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北南毒株沒差異 無症狀患者基本無後遺症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5日在廣州中山大學舉行的「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上帶來《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的科普講座。他在講座中提到,Omicron致病性大大減弱,目前新冠疫情的病死率接近流感。針對最近內地流行的新冠病毒「北強南弱」說法,鍾南山表示,總體來看,兩種毒株沒有明顯差異。他說,一項蘇格蘭大型隊列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與後遺症之間無顯著相關。無症狀感染者出現「後遺症」症狀的風險並未高於未感染者。

「當前全國範圍內遭遇了第二波Omicron疫情,特點是傳播性強。」鍾南山說,Omicron進入中國後,截至2022年12月6日,全國累計確診人數約25萬,累計感染人數近170萬人,病死率(死亡/確診人數)為0.24%。0.24%是包含了早期的數據,最近已經接近0.1%。

鍾南山認為,Omicron在不斷變異,傳播力越來越強,但致病性大大減弱。從全國趨勢看,Omicron感染後,無症狀感染者比例明顯上升。鍾南山分析了今年9月以來,內地廣州、北京、重慶、鄭州等城市的疫情情況,認為新冠疫情的病死率接近流感。

他透露,第十版新冠診療方案與防控方案即將出台,有利於在積極防疫的基礎上發展經濟。

染疫一年內再感染比例非常小

針對最近社會上流行的新冠病毒「北強南弱」說法,鍾南山說,廣州、重慶等地主要是BA.5.2,北京、保定等地主要是BF.7,BF.7是在BA.5.2基礎上的突變株,總體來看,兩種毒株沒有明顯差異。「什麼地方毒株比較弱,什麼地方比較強,恐怕沒有根據,只是從個例裏發現有這樣的情況。」他表示,「北京症狀看起來明顯,可能跟氣溫有關、也可能跟病毒逃逸有關。」

鍾南山說,感染過一次Omicron後,一年內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因為相當於打了一次疫苗,幫助更好抵抗二次感染。

鍾南山提到,一項蘇格蘭大型隊列研究顯示,無症狀感染者與後遺症之間無顯著相關。無症狀感染者出現「後遺症」症狀的風險並未高於未感染者。感染前接種疫苗的患者,出現「後遺症」的風險下降,如嗅覺障礙風險下降42%。他稱,醫學上對於後遺症有嚴格的定義,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損害終身存在。現在一些所謂新冠後遺症更是一種主觀感受,我們不能叫它後遺症,目前還沒看到新冠肺炎特別明顯的對器官引起長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越晚陽性 症狀可能越輕

鍾南山表示,現在有種說法「早也陽晚也陽,不如大家一起陽」,這種觀念不可取。「預防感染仍然重要,中國人口基數大,慎防短期內大規模感染,影響正常社會秩序及導致新的變異毒株出現。」

鍾南山認為,越晚陽性,症狀可能越輕。他指出,感染新冠是一個自然規律,大家並不是主動要去得病,但由於Omicron傳播性很強,是大概率會感染。不過感染的時間拖得越晚,估計感染後出現「辛苦」症狀的機會越來越少,隨着時間的推移會是這樣。他說,還是要以預防為主。「我相信到最後,會越來越多感染者是無症狀。」

鍾南山就「新冠感冒」提出八條防護建議

今日(15日)下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線上參加中山大學「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活動時進行了《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科普講座並進行現場解答互動。在分析中國三年抗疫歷程時他表示,支持內地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從防控感染轉到醫療救治,認為現時新冠已不能再稱為「肺炎」而更應被稱為「感冒」。他表示,內地第十版新冠診療指南及防控方案即將出台,十分有利於不斷地逐步放開,但民眾仍應避免感染以防止病毒發生突變。

前期防控為中國贏得時間

鍾南山在講座中分析中國三年抗疫歷程時表示,全國第二波奧密克戎疫情特點為患病率更高,傳播性強。他引用新冠目前已知13個突變株的有效感染率(R0)顯示,最初的武漢原始毒株為3.1,現時在廣州和北京肆虐的BA.5與BF.7,分別為14與19,而在美國已成為主要毒株的BQ.1.1則最強達到26。

