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後大升逾48% 內地日均50萬人次出入境

國家移民管理局昨公布,自本月8日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有序恢復水陸口岸客運通關、恢復受理中外人員出入境證件審批簽發以來,全國移民管理機構日均檢查出入境人員50.1萬人次,較實施前上升48.2%,為疫前的26.3%;日均受理出入境證件34.1萬本,上升129.4%,為疫前的54.5%。

去年簽發607萬港澳台通行證件簽注
該局同時指出,去年全年累計查驗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963.8萬架(列、艘、輛)次,出入境1.157億人次,其中內地居民出入境6,463.5萬人次,港澳台居民4,659.1萬人次,外國人447.3萬人次;全年共簽發普通護照106.8萬本,往來港澳台通行證174.8萬本、簽注432.3萬個。

國家移民管理局曾在上周五透露,新冠感染「乙類乙管」首5日,內地居民申辦出入境證件人數為135.1萬,較之前增長129.4%,其中普通護照有35.3萬人申請,增長89.8%,往來港澳台證件簽注有99.8萬人申請,增長147.6%。

去年尾爆換護照潮 連續3月創新高 通關首9天 北上20.7萬 南下14萬 預告皇崗及羅湖下階段重開

隨著本港和外地陸續解除防疫措施和過境限制,本港出入境亦逐漸復常。入境處公布,去年總出入境人次約530萬,較2021年上升約1.7倍;訪港旅客入境人次約60萬,較2021年上升5.6倍。而香港與內地自實施免檢疫通關,截至本周一(16日),往內地有達20.7萬人次,南行到港則有14萬人次。入境處預告落馬洲(皇崗)及羅湖管制站將在第二階段通關恢復服務。另外,港人外遊心切,去年10至12月申辦特區護照連續3月創新高,每月接逾10萬份申請。

入境處昨舉行疫情以來首次年度記者會,入境處長區嘉宏表示,去年入境處錄得總出入境人次約530萬,較2021年上升1.7倍。全年訪港旅客入境人次約60萬,亦較2021年上升5.6倍。其中內地訪客入境人次超過37萬,上升4.7倍;其他訪客的入境人次則為23萬,上升7.9倍。而全年訪港旅客入境人次中,經機場入境約有50萬人次、陸路約97,000人次、海路則約為6,000人次。

香港與內地自本月8日落實免檢疫通關,截至本周一(16日),即通關首9天,北上往內地有達20.7萬人次,當中八成為香港居民;南行來港則有約14萬人次,當中兩成為內地居民;有60%旅客經落馬洲支線(福田)管制站過境。有逾60萬名市民經系統完成預約。入境處助理處長(管制)蔡志遠表示,自兩地去年底確定恢復免檢通關後,處方已重新部署人手,重新調配約2,000名原本支援防疫抗疫工作的人員至原來的管制站崗位。而預約系統至今未有出現混亂,過關亦暢順有序。他又指,通關後一直與內地商討,預告羅湖、落馬洲(皇崗)等管制站將於第二階段通關時重開,詳情將由政務司長領導的「通關事務協調小組」和保安局長公布,「應該會有好消息帶俾大家」。

去年共簽發逾61萬本特區護照
通關同時帶動港人外遊。入境處去年共簽發逾61萬本特區護照,較2021年升近一倍,當中10月至12月的申請數目更連續3個月創下歷史新高,每月收到超過10萬份申請,較以往平均每月6萬本高近七成。而「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去年共處理約1,700宗求助個案,大部分求助涉及在境外遺失旅行證件、入院或傷亡等。至於去年有港人被騙往東南亞國家工作,小組共接獲46宗求助個案,其中42名香港居民已確認安全,當中32人已回港,10人毋須進一步協助及跟進。處方指,現時身處柬埔寨和緬甸各有2人,處方會繼續積極跟進。

另外,新智能身份證換領計劃亦進入最後階段,入境處至今簽發近760萬張新證,當中590萬張透過換證計劃簽發。入境處早前公布最後換證申請期為2月11日,最後領證日為3月3日。惟通關後有不少港人回港換證,處方正積極考慮延長換證期限,詳情盡快公布。

