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Aponte家族據報考慮將兩個巴拿馬港口剝離交易

  • 長和擬出售非中國港口資產再有新消息
  • 意大利航運巨頭Aponte家族傳考慮將兩個巴拿馬港口從交易中剝離
  • 討論正在雙軌並行,若剝離巴拿馬港口,需達成新協議

李嘉誠、李澤鉅家族旗艦長和 (00001) 擬出售非中國港口資產的交易再有新消息,雖然日前市傳買家財團將由意大利航運巨頭Aponte家族旗下地中海航運公司(MSC)控股的TiL主導,但《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MSC董事長Gianluigi Aponte及兒子Diego Aponte正進行討論,考慮將兩個巴拿馬港口從長和港口交易中剝離。

知情人士指,意大利富豪吉Gianluigi Aponte及兒子Diego Aponte已進行討論,考慮推進交易的大部分內容,即是涉及五大洲41個港口的碼頭,但就剝離兩個巴拿馬港口,以解決圍繞巴拿馬港口的爭議。

據此前市場傳出的交易方案是,擬安排貝萊德旗下的基建投資機構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GIP)成為巴拿馬港口的控股股東,持股51%,而TiL只會持有49%。其餘約41個港口就會由TiL獨資持有。

消息續指,相關討論正在雙軌並行,若然剝離巴拿馬港口,最終將需要各方達成一項新協議。貝萊德與地中海航運組成的財團以及長和正處於為期145天的獨家談判窗口期內,尚未簽署最終協議。

巴拿馬港口的交易恐須一年時間完成
知情人士指,長和港口交易的全球部分可能在三到六個月內完成,不過涉及巴拿馬的部分可能需要長達一年的時間。據指,與白宮討論交易的高層主要是貝萊德(美:BLK)主席兼行政總裁芬克芬克(Larry Fink),但開啟與李嘉誠磋商的則是84歲的Gianluigi Aponte。

意大利Aponte家族料成為長和出售港口主力買家 巴拿馬港口關鍵爭議未解

  • 長和出售港口資產,據報將由意大利Aponte家族的TiL主導
  • 貝萊德旗下GIP料成巴拿馬港口控股股東
  • 巴拿馬港口成為中美角力其中一大議題

李嘉誠、李澤鉅家族旗艦長和 (00001) 擬出售非中國港口資產交易傳將淡化美資基貝萊德(美:BLK)角色,買家財團據報將由意大利航運巨頭Aponte家族的TiL主導。彭博社引述匿名消息指,長和出售該批港口後,TiL將成為絕大部分港口的獨資股東,貝萊德則會是巴拿馬港口的控股股東。然而,巴拿馬港口才是長和、李嘉誠家族連月成為中國內地和香港政客批評的關鍵。

報道指,買賣雙方擬安排貝萊德旗下的基建投資機構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GIP)成為巴拿馬港口的控股股東,持股51%,而TiL只會持有49%。其餘約41個港口就會由TiL獨資持有。

長和出售港口傳收到近10名買家爭逐 消息:Aponte 為李嘉誠世交而獲加分
不過,報道同時指出,雖然TiL由Aponte家族控制,但GIP和新加坡國營投資公司GIC亦持有30%少數股權。Aponte 家族為全球最大航運公司之一的地中海航運公司(MSC, Mediterranean Shipping Company S.A.)主要股東。

據了解,長和出售港口交易向少於10名潛在買家開放競逐,貝萊德-TiL財團獲選原因,部分歸功於Aponte家族和李嘉誠家族屬世交,李嘉誠李澤鉅家族認為港口將獲得「好買家(good hands)」才決定。

報道指,巴拿馬港口資產約佔該項總值190億美元交易的4%,目前交易協議內容仍待盡職審查、稅務和財務審查。買家財團擬保持現有港口管理和營運規則,大部分港口將會無差別地向所有航運公司和一般用家開放。

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初上任時揚言「收回」巴拿馬運河,長和於3月4日公布出售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外港口,港澳辦上月接連轉載報章以至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的質疑,引發外界猜測中方不滿交易。外交部發言人和香港現任官員多次強調依法處理交易,而其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證實正「依法進行審查」長和交易。