鍾南山說,抗疫的三年中前期內地的主要工作是在防感染,而當時的病毒較現時更具殺傷力,故而內地嚴格的防控措施為國民爭取了足夠的時間研發藥物與疫苗,進而避免國人出現大規模染疫死亡。根據國家衞健委數據顯示,奧密克戎毒株在內地出現前後,確診死亡率分別為4.65%和0.24%,顯示奧密克戎的毒性已較之前的毒株大幅降低,且對呼吸道上皮感染性顯著增強。

「『新冠肺炎』原意為重症急性呼吸綜合症,而隨着病死率降低,目前多為新冠上呼吸道感染,因此認為現在應稱該病為『新冠感冒』。」他又引述國家和地方的衞建委數據稱,9月至12月11日,廣州、北京、重慶與鄭州的病死率分別為0;0.019;0.013;0.019。病例顯示,新冠再罕有侵染肺部,而絕大多數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

接種疫苗有效減少染疫後遺症

關於新冠後遺症,鍾南山表示,醫學上對於後遺症有嚴格的定義,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損害終身存在,主要臨床表現包括咳嗽/呼吸困難、嗅覺及味覺障礙、難以集中注意力(腦霧)等200多種症狀,但現時一些所謂新冠後遺症更多的是一種主觀感受,比如全身疲勞和腦霧等,主要是因為精神心理影響導致的。他強調目前還沒看到特別明顯的對器官引起長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他又引述一項蘇格蘭大型隊列研究指,無症狀感染者與後遺症之間無顯著相關。但感染前接種疫苗的患者,出現「後遺症」的風險下降,如嗅覺障礙風險下降42%;味覺障礙風險下降39%;聽覺障礙風險下降40%。而丹麥一項基於40萬人為研究的數據顯示,奧密克戎感染後,對BA.5二次感染保護率為92.7%。

鍾南山說,目前眾多數據顯示,感染過一次奧密克戎後,一年內再次感染的比例非常小。他說,感染一次奧密克戎後,體內會產生抗體,等於打了一次疫苗。鍾南山還對國產疫苗進行評價,表示中國滅活疫苗保護力和防重症功效明顯,接種三針滅活疫苗後即便抗體消失,人體仍有細胞免疫力可避免染疫。

加強個人防護拉長社會染疫時間

此外,鍾南山提出加強個人防護的8條建議:加強防護(戴口罩、保持距離、減少公眾聚集);不應為感染而害怕;大多數感染者不需去醫院;居家注意常做抗原檢測;若持續發熱一定要去醫院;患一般慢性病老年人也要打疫苗;囤藥沒有太大必要;「老藥新用」要經嚴格試驗。

他表示,年輕人感染新冠後重症率很低,感染後若出現自我健康監測未出現預警症狀,可繼續居家隔離,把更多發熱門診和急診就診資源釋放給更加需要的老年患者。若自我健康監測後出現可疑預警症狀,仍然需要及時就近就診。在疫情高峰期,與老人同住者也應當接種疫苗和加強針,自覺減少非必要外出和聚集,外出時做好自我防護,避免感染。出現疑似感染症狀,及時進行抗原自測,若出現陽性,應自我隔離(單間),減少和家中老人的接觸。

鍾南山表示,感染奧密克戎(BA.4/5,BF.7)不可怕,絕大多數可在7—10天完全恢復,但預防感染仍然重要,中國人口基數大,慎防短期內大規模感染影響正常社會秩序,以及會導致新的變異毒株出現。他表示,將社會感染時間拖得越長,感染後出現症狀的機率越少,甚至到最後會有越來越多的感染者是無症狀。

鍾南山最後還稱,內地第十版新冠診療指南及防控方案即將出台,新版方案有利於在積極防疫的基礎上發展經濟,「新的防控和診療方案有利於不斷地逐步放開,可以使得經濟的發展能夠更順利地進行。」