國家移民局:月初通關後日均50.1萬人次出入境

國家移民管理局今日舉行記者會,發言人林勇勝介紹,自本月8日實施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有序恢復水陸口岸客運通關、恢復受理中外人員出入境證件審批簽發以來,全國移民管理機構日均檢查出入境人員50.1萬人次,較實施前上升48.2%,為疫前的26.3%;日均受理出入境證件34.1萬本,上升129.4%,為疫前的54.5%。

林勇勝表示,全國辦證窗口、通關現場安全平穩、秩序井然。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深圳福田、珠海拱北、內蒙古滿洲里等大型口岸通關順暢,排隊候檢時間均不超過30分鐘。

去年全年簽發607萬港澳台通行證及簽注
林勇勝同時介紹,去年全年累計查驗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963.8萬架(列、艘、輛)次,出入境人員1.157億人次,其中內地居民出入境6,463.5萬人次,港澳台居民4,659.1萬人次,外國人447.3萬人次;全年共簽發普通護照106.8萬本,往來港澳台通行證174.8萬本、簽注432.3萬個。

國家移民管理局曾在上周五透露,本月8日以來,內地居民申辦出入境證件人數為135.1萬,較政策實施前增長129.4%,其中普通護照有35.3萬人申請,增長89.8%,往來港澳台證件簽注有99.8萬人申請,增長147.6%。

通關後樓價回彈 沙田3房高估價1成易手

二手市場氣氛轉好,睇樓氣氛不俗,個別單位造價高過估價,沙田新城市廣場一個3房單位以1168萬元,高網上銀行估價123萬元或12%。中原地產沙田新城市分行副區域營業董事馮澤源表示,新城市廣場3期1座低層F室,實用面積693平方呎,3房間隔,去年11月放盤,原叫價12000萬元,現以1168萬元易手,減價32萬元,呎價16854元。售價較網上銀行估價1046萬元高123萬元或12%。

原業主於2015年以930萬元購入,持貨8年微賺238萬元,單位升值26%。從單位相片可見,廳為落地窗,且廳大房大。

等開閘近3年 首日7口岸免檢疫通關暢順 一周內研放寬 望短期全面通關

相隔近3年新冠疫情後,香港與內地昨日終於恢復免檢疫通關,首階段開放7個口岸,每日最多6萬港人可從指定陸路口岸進入內地。其中名額最多的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上午都有大批離境旅客帶同大小行李過關,流程大致暢順;惟有人因前一日錯誤做了免費核酸檢測而被拒入境。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各口岸整體運作良好,當局會密切留意情況,務求在穩妥可控的形勢下盡快實現全面通關。新華社報道,深港兩地將在通關後一周內就第一階段的整體實施情況進行分析,再研究安排實施第二階段恢復通關安排。

中港首階段免檢疫通關開放7個口岸,包括深圳灣、文錦渡和落馬洲支線共3個陸路口岸,以及4個海空和橋的口岸,即港澳碼頭、中港碼頭、機場和港珠澳大橋。根據入境處初步數字,截至昨晚8時,有超過4.5萬人次經陸路口岸進出本港,當中出境有約3.3萬人次;機場有近4.4萬人次進出香港,經水路進出境則有約2,900人次。

其中每日提供3.5萬個名額的落馬洲支線管制站,昨晨過境大堂未開放前已有約300名市民在閘外等候。港鐵派員在列車和落馬洲站舉牌,提醒過境乘客須攜帶往內地的證件、48小時陰性核酸檢測證明和已預約出境。

持免費檢測結果未能過關
旅客集中在上午時段過關,把握時間與內地親友團聚,不少都攜帶大大小小的行李,有人更以市場熱炒的PlayStation PS5遊戲機作手信;但有旅客未能出示48小時陰性核酸檢測證明而未能過關。市民鄭女士與兒子原欲到內地探望96歲爺爺,但只持有免費核酸檢測的陰性短訊通知,不獲入境處人員接受而未能過關。

在港工作的潮州人王先生則趁首日通關,先即日來回廣州參與工作晚宴,希望先了解通關流程,日後再回潮州探望3年未見過的家人。他對兩地通關感到很激動,又認為可避開繁忙日子,不擔心沒有配額。來自蘇格蘭的商人Ronald亦滿意現時的通關安排,稱已接近3年沒有見過四川妻子,上月底趁香港撤銷入境檢疫來港,再等兩地通關,便往深圳會合妻子。另外,有北上的港人在落馬洲過關後,便往福田口岸附近的快遞公司,將防疫用品、藥物及生活用品寄給內地的親友。