長和原計劃4月2日或之前簽署最終協議文件,但至今尚未完成。

被指特許經營涉違規 長和反擊 列十大爭議點反駁巴拿馬

長和 (00001) 上月初公布擬向貝萊德牽頭財團出售巴拿馬港口在內資產一事仍存在變數。巴拿馬審計部門日前指長和巴拿馬港口合約存在多項違規,拖欠巴拿馬政府款項。長和旗下巴拿馬港口公司周三(9日)晚發新聞稿列出十點反駁,指2005年與巴拿馬共和國簽訂特許經營合約的附加協議,當中承諾投資超過10億巴波亞幣,至今已投資超過16.95億巴波亞幣,既遠超原本特許經營合約要求,亦遠超附加協議中的10億巴波亞幣投資金額,任何聲稱指巴拿馬港口公司未有向巴拿馬共和國支付約12億巴波亞幣(93.1億港元),絕對是違反事實之謬論。

長和旗下巴拿馬港口公司表示,2005年跟巴拿馬共和國自願簽訂特許經營合約的附加協議,該協議符合所有適用法律的要求,並經2005年第55號法律批准。據附加協議,巴拿馬港口公司承諾投資超過10億巴波亞幣,並且為其在1997年接管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之特許經營權時繼承的基礎設施,支付額外1.02億巴波亞幣。

巴拿馬港口公司:外界存在若干與事實不符之言論
巴拿馬港口公司指,巴拿馬港口公司至今已作出超過16.95億巴波亞幣的巨額投資,遠超於原本特許經營合約要求之5000萬巴幣投資金額,也遠超附加協議中的10億巴波亞幣投資金額,此投資已於2020年獲巴拿馬共和國總審計長在歷時約四個月的徹底審計後確認。現時外界存在若干與事實不符之言論,不僅扭曲了巴拿馬港口公司跟巴拿馬共和國之間在特許經營合約及其附加協議下之現時法律關係,也跟巴拿馬共和國多年來的行事有所抵觸,實在令人遺憾。

巴拿馬港口公司:特許經營期間已向巴拿馬繳納逾6.6億巴幣 遠超當地其他港口營運商貢獻
巴拿馬港口公司回應提到,該公司是巴拿馬唯一一家當地政府持有股份的港口公司——10%的股權。過往28年,巴拿馬港口公司已向巴拿馬支付共1.26億巴波亞幣的股息。巴拿馬亦只有從巴拿馬港口公司而沒從其他港口營運商取得股息。

巴拿馬港口公司指,根據巴拿馬共和國審計署在其2020年的審計報告的結論,巴拿馬港口公司有實質遵從其特許經營合約之條款。此外,巴拿馬海事管理局於2021年確證巴拿馬港口公司已完全履行特許經營合約的責任。再者,巴拿馬港口公司獲得的續約特許經營權正在有效執行中,且完全符合所有法定要求。在特許經營期間,巴拿馬港口公司已向巴拿馬繳納6.68億巴波亞幣,金額遠超當地其他港口營運商的貢獻。而根據巴拿馬共和國總審計長,巴拿馬港口公司透過各項附加價值、間接效應、向巴拿馬共和國繳款,以及各項投資,為當地經濟貢獻逾59億巴波亞幣。

新聞稿全文:
巴拿馬港口公司發出之新聞稿

(巴拿馬 – 2025 年 4 月 9 日)巴拿馬港口公司根據 1997 年 1 月 16 日第 5 號法律 及其相應的附加條款批准的特許經營合約,營運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的貨櫃碼頭。現就最近有關本公司和特許經營權之事宜作出以下回應:

