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山邊鬧中帶靜的一隅,在新墟井頭上村拾級而上,建有一座隱世小學。這裡的學生求學不是求分數,教師亦不聚焦功課中答案的對錯。孩子可以穿著舒適的便服,邊翻筋斗邊上課,一派逍遙,這就是屯門「鄉師自然學校」。 15年過去了,學校依然堅持這條最難行的教育路。日前,校長15歲女兒「太陽鳥」更在短短15天,馬拉松式翻山越嶺走了298公里,為鄉師自然學校百萬步行籌款。而苦苦堅持背後,只為簡單一個字。
「一字既之曰,『窮』呀!」吃著午餐便當,說得毫不扭捏的,正是一頭短髮、十分爽朗的海龜老師。鄉師自然學校在2007年成立,15年來,每年頂著約500萬元的營運開支,孕育了一所不只依賴教科書、考試、功課、獎罰來教學的自然小學。
入學需改「自然名」模糊師生階級觀念
一入學,每個學生都要入鄉隨俗,為自己改個「自然名」,由較常見的草蜢、食人魚、小蝴蝶,到聞所未聞的腔棘魚都有。校長海星(葉頌昇)認為,自然名能讓學生用新身份投身大自然,與自然更親近。而且彼此直呼其名,還可以模糊師生間的階級觀念,令彼此關係更平等。
從2007年走到今天,自校遇上移民潮,碰到禮堂緊急修繕工程。資金短缺下,便索性發起百萬步行籌款,望為自校籌得100萬元,重修校園以及為貧苦學生提供助學金。而為期15天共298公里的步行籌款,本來由海星校長以及女兒太陽鳥一同進行。豈料在舉行前夕,校長卻因病未能同行。
不過,女兒「太陽鳥」不以為然,未有退縮,拍拍心口豪言即使自己一個,亦要如期進行。一眾老師及善心人當然「捨命陪君子」,接力結伴同行。12月18日,她終於走遍香港四大山徑,回到自校,到達了終點。簇擁而上的是一眾好友以及老師。說多不多,說少不少的100萬元,憑著一個少女徒步籌款,便真的輕易籌到了嗎?
籌得款項僅達目標十分之一
孩子的世界總是單純而美好,但現實卻是,籌款最終只達目標的十分之一。海龜及原野兩位老師指,在香港要容得下「愉快校園生活」的地方,的確殊不容易。事實上,自校在課堂上,比起教授艱深的生字或知識,更著重的是孩子讀得是否快樂。海龜老師指,過往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童,每日需要服藥才能「坐定定」在主流小學上課。但轉校到這裡之後,孩子卻可以自由自在發展,重新愛上校園生活。
「求學真的不是求分數?」溫柔的原野老師細想了片刻,回答:「更正確的是,求學不是求對錯。」她解釋指,教育本質本來就不是追求學生回答正確而標準的答案,而是建立他們獨立思考,勇於嘗試的求學心態。而為培養學生思考及追求平等公義的概念,如當學生之間發生衝突,他們可以「入稟生活法庭」,提交由學生一人一票投選、師生共同組成的法官團進行裁決,定奪誰是誰非。
但獨立思考是一面雙面刃,可以令孩子發掘更多可能,但同時亦會令他們更容易挑戰權威。「為甚麼我要安靜上課?」、「為甚麼我要學會這個?」、「為甚麼要遵守你定下的規則?」海龜老師形容,上課尤如面對一群甩繩馬騮,笑言「日日都教到懷疑人生。」但她仍珍惜學生可以有空間自由發展,從而建構豐富的內在的價值。她認為,內在完整的人格建立遠比考試默書100分,可以支撐他們走更漫長的路。
薪酬遜主流學校 老師留低因「值得」
但事實上,目前校內老師薪酬只有主流學校老師的六成,海星校長知道「有情不能飲水飽」,希望可以有較充裕的資金,改善薪酬待遇,而老師們也笑言:「最好可以加吓人工。」人工欠理想,為何還會選擇留下來?海龜老師認真而簡短答道:「因為值得。」原來,比起賺錢,有些人仍然會堅持認為,追求某些東西更為重要,譬如正直、譬如善良、譬如平等及公義。