港鐵指,截至下午5時,共約16,500名跨境乘客使用東鐵綫落馬洲站。為配合通關,港鐵已加密東鐵綫往落馬洲的列車班次至約4至8分鐘一班,上水至金鐘的列車班次亦有加密。港鐵將繼續密切監察東鐵綫及落馬洲站的運作情況,適時調整車務安排。

李家超指名額6萬符合需求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晨與政務司長陳國基等官員到落馬洲支線管制站視察,指現時每日6萬個名額符合需求,截至昨日凌晨以年廿九最受歡迎,但仍有約1,000個名額可供預約。當局會密切留意每日整個通關過程的情況,視乎進度適度增加名額,最終希望不需要有任何的人數安排,能回復到疫情前的全面通關。

運輸及物流局長林世雄視察港珠澳大橋口岸後表示,運輸署的緊急事故交通協調中心亦有運作,並與各交通營辦商會密切留意香港的交通情況,如有需要會作出配合。至於他早前提及,高鐵將不遲於本月15日開通,他昨稱高鐵已開始試運,口岸工作人員和鐵路公司亦正密鑼緊鼓熟習相關工作程序,將在適當時候盡快公布消息。

先後視察落馬洲支線和深圳灣口岸的保安局長鄧炳強則指,比往常增派了執勤人員到口岸,以應變未能預計的情況,目前一切都很順暢。

新華社昨午則報道,據了解,深港兩地會在實施通關後一星期內,即不遲於下周日(15日),就第一階段的整體實施情況進行分析。在雙方形成一致意見基礎上,再研究安排實施第二階段恢復通關安排。

1月8日通關 商會希望盡快實行「港車北上」計劃

香港將由1月8日起有序恢復與內地免檢疫通關,首階段通關開放7個口岸,每日單向名額約6萬個,但未設有商務配額。

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表示,絕大部分香港廠商以內地作為生產基地,單在廣東省,已有逾2萬間港資製造業企業。三年來許多跨境港商不能夠自由往返內地,難以妥善處理業務,亦因而失去不少機會。如今終於守得雲開,港商可盡早回內地部署新一年業務,追回失地,廠商會亦希望「港車北上」計劃盡快實行,為往來粵港兩地的人士提供更方便和更具彈性的交通方式。

工總主席查毅超表示,兩地企業已好做一切準備,恢復雙方面對面的交流。香港工業界具備天時地利,可以把握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機遇,讓香港發揮自身優勢,做好『超級連繫人』的角色,全面配合國家發展和聯通世界。

每日6萬個北上配額今晚6時起開放申請 高鐵不遲於1月15日恢復運作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5日)下午2時半舉行記者會,交代通關首階段安排。

署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24小時北上配額網上預約系統將於今日下午6時推出,首階段開放預約1月8日至3月4日的預約時段。市民可經www.gov.hk(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登入,以先到先得方式分配預約時段。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指,由於高鐵已停運3年,需時重新熟習程序和路況,未能於首階段通關重投服務,預計高鐵不遲於1月15日恢復運作。

周日恢復通關 一文看清網上預約系統使用方法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午(5日)舉行記者會,宣布1月8日與內地通關事項。海陸空每日限額為6萬人,其中港人如經陸路前往內地,市民必須先經系統成功預約口岸及時段。而預約系統將於今日傍晚6時起接受預約。

港府指,由於經深圳灣、文錦渡、落馬洲支線會設人數上限,因此將會推出網上預約系統,市民可經www.gov.hk(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登入;系統將於今日6時開放,首階段會提供1月8日至3月4日,共8個星期預約時段。其後由1月15日起逢星期日上午9時,就會加入新一星期預約,即3月5日至11日,如此類推。

預約系統會24小時開放,採取先到先得方式分配,並為實名制,每名申請人可為最多3位同行者預約,只可預約一個時段,首階段系統將提供1月8日至3月4日共八星期預約時段。市民需要提供身份證明文件,例如身份證、護照等,簡單填寫個人資料,包括:姓名、性別、身份證上的出生日期,持有身份證人士需要填寫身份證的簽發日期等,之後選擇出境口岸、日期及時段,並提供可以接收短訊的電話號碼(內地、香港、澳門電話均可)。