  1. 於 2005 年,巴拿馬港口公司跟巴拿馬共和國自願簽訂了特許經營合約的附加協議,該協議符合所有適用法律的要求,並經2005年第55號法律批准。根據這份附加協議,巴拿馬港口公司承諾投資超過 10 億巴波亞幣,並且為 其在 1997 年接管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之特許經營權時繼承的基礎設施,支付額外 1.02 億巴波亞幣。此附加協議展示了巴拿馬港口公司的重大承諾,也確保巴拿馬的所有港口營運商如現時般能夠在公平的環境中競爭。
  2. 巴拿馬港口公司至今已作出超過 16.95 億巴波亞幣的巨額投資,不但遠超於 原本特許經營合約要求之 5,000 萬巴波亞幣投資金額,也遠超附加協議中的 10 億巴波亞幣投資金額,此投資已於 2020 年獲巴拿馬共和國總審計長在歷時約四個月的徹底審計後確認。
  3. 因此,任何關於巴拿馬港口公司應根據 1997 年簽訂的特許經營合約支付若 干款項的言論,都必須包括相應已有效執行,並且通過法律批准的附加協議。現時外界存在若干與事實不符之言論,不僅扭曲了巴拿馬港口公司跟巴拿馬 共和國之間在特許經營合約及其附加協議下之現時法律關係,也跟巴拿馬共 和國多年來的行事有所抵觸,實在令人遺憾。因此,任何聲稱指巴拿馬港口公司未有向巴拿馬共和國支付約 12 億巴波亞幣,絕對是違反事實之謬論。
  4. 巴拿馬港口公司是巴拿馬共和國唯一一家當地政府持有股份的港口公司— —10%的股權。在過往 28 年,巴拿馬港口公司已向巴拿馬共和國支付了合共 1.26 億巴波亞幣的股息。巴拿馬共和國亦只有從巴拿馬港口公司而沒有從其他港口營運商取得股息。
  5. 根據 1997 年 1 月 16 日第 5 號法律及其相應的附加條款批准的特許經營合約,巴拿馬港口公司所獲的相關稅務豁免,與巴拿馬所有其他港口營運商所獲之稅務豁免完全相同。
  6. 根據巴拿馬共和國審計署在其 2020 年的審計報告的結論,巴拿馬港口公司 有實質遵從其特許經營合約之條款。此外,巴拿馬海事管理局於 2021 年確 證巴拿馬港口公司已完全履行特許經營合約的責任。再者,巴拿馬港口公司獲得的續約特許經營權正在有效執行中,且完全符合所有法定要求。
  7. 在特許經營期間,巴拿馬港口公司已向巴拿馬共和國繳納了 6.68 億巴波亞幣,金額遠超當地其他港口營運商的貢獻。
  8. 根據巴拿馬共和國總審計長,巴拿馬港口公司透過各項附加價值、間接效應、 向巴拿馬共和國繳款,以及各項投資,為當地經濟貢獻逾 59 億巴波亞幣。
  9. 在過去十年間,聘用服務供應商為巴拿馬港口公司帶來了顯著的成本節約。
    10.巴拿馬港口公司已完全符合巴拿馬海事管理局監管要求,支付與其他港口營 運商標準一致的貨櫃裝卸費用。巴拿馬港口公司在任何時間的繳款均完全遵 從巴拿馬港口營運商的標準費用,從未違規。
    我們堅信,法律的確定性和法治精神能讓企業與投資者相信巴拿馬是一個可以安全投資的國家。我們以「巴拿馬人打造的港口」為宗旨,恪守對該國及當地人民的持續承諾,積極參與推動經濟發展與海運港口產業。我們逾 28 載的往績,證明了我 們建設世界級港口的亮麗貢獻,不僅創造超過 25,000 個直接與間接的就業機會, 更為巴拿馬經濟貢獻數以億計的巴波亞幣。巴拿馬港口公司呼籲大家透過尊重和建 設性協商,維護為巴拿馬甚至全球提供高質港口服務的特許經營權益。

註一:1.00 巴拿馬巴波亞幣 = 約 1.00 美元

註二:以上為中文翻譯,如西班牙文版本與中文翻譯版本有所偏差,須以西班牙文版本為準

貝萊德主席:若完成與長和交易 財團全球坐擁100個港口

  • 長和(00001)擬售巴拿馬港口股權被推上風尖浪口
  • 貝萊德稱,若交易完成將擁有全球約百個港口
  • 大公報社評促長和中止港口交易

本港富豪李嘉誠、李澤鉅家族旗下長和 (00001) 擬出售巴拿馬港口股權在內的和記港口非中國資產而被推上風尖浪口。買方財團成員之一的貝萊德(BlackRock,美:BLK)董事長芬克(Larry Fink》在年度董事長致函中表示,與長和交易完成後,財團將擁有全球約100個港口的投資組合,將與合作夥伴包括世界航運巨頭地中海航運公司(MSC)以及全球最大貨櫃碼頭營運商之一碼頭投資有限公司(TiL)共同了解如何投資、擁有和經營這些資產。

芬克在信中表示,與長和協議原則上覆蓋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全球每年20個貨櫃之中就有一個通過這些港口。

去年收購GIP冀解決公私市場差距
芬克認為,未來的標準投資組合可能更像是 50/30/20,股票、債券和私人資產,如房地產、基礎設施和私人信貸。

他提到,基礎設施項目通常只能透過私人市場進行投資,許多個人投資者無法參與基礎設施,甚至一些較大的機構投資者也難以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分配資產到基礎設施。

芬克又指,目前看到解決公私市場差距的機會,去年完成收購全球基礎設施合作夥伴(GIP),目前GIP代表其客戶擁有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礎設施資產,例如倫敦蓋特威克機場、主要能源管道和 40 多個全球資料中心,GIP擅長尋找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基礎設施投資,並引導資本來建立或改善這些投資。