鍾南山:不主張「大家一起陽」

15日下午,鍾南山院士在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講座中提到,現在有種說法「早也陽、晚也陽、不如大家一起陽」,這種觀念不可取。因為很短時間內大面積感染,會影響正常社會秩序,而且容易導致新的變異株出現。鍾南山強烈呼籲加速疫苗(特別是異種疫苗)的加強接種。同時,他還強調,個人防護仍然重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一米線。

鍾南山提出8條個人防護建議

鍾南山院士談新冠疫情動態及應對,他提出加強個人防護的8條建議:①加強防護(戴口罩、保持距離、減少公眾聚集等);②不應為感染而害怕;③大多數感染者不需要去醫院;④居家注意常做抗原檢測;⑤若持續發熱一定要去醫院;⑥患一般慢性病老年人也要打疫苗;⑦囤藥沒有太大必要;⑧「老藥新用」要經嚴格實驗。

鍾南山:Omicron感染不應再叫新冠肺炎 改叫新冠感冒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稱,Omicron病毒的致死率已相當於季節型流感,感染Omicron不應再稱為新冠肺炎,應叫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或新冠感冒。如今中了Omicron,就相當於打了一次疫苗。他又提到,腦霧等所謂新冠後遺症都是主觀感受,主要是精神心理影響導致,「我們不能叫它後遺症」。

鍾南山今日(15日)出席全國高校抗疫大講堂講座,他在會上分析國內第二波Omicron疫情的特點。他指,經過不斷變異,Omicron感染部位主要在上呼吸道,致死率降低至±0.1%,相當於季節型流感的致死率,「可以理解為,得了奧密克戎就像打了一次疫苗」。他認為,Omicron感染不應再稱為新冠肺炎。

但他提到,現在坊間流傳「早也陽、晚也陽、不如大家一起陽」的說法,這觀念不可取,因為短時間大面積感染,會影響正常社會秩序,導致新的變種出現。

他又說,感染新冠是一個自然規律,不是說主動去得病,但由於Omicron傳播性很強,是大概率會感染。但感染時間拖得越晚,出現辛苦症狀的機會越少。他引述蘇格蘭一項研究指,現在一些所謂新冠後遺症是一種主觀感受,比如全身疲勞和腦霧等,主要是因為精神心理影響導致的,不能叫它後遺症。

另外,鍾南山也說,有些人出現咽乾頭痛發熱,但只要不侵入肺部都算輕症,「全身疼痛、高燒,很不舒服,這種不舒服跟醫學上的重症是兩回事」。

鍾南山:感染Omicron後 近八成人長時間內不會重複感染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接受央視專訪時指,外國資料顯示,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後,不管有沒有症狀,有78%的人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會再重複感染。

鍾南山說,感染新冠病毒後,絕大多數患者都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出現咳嗽、咽痛、發燒等症狀,極罕見看到有肺炎,99%的病人一周左右就可以康復。

針對春節的疫情防控形勢,鐘南山指,接種加強針以後,一般兩周就會發揮效用,對春節期間大量人口遷移有很大好處,「特別是對患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只要接種了足量的疫苗,再接種加強針,那就比較放心了。」

他又提醒,在優化疫情防控措施下,民眾仍然要注意佩戴口罩以及保持社交距離,減少公眾集會等。如果感染新冠採取家居隔離期間,到第三日病情還是很嚴重,就應該及時就醫。

鍾南山點讚香港防疫 通關或可期

內地疫情防控「新十條」發布後,香港與內地的通關備受關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今天(9日)的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上談到香港防疫經驗,指出疫苗接種對香港疫情防控起到關鍵作用;而感染現在流行的Omicron變異株後,基本都是上呼吸道感染,99%的感染者可以在7天到10天完全恢復。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醫生團隊也表示,新冠陽性後,醫療體系要保證0.5%的病人收治在醫院,99.5%的人不需要去醫院。

那麼,內地推出的「新十條」防疫措施有哪些是香港可借鑒的呢?社會普遍認為,內地大部分場所都不再需要掃「健康碼」,香港能否取消「安心出行」呢?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今天表示,香港正朝着復常道路,終有一日,無論是「安心出行」還是「疫苗通行證」都不會再用。政府也會留意疫情變化,希望拿捏到最好的機會,而放鬆也需要靠市民努力。