市民提交資料後系統會即時顯示預約結果。若預約成功可獲得證明,包括:參考編號、預約的出境口岸、日期及時段。過關時,只要透過紙本、截圖、或電話短訊出示成功預約登記,以及身份證明文件、48小時內核酸陰性結果證明即可。市民可以在系統中填寫預約參考編號及證件號碼,進行查詢、更改或取消預約。

另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海空及大橋口岸單向運力有限,預料每日只有1萬人可經4個口岸北上故不會設限,也毋需作網上預約,只須持有船票、車票及機票即可。而身處香港內地居民,以及身處內地香港居民,在分別北上或南下過關時也毋須預約,亦不會計入每日通關人數之中。

https://waitingroom.quotabooking.gov.hk/?c=ogcioregistration&e=cbtdepart20230105&ver=v3-javascript-3.7.8&cver=123&man=PROD%20New%20TBS%20Send%20users%20accessing%20Traditional%20Chinese%20waiting%20room&cid=zh-HK&t=https%3A%2F%2Fwww.quotabooking.gov.hk%2Fcbt_depart_form%2Findex_hk_tc.jsp&kupver=cloudfront-1.2.10

消息:港鐵落馬洲站、文錦渡口岸先開 配額先到先得

香港與內地最快於本周日(8日)免檢通關,消息指,首階段會先開放落馬洲口岸,港鐵落馬洲支線車站會重新投入服務,並設配額制,暫傾向每日5萬個以下,以先到先得方式於網上預約取籌,意味或不設優先群組名額。另港府亦傾向開放文錦渡口岸。

至於其餘鐵路接駁方面,羅湖口岸則受改善工程進度延誤所限,首階段將不包括其中,最快一至兩個月始準備就緒;另考慮到營運安排較複雜關係,停運三年的高鐵亦不會立即「埋位」,需待試車結果後再作決定。港府最快明日(4日)交代詳情。

暫傾向每日名額5萬個以下
各界憧憬本周日通關,據消息透露,通關首階段非所有口岸劃一全面開通,會以有序方式循序漸進,其中落馬洲支線口岸將率先「跑出」,落馬洲支線會隨其恢復營運,即市民及可乘搭東鐵線前往落馬洲站過境。

不過,通關初期,設有出入境限額,暫傾向提供每日5萬個以下名額,並需事先於網上預約取籌,且先到先得。

東鐵羅湖站或一至兩個月後才重開
至於東鐵羅湖站方面,消息人士指,由於受羅湖口岸重建工程進度影響,遂未能及時趕及重開。高鐵亦不會納入通關首階段開通範圍,有侍其試營運結果再作決定。

道路方面,首階段港府將開放文錦渡口岸,供跨境車輛使用,而及香園圍口岸維持只供跨境貨運;至於落馬洲——皇崗口岸,由於「皇巴」未能提供服務,暫不會重開。

商界:兩地通關宜有序執行 倡商務客及有急切需要者優先

港府目標在周日(8日)實施中港兩地首階段通關,各行業對通關都有大大小小的期望。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常務會董許華傑及香港電子業商會會長吳自豪均表示,兩地通關應有序執行,建議港府定立清晰通關時間表並適時預早公佈,以及推出措施吸引內地遊客來港消費幫助提振香港經濟。

外界盛傳中港兩地本月8日實施首階段通關,初期會設人數限額,主要開放予商務客及有急切需要返內地的香港居民出境。商界對此安排普遍表示歡迎,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日前在電台上表示,希望通關初期有3至5萬個配額,再逐步增至5萬或10萬,優先分配給有緊急需要的市民往內地,再到商界,並且期望商界每日有5千至6千個名額。

許華傑表示,通關有助促進兩地物流活動和人員往來,倡議政府通關初期開放更多配額予商務客,並在春節之後全面放寬內地居民入境。

許華傑、吳自豪等同樣希望政府在通關初期能開放更多名額給從事經濟活動的港商。另外,有中小企業界代表則希望通關後中港車能一程直接到達內地,方便高管前往內地面對面與國內企業代表洽談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