貧富差距促保護主義強勢回歸
芬克在信中沒有提到政治變化,不過芬克提到,保護主義強勢回歸,認為這種發展源於貧富差距,可以透過向更多投資者提供進入私人市場的機會來應對。

芬克明確表示,他認為保護主義是一個問題,而且隨著保護主義的興起,「人們不言而喻的假設是,資本主義行不通,是時候嘗試一些新的東西了。」

不過,他警告稱,在國家債務償還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並不能保證永遠持續下去」。芬克寫道:「如果美國不能控制其債務,如果赤字持續膨脹,美國就有可能將這一地位拱手讓給比特幣等數位資產。」

大公報社評促長和交易須立即停止
大公報周二(1日)發表社評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長和「非一般買賣」依法審查,合情合理合法,稱長和的港口交易涉及國家安全和利益,作為香港的重要企業,必須尊重國家利益,必須承擔最基本的責任義務,必須立即中止錯誤交易。

長和賣港口遇阻 據報部署分拆千億元環球電訊業務赴英國倫敦上市 長和:未有就有關的任何交易作出決定

  • 長和擬分拆電訊業務,倫敦上市
  • 電訊業務估值逾千億港元
  • 業務涵蓋歐洲、香港、東南亞

李嘉誠、李澤鉅旗下長和 (00001) 出售巴拿馬等港口港務遇阻之際,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道,長和正開始著手準備分拆估值逾1000億元的環球電訊資產,分拆後的電訊業務將於倫敦交易所上市,意味長和電訊業務將成為繼長建 (01038) 後,第二家在倫交所上市的長和系企業。

長和周一發公告,表示集團不時接獲建議並探索及評估可供考慮之機會,藉以提升股東之長遠價值,包括與公司全球電訊業務的資產及運營相關之可能交易(包括分拆上市)。於公告日期,董事會未有就公司全球電訊業務有關的任何交易作出決定。目前並不確定是否將會進行任何交易。

涵蓋香港、東南亞及歐洲的電訊業務

消息人士稱,長和已與一小部分的財務顧問,討論分拆電訊業務的計劃,預期將涵蓋香港、東南亞及歐洲的電訊業務。

報道指,長和環球電訊資訊估值介乎100億至150億英鎊(約1006億至1509億港元)。

長和發言人拒絕評論。

彭博:中國叫停國企與李嘉誠公司新合作 消息:長和據報與港府就出售巴拿馬港口尋解決方法

李嘉誠、李澤鉅家族旗艦長和 (00001) 月初宣布擬出售巴拿馬港口在內的非中國港口資產,遭質疑不符中國利益。彭博最新報道,中國要求國有企業暫停與李嘉誠相關企業啟動新的合作。報道引述知情人士表示,中國高層官員上周要求國有企業暫停與李嘉誠相關企業啟動新的項目合作,包括有意向和正在審批中的各類項目。至於已在進行中的合作項目不受這一要求影響。

長和股價今早曾升逾3%高見46.95元。最新升幅收窄至1.1%,報45.85元。

報道指,暫停新增合作並不意味著中國禁止國有企業與李氏家族保持業務往來,儘管此舉可能給李嘉誠帶來更多壓力。知情人士又表示,中國同時正在對境內外李氏家族相關企業所有現有和擬議中的投資進行調研和梳理,以更好掌握與其有關的商業往來。

報道指,長和系此前已經削減在大中華區的資產敞口,目前長和收入中只有12%來自香港和中國內地,可能意味衝擊有限。至於李澤鉅管理的長江實業 (01113) 則有眾多地產業務位於內地,包括五分之一的長期出租投資地產等。

消息:長和據報與政府尋求合理解決辦法
另外,繼本周二(25日)本報報道長和與北京雙方最新已恢復溝通,嘗試找到折衷的處理方法,最新今日(27日)再有本地傳媒引述消息指,長和與港府就出售巴拿馬港口尋求合理解決辦法。據指,政府在3月4日得知長和宣布出售港口業務後,立即與長和接洽,「雙方一直保持接觸,試圖尋找合理的解決方案」。不過,消息人士稱選擇有限,因退出交易可能會代價高昂,並帶來嚴重的政治影響;繼續推進出售,則將對公司和國家造成損失。

至於日前報道指長和正繼續推進交易進行,各方正在著力完成盡職審查、稅務、會計帳目等交易細節,目標如期4月2日前簽署協議。

長和據報繼續推進出售巴拿馬港口予貝萊德-TiL財團 目標4月2日前簽約

李嘉誠、李澤鉅家族旗艦長和 (00001) 月初宣布擬出售巴拿馬港口在內的非中國港口資產,港澳辦接連轉載質疑長和交易的文章,多名本地政客接力批評。彭博社引述匿名消息指,長和正繼續推進交易進行,各方正在著力完成盡職審查、稅務、會計帳目等交易細節,目標如期4月2日前簽署協議。

