佔名義GDP的比例降至20%,是美聯儲的合意水平。靜態估算下,美聯儲的縮表幅度為4.17萬億美元,縮表將持續至2025-2026年,縮表方式預計為「被動為主、主動為輔」。

摩根士丹利稱美國或能避過衰退 惟歐洲未必

隨著各地通脹飆升及經濟增長放緩,全球多個地區預料或將出現經濟衰退。摩根士丹利指,英國及歐元區經濟明年或將陷入衰退,但由於就業市場強勁,美國或能避過衰退。摩根士丹利同時預料,明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2%,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7%。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發表一系列報告,美國將在明年僅僅避過衰退,但受當地就業率增長放緩,及失業率持續上升,預料美國明年經濟增長僅得0.5%。

摩根士丹利預測明年環球經濟將出現分歧,發達經濟體處於衰退或接近衰退。英國及歐元區經濟體或會陷入衰退,但新興經濟體則復甦溫和。不過,全球整體復甦料不會出現。

摩根士丹利亦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2%,低於IMF的2.7%預測。全球央行今年已加息抑制通脹,但因通脹今年第4季度到達巔峰後依然強勁,摩根士丹利料美聯儲將在明年維持高利率。

摩根士丹利根指,明年的緊縮政策累計影響將蔓延至2024年,導致2年經濟疲弱。分析師亦指,全球通脹將於本季達至巔峰,明年主題將會是通縮。

衰退預期下怎投資?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 資產類別逐個評

環球經濟前景仍然未明朗,美聯儲加息「進行式」、俄烏戰事引發的一連串地緣政治危機皆令投資部署如履薄冰。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分享,指中國、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周期愈發不同步,在此消彼長下,內地第四季應可「走自己的路」。

本輪加息潮之下,全球各主要經濟體的發展前景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首先,由於地緣局勢的重大變化,全球各國不同的防疫節奏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中、美、歐等全球主要經濟體出現明顯的經濟周期錯位,意味全球大類資產走勢難以複製過去通脹周期中類似「美林時鐘」式的典型輪動周期。

股市方面

各國的股票市場,很難複製過去20年全球化時代大致「同升齊跌」的模式,而是更體現出「此消彼長」的特點。

這種此消彼長的機制在於:今年美聯儲處於加息縮表的收緊周期,即整體流動性處於收縮通道,意味全球資產很難像20年美聯儲放水周期中呈現出的「雨露均沾」或輪動式上漲,而是只能從一個「池子」向另一個「池子」轉移。

他用上證綜指和標普500為例,2000至2021年間,上證綜指和標普500的相關係數為0.51,俄烏衝突爆發後,今年3至4月兩個指數的相關係數減少至0.24,A股和美股「同升同跌」的模式減弱;5至6月,上證綜指和標普500的相關係數更是負0.29,代表A股和美股「同漲同跌」模式被打破,A股逆市走出「獨立行情」。

法巴:聯儲局會於明年首季加息至 5.25 厘才見頂 美國經濟於第二季步入衰退

法巴預期,美國聯儲局或會於明年首季加息至 5.25 厘才見頂,較市場預期更高,並會令美國經濟於明年第二季步入衰退。「預期聯儲局會更積極地應對更頑固、廣泛度更高的通脹,從而將經濟推向衰退。」

法巴指,以目前的通脹速度來看,預期聯儲局在經濟步入衰退的初期,不會改變其貨幣政策。

利率期貨市場已消化了聯邦基金利率明年 5 月升至 4.97 厘的預期,同時預期11月加息0.75 厘的機會率為 91%,12 月加息 0.75 厘的機會率則為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