香港亦正朝着復常的道路穩步前行。第56屆工展會今日在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開鑼。本屆工展會為期24天,將持續到1月1日。大會推出數百項「破底價」購物優惠,更在現場推出多款超值的「1元產品」,先到先得。如此豐富又優惠的工展會引得來參加開幕式的特首李家超在典禮之後,參觀了40多分鐘,總共消費了2700多元。今年是香港走向復常後的第一屆工展會,大會設計了超過860個戶外攤位,「黃碼」人士可入場,主辦方預計入場人數將達到100萬。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表示,工展會向外界展示「香港回來了」的信息。

旅遊業界也在為復常通關做準備,來往東涌和昂坪的昂坪360,投資超過千萬元港幣,開發了全景纜車Crystal+,讓乘客可以360度飽覽大嶼山景色。相信新纜車除了為香港市民提供全新體驗的消閒旅遊選擇之外,也為迎接全球各地旅客到訪做好了準備。

全球旅客、尤其是內地旅客什麽時候能重臨香港,是這兩年香港市民最關注的議題之一。今天,就有內地網友在社交平台貼出福田口岸亮燈的照片,福田口岸的燈光再次點亮了,內心的希望之光也隨之點亮了。福田口岸亮燈就代表能通關嗎?當然不能這麼說。

今天,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就表示,內地近日放寬部分防疫措施,不代表短期內可以和本港通關。尤其是,最近隨着內地優化防疫措施,內地的確診數也維持在高位。

今年這個冬天,是流感、新冠、RSV多重病毒夾擊的冬天,而這個當下,政府還沒有撤銷口罩令,也仍然在核查疫苗通行證。讓我們再堅持一下,做好防疫措施,保護好自己和家人,迎接春天吧!

鍾南山:廣州明年上半年或可恢復疫前生活狀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透露,樂觀估計廣州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復到疫情前的生活狀態。

根據團隊模型測算,預計廣州第一波感染高峰可能會在明年1月中上旬到2月中期到來,3月中上旬進入平穩階段。鍾南山指,奧密克戎在9月傳入中國後,重症率不到1%,病死率不到0.1%,大多數能在5至7天內好轉,未來可能會將新冠病毒感染定義為新冠上呼吸道感染。

提到疫苗,鍾南山指,國產疫苗相比進口疫苗,雖然預防感染效果稍差一些,但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高。研究表明,在接種3劑疫苗後,預防重症的效果幾乎無異。至於感染後的後遺症,鍾南山說,現在所謂的後遺症更多是一種主觀感受,比如全身疲勞和腦霧等,主要是因為精神和心理原因導致,目前未見對器官有明顯的功能影響。

鍾南山:發熱患者可先在家做抗原檢測 如持續發熱去醫院檢查

據新華社報道,近期,一些城市醫院發熱門診患者明顯增加。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9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發熱患者應根據自身情況居家隔離,或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記者近日走訪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院區),發熱門診均對外開放,秩序總體正常。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童院區)發熱門診的護士說,目前家長帶孩子看發熱門診均需在現場做核酸檢測,在發熱門診內等待約2至4個小時出結果。

鍾南山表示,近期出現發熱的原因不單純是感染新冠,也有不少是流感,有少數人可能是雙重感染。此時也處於冬季流感高發期。

他表示,發熱的病人一般要注意第一天和第二天,如果一兩天還沒有退燒,可以在家做新冠抗原檢測,如果是陰性,還可以等一等。如果新冠抗原陽性,但又沒有什麼其他感覺,也先不需要去醫院,居家就行。「要看持續的情況和自己的感覺,奧密克戎的發熱一般是2到3天,很少持續,流感也是這樣。如果持續時間較長,應該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鍾南山說。

Omicron致病率減弱 鍾南山:不能用兩年前方法應對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一個會議時表示,Omicron變種病毒雖然傳染性極強,但致病率大大減弱,不能用兩年前的方法應對疫情。他稱,民眾要以科學態度面對疫情,不要存有僥倖心理。他呼籲民眾做好防護,包括戴好口罩及避免去人多地方,同時要儲備藥物以應付症狀,如果家中有慢性病患者,亦要提前儲備好相關藥物,以免因為出突發狀況而無法及時就醫的情況。