據長和3月4日發布公告,由美資基金貝萊德(BlackRock,美:BLK)和意大利航運巨頭Aponte家族的TiL組成的財團,擁有145日獨家磋商期。報道指,因應有關獨家磋商安排,中資財團難以中途入局。

長和擬出售資產涉及和記港口集團23個國家內43個港口共199個泊位的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權益,當中最為注目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揚言「收回」的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

葉劉淑儀引述法律界:看不到香港有何法律可阻交易 無考慮國家利益令人非常失望

長和賣港口風波持續,繼多位行會成員、立法會議員出文質疑長和不顧及國家利益,呼籲三思,行會召集人、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今日亦在社交平台撰長文質問:「企業如果不考慮國家利益、出售重要戰略資產時不預先和國家諮詢,將來如何能在大風浪中站得穩?」

葉劉淑儀引述商界及法律界人士指,相關協議很難被推翻,同時亦看不到香港有甚麼法例可以阻止這筆交易進行。因為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在開曼群島註冊,當中不牽涉任何中國境內資產,要阻止其出售相當困難。

葉劉淑儀:

表面上雖然這是一宗商業買賣,但其實這對國家傷害很大,因為當中牽涉很多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港口,國家自2013年來足足苦心經營十多年,出售後意味著中國亦失去了寶貴的戰略性資產。

葉劉淑儀續指,中美談判如箭在弦,貿易戰一觸即發。在此情況下,作為香港企業竟無考慮國家利益、戰略及國際形勢,只是找來財團促成「大deal」,令人非常失望。雖然商業上或許是非常精明的交易,長和淨賺接近190億美元,但從對國家責任層面來說則令人失望。

葉劉:出售重要戰略資產前不諮詢國家 將來如何能在大風浪中站得穩?
她認為,做生意當然可以說「在商言商」,一切從利潤出發。但相信大家也看到當今大勢,地緣政治對經貿發展影響極為深遠。又指現時美國政策明顯是以國安及國家利益為先,一切都是「America First」,質疑企業如果不考慮國家利益、出售重要戰略資產時不預先和國家諮詢,將來如何能在大風浪中站得穩?

中方原擬將巴拿馬港口作中美談判籌碼 長和未請示先出售令領導人震怒

  • WSJ:習近平對長和出售巴拿馬港口感到震怒
  • 中國政府將港口視為與美談判籌碼
  • 長和股價未止跌

李嘉誠、李澤鉅家族旗下長和 (00001) 月初公布擬出售巴拿馬港口在內的港口資產一事引起市場熱議。港澳辦網站上周起轉載批評文章後,外界猜測中方或不滿長和交易的安排。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長和擬向貝萊德牽頭的財團出售巴拿馬港口的交易感到震怒,部分原因是長和事前未有徵得北京的同意。

長和股價未止跌,周三再跌2%,低見44.25元。

報道引述接近北京決策的消息人士指,中國政府原計劃將巴拿馬港口作為與特朗普政府討價還價的籌碼,卻因長和出售資產而失敗,而且特朗普更將巴拿馬港口變成中美爭奪全球影響力的象徵。

中方沒有簡單方法可以阻止長和賣港口
彭博早前引述匿名消息指,中國當局指示旗下機構包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內,研究長和交易是否可能危及國家安全或違反壟斷規定。報道又引述知情人士稱,開展評估並不一定意味著之後會採取任何行動,並言:「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其他地方,這種規模的交易通常都會引發監管層關注。」

不過,儘管中國政府不高興,但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阻止交易,因是次出售的資產均位於中港以外地區,而且交易各方均有信心完全交易,這令中國政府陷入棘手之地。

長和於3月4日宣布,擬出售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外的港口資產。買家為美資貝萊德和意大利航運巨擘家族Apont旗下的TiL,有望套現190億美元。長和公布交易後,股價曾高見52.95元,較宣布前的38.65元大升37%,投資界亦看好交易完成後,長和可以減價或派發特別股息。

報道稱調查長和售海外港口業務 外交部:中方堅決反對損害他國權益行為

針對有報道稱,在長和(00001.HK) 同意出售在巴拿馬業務後,政府正就該集團出售海外港口對其開展調查一事,國家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有關具體情況請向主管部門詢問。作為原則,她強調,中方一貫堅決反對利用經濟脅迫、霸道霸凌侵犯損害他國正當權益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