鍾南山:Omicron感染並不可怕
鍾南山在會議中說:「現在如何正確來看Omicron引起的情況,我們不能用兩年前的一些方法,完全引用那個方法看起來不行,因為現在傳染性極強,但是致病力已是大大減弱」。他又肯定內地兩年來在疫情防控取得的成就,但指政策重心應該從「防控感染」轉移到「防控重症」。他重申,Omicron感染並不可怕,99%患者可在7至10天內完全恢復,死亡率與流感相若。

鍾南山:加速疫苗接種是當前疫情防控的當務之急

在12月8至11日線上舉行的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22(第二十三次全國呼吸病學學術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以「新冠(Omicron)疫情動態及應對」為題作大會報告。鍾南山強烈呼籲加速疫苗接種特別是異種疫苗加強針的接種,這是當前疫情防控的當務之急,老年人、脆弱人群和醫護人員是重點保護對象。國產滅活疫苗和腺病毒疫苗對防止奧密克戎變異株造成的重症和危重症是有效的。

鍾南山說,中國的新冠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世衞組織2021年5月發布的報告闡述了世界各國採取的四種不同防控策略及後果,中國的「強力防控」被列為最佳選項。截至今年11月28日,中國的新冠確診比例為全球平均數的1/374,為美國的1/1348,死亡比例為全球平均數的1/232。

鍾南山說,奧密克戎傳染性極強,但致病率與兩年前的新冠病毒相比已大大減弱。「二十條」和「新十條」出台後,核酸檢測的範圍進一步縮小,不做不必要的重複檢測,而是更多開展抗原檢測;優化隔離方式,明確提出輕症患者可以居家隔離。這些舉措有助於避免一些社會問題的產生。

農曆春節還有一個多月就到了,鍾南山表示,他強烈呼籲加速疫苗接種,特別是異種疫苗加強針的接種即序貫接種,同時加速各種藥物、吸入式疫苗的研發和批准。老年人、脆弱人群和醫護人員是重點保護對象。既注意防感染,更重要的是防重症。

鍾南山舉出今年上半年香港經歷奧密克戎疫情的例子。香港在3月至4月因奧密克戎大流行造成接近1萬人死亡,之後通過大力接種加強針,死亡病例減少了10倍,各方面情況都有了改善。

他介紹,香港疫情中的死亡病例大多數是老年人,且老年人大多沒有接種疫苗。具體來說,今年1月至2月,香港60歲以上人群疫苗覆蓋率不到20%。現在香港80歲以上完成加強針接種的比例已經達到60%。充分說明疫苗接種對香港疫情防控起到關鍵作用。

「現在香港並沒有完全開放,很多地方需要疫苗證才能進入。每天的感染人數有五六千,但感染後就在家休息,檢測陰性後又繼續上班。香港社會就這樣正常運轉。」鍾南山說。

根據國家衞健委數據,截至11月28日,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種人數占老年人口的86.42%,完成加強免疫接種1.81511億人;80歲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種2356.3萬人,完成加強免疫接種1445.6萬人,分別佔80歲以上人口的65.8%和40.37%。

鍾南山表示,內地60歲以上人群接種加強針的數量雖然還不夠,但與香港今年上半年爆發疫情時相比還是好得多。因此一些推論依據香港的情況,認為全國在奧密克戎大規模感染中可能有幾十萬人死亡,不一定恰當。

中國疾控中心近期在全國14個城市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接種三針滅活疫苗後,對重症、危重症的保護率可達94%。鍾南山表示,這一數據表明,中國的滅活疫苗、腺病毒疫苗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是有效的。

採用怎樣的加強免疫策略最有效?鍾南山指出,採用同種疫苗作為加強針對預防感染不會起效,但對預防重症還是會產生明顯效果;序貫接種即採用異種疫苗作為加強針,例如在接種兩針滅活疫苗基礎上,任意選擇亞單位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其中之一,都可以使預防感染和重症效果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